《变色龙》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387262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变色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色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色龙》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色龙教案背景:变色龙是初三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这个教学设计按“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要求理念设计教学,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突出了阅读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运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媒体资源,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当中,激发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有适当的课外拓展延伸,易于学生理解,也扩大了学生视野。教材分析: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的现实,讽刺了那些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教学方法:1、先进行预习成果展示,然后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读课文,以感知大意,感悟人物,理解主题,了解小说

2、的写作特点;2、利用从网上搜索下载的课文朗读录音、相关人物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制成powerpoint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3、设计适当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老师进行精要点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有这么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最善于欺下媚上、见风使舵,鄙视他们的人给他们起了一个和那种动物一样的名字,就是“变色龙”。(多媒体展示:变色龙的生活图片)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1、知识与能力 :掌握作者契诃夫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能根据奥楚蔑洛夫的反复变色概括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反复无常的语言和细节描写,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 三、预习成果展示1、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见多媒体投影)2、作者作品:契诃夫(18601904), 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 、戏剧 等。四、讲授新课:(一)、简介作者 (多媒体展示)1、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出生于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万卡、小公务员之死、

4、 套中人、变色龙等均脍炙人口。 2、鲁迅的评价: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展示)(1)、速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人物?(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学生思考后抢答问题)(三)、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划出奥楚蔑洛夫对狗、对赫留金的称呼变化的词语。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请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明确: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第二次:

5、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根据进度链接到每个场景的图片,完成本部分内容后返回题目主页。)(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点击主页中的“合作探究”)1、奥楚蔑洛夫的 “变色” 有什么规律?(多媒体展示变色曲线图)2、这些变

6、化说明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件中插图讨论交流,归纳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认识沙俄制度的腐朽。小组合作,讨论发言。)本文的主人公具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狡猾善变、反复无常的性格特点。是沙皇俄国的一个小警官,忠实走狗。3、 小说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变色龙”的皮肤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奥楚蔑洛夫会因狗主人的改变而而改变对 案件的处理。两者在本质上极其相似,以“变色龙”为题,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本质。(五)、讨论交流,赏析细节 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

7、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2、文章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想想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

8、冒犯名种狗的罪证。总之,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它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质,反映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完成本部分内容后返回题目主页。) 五、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此案件的受理警官 ,你怎样处理这起案件?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好“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最后送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多媒体展示)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只失去了一小部分;如果你失去了健

9、康,你就失去了一小半;如果你失去了正直,那你就几乎一贫如洗了。 七、达标检测: (多媒体展示)1、本文的主人公是(),本文中心事件中矛盾的焦点是()。2、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题目?3、奥楚蔑洛夫象“变色龙”一样善于变化的特征是通过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而展现的?(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订正。)八、作业:(多媒体展示)文章结尾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了。” 请设想一下,他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做了什么?要求: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构思要有新意。(自己写完以后,到网上搜一搜,看看你的其他“同学们”是怎么构思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中的人物态度变化表和曲线图设计合理,易于学生理

10、解课文。2、生动的图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3、细节描写是理解的难点,今后尚须对学生进行理论与例子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解。变色龙教学设计俄 契诃夫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

11、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二、明确目标(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

12、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2、背景简介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四、字词注音逮住( )逮捕( )盛满( )旺盛( )畜生( )畜牧( )无赖( )戳穿( )坯子( )醋栗( )乞丐( )魁梧( )五、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概括内容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2、完

13、成以上表格,理清情节。 分类 变化次数狗的主人对狗的评价对赫留金的态度1 不知是谁 野畜生、疯狗、弄死肯定被狗咬了2像是将军的小狗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3不是将军的下贱胚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4是将军的名贵、娇贵的狗混蛋,怪自己不好5不是将军的野狗、弄死算了(不予表态)6将军哥哥的不赖、怪伶俐的早晚要收拾3、据本文的情节,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

14、局。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几个趣味数字:6次判定5次变化4次写军大衣3次提到法律2次写到围观群众1次环境描写六、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是怎样判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明确:五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 宣判:“野狗”“弄死”。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4、师生讨论分析,完成板书,形成结论。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七、课后作业1、同步导学;2、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