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技术交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383236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坑监测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技术交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目名称:昆明(K-32-A1.A2)交底时间:作业范围:广场基坑施工工交底地点:基坑施工工程项目负责:一、生产技术交底1. 水准测量方面1)每个基坑项目应设置不少于三个基准点;每个基准点距离基坑至少3H (H为基坑开挖深度);基 准点应定期联测到指定的水准点上,联测频率应不低于二月一次。联测时应按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2)日常水准测量应采取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内业处理时应对测量成果进行平差处理。3)I角检查在监测实施的第一周应保持每天一次,观测I角是否稳定,I角稳定后可以保持一月一次 的检查频率。2. 测斜方面1)测斜量测时,应首先检查仪器状态是否正常,读数仪电压是否充足;各部件连接是否可靠

2、。量 测首先将测斜仪传感器轻放至孔底,放置510分钟才可采集数据。2)测斜数据处理时应以管口为不动点进行计算,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进行复测。3)要定期对电缆上的标记进行维护,损坏的及时换掉。3. 坑外水位坑外水位管一般在围护结构施工后、降水施工前进行埋设。埋设时采用100钻孔,然后将水位管安 放在孔内,然后用黄沙回填。应在钻孔后至少水位稳定三天后测取初值,并测取管口高程。4. 支撑轴力钢支撑轴力采取反力计进行量测。混凝土支撑轴力采用钢筋应力计进行量测。钢筋应力计应尽量安装 在受力相对简单的直撑或斜撑的1 /3处,每根支撑采用4只钢筋应力计。并注意保护好导线。5. 墙顶位移墙顶位移的监测应根据现场

3、情况采取视准线法或小角度法进行测量。仪器架设点应位于不易变形的地 方,后视点应选取在远处不易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以上各项监测内容应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有关规范执行,其它未尽事项和监测项目应按公司监测作 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施工。二、监测工作交底在本工程监测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总包审批后的监测方案实施监测工作。测点埋设、初值测 取应向现场施工方做好报验工作。测斜管安装时应主动要求现场施工方旁站验收。1. 施工前应按照监测方案拟定的位置埋设;按照公司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布设。基坑周边管线位置 和走向以管线监护单位现场交底为准,管线监测点应尽量布设于窨井、阀门等管线设备上,测点 设置应尽量满足管线单位

4、的要求。对于马路翻排的管线,在管线排管时同步布设直接测点,并做 好保护措施。2. 在地下墙施工期间,墙体测斜管的埋设工作要及时跟进,在进场后根据监测方案,把要布设的墙 体测斜管对应地墙分幅图号,发工作联系单到施工方,使施工方了解监测点具体位置,以便其的 旁站监督工作,工作联系单内容要填写详细,并留现场联系人手机号码,便于工作。支护体系的 其它测点埋设,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跟进,不得延误工期。在圈梁施工期间,要注意保护好测斜管, 对发生堵塞的测斜管及时疏通。如有无法修复的测斜管时应及时向现场各方进行通报,并向主管 领导请示后被设土体测斜。3. 建筑物测点应布设立柱、承重墙、拐角等处,对于比较薄弱的位

5、置应适当增加测点。4. 地表、管线、建筑物等周边环境监测点须在围护结构施工前2天布设完成,测斜管于围护结构施5.工时同步安装,坑外水位应于降水施工前埋设完成并测取初值,墙顶位移、测斜等初值要于圈梁 浇筑后三天测取。初始值要报现场施工方和监理方审核。初始值测量不得少于2次。施工中严格按监测方案拟定的监测频率进行施测,在出现报警或险情时应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根据情况增加监测频率。严禁未经现场监理等书面批准擅自减少监测频率。6. 在基坑降水施工期间,要注意观察地下水位变化和周边环境测点变化情况,留意是否有围护结构 漏水的情况发生。7. 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要加强现场巡视,观察地面裂缝、围护墙漏水、圈梁有无裂缝等情况,并 在施工日志中作好相关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相关各方通报。三、重点注意事项(风险点)根据本工程的情况,监测项管部认为本工程监测工作中应重点注意有以下几点:1. 本基坑周边重点对象西侧有地铁2号线、金格中心、茶花公园内的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物及北侧的 地铁3号线,西、北侧的地表管线建筑物沉降监测,力度要加大,并加强巡视检查。2. 根据总包方要求,该基坑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测,要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交底部门:监测项管部交接受交底部门/项目:说明:底人:人员:本单一式二份,分别由交底部门和接受交底部门留存。本单适用于对生产、质量、安全方面的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