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资本运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380622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购资本运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收购资本运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收购资本运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收购资本运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收购资本运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购资本运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购资本运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并购的含义: 并购即兼并和收购,英文为:MergerandAcquisition,简称为MA。兼并,一家企业吸收一家或多家企业的投资行为。特点:前者仍保留自己法人资格,后者则失去法人实体地位,只作为前者的一部分存在。收购,一家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股权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的投资行为。特点:后者的法人实体地位一般不消失。合并,两家或多家合为一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兼并可理解为吸收合并。案例: 2010 年 3 月 28 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 18 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 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 2

2、010 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 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双方背景:沃尔沃汽车简介: 沃尔沃(Volvo)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

3、)、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吉利汽车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 “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

4、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收购准备: 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

5、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吉利收购沃尔沃原因: 一、获得先进核心技术 刚入市时,吉利以低价获得市场;为了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吉利又提出了“生产世界上最环保、最安全的车”的主张,正是基于这一战略思想,沃尔沃成为吉利的首要购买对象。沃尔沃在汽车安全和节能环保方面,有许多独家研发的先进技术和专利。吉利总裁李书福指出:“在知识产权的内容上,我们是斤斤计较的。”一语道破吉利垂涎沃尔沃技术的天机。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二、增强品牌实力和市场力量 吉利收购沃尔沃,得

6、到的是Volvo品牌。虽没有奔驰、宝马知名度高,但仍然是全球知名豪华车品牌。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安全和环保,沃尔沃近年来致力于实施双零即“零伤亡,零污染”战略正是其品牌价值的体现。而吉利的品牌无法更上一层楼,没有可以打出去的牌子的却是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同时市场力量也有极大地增强。三、加快进入新的市场 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就已经开始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但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打入国际市场非常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

7、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四、学习和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五、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因特尔公司的拯救者格鲁夫曾经有句著名格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诸多方面,李书福就有点像这所谓的“偏执狂”。收购沃尔沃难度不言而喻,但对敢赌,敢拼

8、,敢挑战的李书福来说,这是值得冒险的。坚持李书福个人魅力的作用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是吉利收购成功的支柱。对汽车梦的无比坚持,使其在数次遭到福特拒绝时并未放弃。尤其是面对沃尔沃工会的刁难时,“I Love You”的回答和承诺不转移工厂,打动了可谓剽悍的沃尔沃工会。决心为确保收购成功,李书福曾表态,除了主业汽车和培养研发团队的学校外,其他产业全都可以清理掉。正是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使吉利最终成功收购沃尔沃。收购过程:2007年2008年 2007年前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拜访福特汽车的高层,希望能够收购沃尔沃。2008年1月,吉利汽车再次向美国福特汽车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2008年下半年,

9、出于“一个福特”的战略考虑,福特汽车有意将2008年度巨额亏损的沃尔沃出售。福特汽车在全球寻找合适的意向买家的同时,亦想到了吉利汽车。经过对吉利汽车的实地考察,福特汽车开始认真考虑吉利汽车的收购意向。2007年前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拜访福特汽车的高层,希望能够收购沃尔沃。2008年1月,吉利汽车再次向美国福特汽车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2008年下半年,出于“一个福特”的战略考虑,福特汽车有意将2008年度巨额亏损的沃尔沃出售。福特汽车在全球寻找合适的意向买家的同时,亦想到了吉利汽车。经过对吉利汽车的实地考察,福特汽车开始认真考虑吉利汽车的收购意向。2007年前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拜

10、访福特汽车的高层,希望能够收购沃尔沃。2008年1月,吉利汽车再次向美国福特汽车提及收购沃尔沃的意向。2008年下半年,出于“一个福特”的战略考虑,福特汽车有意将2008年度巨额亏损的沃尔沃出售。福特汽车在全球寻找合适的意向买家的同时,亦想到了吉利汽车。经过对吉利汽车的实地考察,福特汽车开始认真考虑吉利汽车的收购意向。2010年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吉利汽车集团收购价约为18亿美元,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 2010年8月2日,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斯在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吉利宣布

11、已经完成对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沃尔沃成为吉利合资子公司。优点和不足: 好处:1、在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利用自身资源,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润,本身就是成功经商典范。所以,时机成熟把握到位。 2、收购沃尔沃可以提升吉利品牌知名度,把吉利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企业。这一点和联想收购IBM道理一样,大家想想,如果帝豪的车标换成沃尔沃,会是什么情况?当然帝豪现在的车标已经很好看了。改变吉利低端车的印象,此举非常重要。 3、可以更好地吸收欧洲造车理念,并转化成本地,加以吸收,最终服务于中国人民。等于为自己请了一个很好的老师。而且是把这个老师买断了。 4、可以为吉利进入欧洲市

12、场铺路。一个品牌要人认可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时间的积淀,长期的努力结果。还要注意对手的排挤打压。如果采用沃尔沃的品牌,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进程! 5、最后才能说解决失业问题,中国和欧洲不一样,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大家一定不要小看。没有这个优越性在,中国绝对不会这么稳定的。所以,还是要说,中国共 产 党了不起。收购沃尔沃,我们在吸收人才的同时,也替欧洲解决了负担。共赢。 缺点:1、一笔资金投资出去了,需要看后期运作情况。有一定风险。不容易,不能掉以轻心。 2、企业转型从国内转国际,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注意国际惯例问题,需要谨慎操作。 3、要虚心接受,采纳合理有利的建议,不要学中国足协,请了洋教练还到处

13、插手。借鉴: 首先,在规划阶段,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决策理性。 福特运营沃尔沃期间,沃尔沃只是福特的一个业务单元,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吉利在并购沃尔沃之初,就制定了清晰的战略,提出了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最高原则,充分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充分尊重沃尔沃领导世界的品牌价值,继续推动沃尔沃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在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欧、美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开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 其次,在并购阶段,抓住机遇,利用全球资源,以专业化操作完成收购。 李书福自2002年萌发并购沃尔沃的理想,耐心等待机会的同时,积极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壮大吉利集团,为日后并购打下了基础。2007年,

14、当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李书福果断出手,立即联系福特公司,提出并购意向,同时组建大项目团队,在财务、技术、法律、传播及综合各个专业,组建了国际知名投行洛希尔、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富尔德律师事务所、勃然思维并购公关公司等参与的规模庞大的世界顶级顾问团队,以专业团队和专业手段完成并购,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和世界汽车界的高度认可。 第三,获取核心技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书福表示,即使是在吉利靠打价格战争夺低端市场生存的那些年,他内心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汽车要赶超世界,必须拥有创新能力。吉利看中沃尔沃的就是品牌和技术,所以一直都坚持对其100%的知识产权的收购,但这也是福特最大的筹码,正是这一点使

15、得谈判异常艰难,但最终吉利获得了沃尔沃轿车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沃尔沃轿车100%的知识产权。 第四,收购前必须与被收购方达成一致。 李书福说,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吉利打破了一个国际惯例,在收购前就与沃尔沃团队高层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卖方从来都不会让收购双方见面,一是担心我们知道太多内幕影响价格;二是担心收购消息外泄影响沃尔沃团队信心。但是在吉利的坚持下,收购的框架意向达成后,福特破例允许并购双方进行沟通。吉利此前收购澳大利亚DSI变速箱公司,也坚持要与被收购团队见面。李书福说,两起收购都是因为打破了所谓的国际惯例,一方面得以了解企业真实情况,避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由于战略达成一致,得到管理层的支持配合,才能实现平稳交接、平稳运营。 第五,运营阶段,科学治理,任人唯贤。 并购结束后,吉利集团宣布李书福出任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斯担任副董事长。汉斯是瑞典人,在沃尔沃工作过三十多年,几乎所有岗位都呆过,并曾任福特汽车公司全球首席营销官,对沃尔沃的各个层面了如指掌。由他出任副董事长,可以协助李书福更好地把握沃尔沃发展的方向。其它董事会成员包括也都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履历。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国际化运营团队已经形成,以确保沃尔沃未来的成功。公司开始运营后,严格按照董事会制定战略方向和授权、管理团队负责经营的原则,为沃尔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