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383607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复习学案10 Word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编号: 22 主备人: 杨婷 审核人: 高一地理组 审批人: 日期: 【基础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具备两个属性,即自然性(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和经济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用)。(2)常见种类有: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气候资源。(3)性质分类: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均是可再生资源。(4)共性特征:分布的不平衡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也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不

2、平衡性。通常可再生资源受水热影响明显;而不可再生资源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例如金、银、铜、铁等多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资源间的联系性: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数量的有限性:不能认为可再生资源就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在开发利用中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利用的发展性: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那些还没有完全清楚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开发,以免造成浪费或为今后开发利用带来困难。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阶段采猎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生产特征采集和狩猎种植和养

3、殖大规模机器生产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土地对人类的影响土地数量影响不大土地质量影响较大土地数量和质量都成为影响人类重要因素土地数量和质量成为影响人类的制约因素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很小,被动适应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破坏、污染土地3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适度开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再生能力;利益兼顾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利用和保护的统一;公众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众参与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4.自然灾害:(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的事件。(2)按成因分: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

4、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暴雨、寒潮、台风等)、生物灾害(病虫害等)等。5.洪水和洪灾:(1)洪水形成原因:径流量陡增,如强降水、大量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堵塞,如冰凌、滑坡、泥石流;堤坝溃决,如自然或人为因素;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流域汇水速度取决于地面坡度、土壤的含水率和植被的覆盖率;排水速度取决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和纵向坡度。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诱发或加剧洪水:植被破坏不仅加快了流域的汇水速度,而且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河道的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导致排水速度变慢。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占据河道的物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给分洪带来困难

5、。(2)洪灾的形成:包括两个基本环节,即洪水的形成和对人类造成损害。(3)洪水的危害:直接损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人畜伤亡,甚至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等,间接损害造成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及城乡商业活动停止和生活秩序紊乱等。(4)洪灾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兴建水库,退耕还湖;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等。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控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

6、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与减灾科研投入等。6.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2)三个时期: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仪器观测时期。地质时期气候表现: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当冰期出现,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高山向平原推进,气候明显变冷;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暖。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7. 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一方面,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CO2和CH4),另一方面,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吸收CO2的能力大减,使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增加。(2)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和某些脆弱性物种的灭绝。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造成沿海低地被淹。(读P93图4-3-4)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性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3)缓解措施: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