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3386784 上传时间:2022-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文体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根据深圳市近几年中考的考查重点, 课外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 主要是散文的 阅读。所以,这里的考点训练及答题解析都集中为散文阅读。一、散文及其特点 中考所要考查的散文,是狭义的、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较浓 厚的文学色彩。 就表达方式看, 主要有: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说理散文 (广义) 和散文诗。散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形散神不散,贵散又忌散。这是散文最大的特点了。所谓形散,是指选材广泛,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构灵活,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 “神聚”),是指所表达的主题思 想集中。“贵散”主要指取材、行文而言,应从丰富多彩

2、的现实生活中取材,但为了更好地 表现现在,也可以回忆过去,瞻望未来;为了“论今”也可以“谈古” 。就行文来讲,可以 叙事,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也可以夹叙夹议,不受一定格式的约束。 “散”正是散文的特 点。“忌散”主要是指组织结构而言,无论叙事,抒情,写人,绘景,谈过去,讲未来,都 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一在作品的主题思想上, 不能散到无边无际, 它需要有一条贯 穿全文的线索,以充分显示出作品的主题思想。2、表达方式自由灵活。它可以叙述事物的发展变化,可以刻画人物富有特征的某一个 侧面, 也可以描绘景物。 可以抒写自己对事物、人物或景物的感情,也可以根据所阐明的事 物或道理的意义发表自己的

3、见解或主张。 有时为了激发读者的情感, 作者还可以直接提出问 题,引起读者的深思。还可以发议论、谈主张,直抒己见,无所拘束。3、短小精悍。“短”指的是篇幅短,文句短; “小”指结构小,层次少; “精”指观点鲜 明,材料准确; “悍”指生动有力,打中要害。这四点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起来理解, 否则就不成为散文的特点了。4、富有激情,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根据以上特点,阅读散文时,宜有步骤地理清线索、抓住“文眼” 、揣摩作者感情、理 解全文主旨、品味积累语言。二、散文阅读如何备战中考? 散文因其语言的优美、 涵义的丰富、 思想的真切、 主题的深刻而成为近年来深圳市乃至 全国各地现代文阅读考

4、查的一个重头戏。 同时,也正因为上述特点而成为阅读考查的一个难 点,因为它的“散” ,初中生有时候还难以迅速地把握。我们以为,对于散文阅读的备考,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首先要知道考什么。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 近几年主要是考查理解能力、 鉴赏能力、 表达 能力、创造能力(具体考点如下表格) ;从材料的来源看,所选材料都来自课外,以整篇全 选者居多;从测试的题型看:以理解分析、简述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主观题、表述题为 主;从测试的形式看,又以整体阅读、鉴赏阅读为主。我们宜综合近两年来深圳市中考的散 文阅读题,梳理出散文阅读的常规考点及创新题型,做到成竹在胸。其次要知道怎样考。应明确知道考点,

5、精心设计试题,抓住三“以” 、一“规律” 。“三 以”是:一以课本为例,二以培养语感为切入点,三以揣摩语言为突破口,四以课外材料为 检测点。一“规律”:即“整体一一局部一一整体”的阅读规律。、散文阅读的考点归类中考散文阅读要求答题要点1、把握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中心。2、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态度。3、领略作品的人生哲理、优美意境。4、理清句子的顺序。5、 领会修辞手法的运用(表达效果)。6、领会精彩词语的妙用。7、能顺着文章意思仿写句子。1、语句的顺序:上下文意,关联词。2、句式的变化:各种句式的作用。3、词语的妙用:含义,描写对象,感情 色彩,修辞搭配。4、句子的仿写:结构,修辞,语意。四、

6、考点例题及答题思路 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 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 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 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 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

7、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 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 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 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 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 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 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

8、,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 生命,那就是榕树。 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 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 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 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 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 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

9、参天巨木。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怎样的?(3分)答:2、第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3分)答: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 (3分)答:5、 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标题:6、 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4分)“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有的像。有的像。参考答案及答题解析: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

10、, 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此题的答案是: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 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 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此题的答案是: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

11、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 思想、情绪、 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此题的答案是: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第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 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 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

12、的风采。此题的答案是: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 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第5题是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标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怎样才能较快并准确地为文章加上标题呢,这就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给文章加标题还要注意生动、醒目,因此本文的标题可以从开头的句子“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还有结尾的句子“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进行归

13、纳,为了醒目和形象,可以加上这样一个标题:“石壁榕,生命进行曲”第6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 对石 壁榕的树根在特殊的环境中所呈现的各种形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学生写的句子只要与例句中的内容相关一致,想象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就可以得满分。仿句答案略。五、考点训练及参考答案(一)阅读这篇家园如梦,完成后边各题。家园如梦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下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a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

14、年。辘轳上那长满 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 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溉我的一生。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 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 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 都有可能荡得我 遍体伤痕。b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

15、只是母亲已移居黄泉,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 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 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屋右的古枫树一一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 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c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桠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 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 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屋左蜿蜒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 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意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d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