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之人体解剖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378709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基之人体解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基之人体解剖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学1说明“解剖学姿势”。答: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扰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常朝前。2、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答:组成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全身206块骨借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颅支持和保护脑,胸廓 保护心、肺等器官;骨骼肌附着于骨面上,伸缩时牵动骨骼运动,使人体移动和各部位置的相互变动等。3、简述骨的基本结构。答: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构成。骨质包括密质和松质两种,骨膜由纤维结缔组 织构成含丰富的神经血管。骨外膜包被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的外表面,骨内膜衬于骨髓腔的内表面。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骨髓

2、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之分。4、试述骨髓的分布和功能。答:在胎儿和幼儿期,全部骨髓呈红色,称红骨髓,它有造血功能。约在5岁以后,长骨骨髓的红骨髓逐渐被含脂肪组织的黄骨髓所取代。在椎骨、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髋骨、颅骨和长骨的骺内终身都是红髋骨。 失血过多者,黄骨髓可逐渐转化为红骨髓, 而恢复造血 功能。5、简述新生儿颅的主要特征及其生后变化。答:颅盖骨为膜性化骨, 新生儿颅顶各骨之间仍为结缔组织膜连接,这些部位称为颅囟。颅 卤主要有前囟(额囟)、后囟(枕囟)、蝶囟和乳突囟。前囟最大,呈菱形,位于矢状缝与冠 状缝相接近处。后囟呈三角形,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会合处。蝶囟位于顶骨前下角与蝶骨大 翼之间,

3、乳突囟位于顶骨后下角与枕骨之间。前囟在生后12岁时长合,其于各囟在生后不久闭合。胎儿时期由于脑及感觉器官发育早,而咀嚼功能和鼻旁窦尚不发达,因而脑颅比面颅 大得多。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6、简述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答:翼点是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交界处,呈H形的区域。翼点为颅盖骨最薄弱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 如骨折极易造成脑膜中动脉损伤而致硬膜外血肿。7、躯干骨体表能触及的骨性标志的名称。答:胸骨角,颈静脉切迹, 肋弓,剑突,第7颈椎棘突,胸、腰椎棘突,骶管裂孔和骶角等。8下肢骨主要骨性标志名称。答:髂嵴、髂结节、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

4、节、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 侧髁、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跟结节等。9、试述椎间盘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答:椎间盘是纤维软骨盘,其中心部分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髓核,其周围部分是许 多纤维软骨构成的纤维环,坚韧性强,椎间盘有“弹簧垫”缓冲震荡的作用。纤维环的后外 侧较薄弱,如损伤破裂而髓核脱出,称椎间盘突出症。10、简述胸骨角的位置及其应用意义。答: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为胸骨角,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胸骨角向后平对第 4胸椎体下缘,可作为某些器官形态移行的体表标志(气管杈在此高度、食管第二个生理狭窄在此高度、主动脉弓在此高度移行为胸主动脉)。11、简述肩关节

5、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答: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肩关节的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较小,因此稳固性差,灵活性大;关节囊 前、上、后壁均有肌腱纤维编入,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但囊的下壁较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易从下壁脱出;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通过。12、简述髋关节的构成、特点及其运动。 答: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结构特点:髋臼关节窝深,因此髋关节稳固性好,灵活性小;关节囊紧张而坚韧,囊 的下端后面附于股骨颈的中外 1/3交界处,所以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外之分;关节囊的周围 有韧带加强,但后下壁较薄弱,所以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易从下方脱出;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髋关节

6、可作屈、伸、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13、列表说明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区另阮答:项目男性女性骨盆形状较窄长较短宽骨盆上口呈心形椭圆形骨盆下口较狭小较宽大骨盆腔漏头形圆桶状骶骨窄长、曲度大宽短、曲度小骶骨岬:前突明显前突不明显耻骨下角较小(7075度)较大(80100度)14、试述膝关节的结构、运动方式、参加膝关节运动的肌肉及其神经支配。答:膝关节由股骨的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构成。它是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关节囊薄而松弛,四周分别有髌韧带、侧副韧带等加强;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股骨和胫骨相邻 的关节面之间垫有由纤维软骨构成的内、外侧半月板,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膝关节可作屈和伸

7、的运动;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可使小腿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屈膝关节的肌肉主要有:大腿后群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受坐骨神经支配。小腿三头肌的腓肠肌,受股神经支配。缝匠肌,受股神经支配。伸膝关节的肌肉主要有:股四头肌,受股神经支配。15、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知识解释为什么笑得合不扰嘴”?答:因颞下颌关节脱位所致,因为该关节的关节囊较松弛,当大笑时由于张口过大,下颌头 可向前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关节脱位。16、为什么踝关节扭伤易发生于人们走下坡路时?答:下坡时,踝关节处于跖屈伴内翻状态,这时构成踝关节的距骨头的关节面是后部面积较窄的部位,关节头两侧的间隙大,踝关节不稳固,同

8、时踝关节的外侧韧带较薄弱,因此易扭伤。17、试述膈的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和穿经的结构。答:(1)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膈脚之间,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2)食管裂孔,在第10胸椎水平,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3 )腔静脉孔,在第 8胸椎水平,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和左膈神经分支通过。18、试述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及穿经的结构。答: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19、试述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其穿经的结构。答: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上方一横指处,为腹横 筋膜向外的突出口,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 位于

9、耻骨结节外上方, 为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三 角形裂隙。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形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腹股沟管通过。20、腹前正中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答: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组织和壁腹膜进入腹膜腔。21、腹部脐以上经左侧腹直肌切口,由浅入深需经过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答: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外脂 肪组织和壁腹膜进入腹膜腔。22、右下腹部经麦氏点做麦氏切口,由浅入深需经哪些结构进入腹膜腔?答: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

10、、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外脂肪 组织和壁腹膜进入腹膜腔。23、试述消化系统的组成。答: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和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肝、胰、唾液腺(腮腺、下 颌下腺、舌下腺)以及散在于唇至肛门的消化管壁内的无数小腺体(如唇腺、颊腺、胃腺、 肠腺等)。24、试述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其导管开口部分。答:腮腺分浅部和深部, 浅部位于耳垂的前下方,深部位于下颌支深面,其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11、。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深面的下颌腺窝内,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位于口腔底的舌下壁深面,导管有大、小两种, 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壁。25、试述咽的分部及其交通。答: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与咽相交通的器官有鼻腔、口腔、喉腔、食 管和中耳的鼓室。26、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和胆汁的排出途径。答:肝外胆道由胆囊和输胆管道组成,输胆管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胆 汁的排出途径如下:平时胆汁由肝细胞分泌,经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囊管到胆囊进 行贮存和浓缩;当进食时,胆囊内的胆汁经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进 入十一指肠。27、试述食管三个生理性

12、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答:第一个在食管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下缘水平,距中切牙 15cm;第二个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第 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 25cm;第三个在穿过膈的食管裂孔 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 4cm。它们是食管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炎症和肿 瘤的好发部位。28、试述胃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答: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是一肌性囊状结构,有两壁、两口、两 弯,并可分为四部分。两壁为前壁和后壁;两口为入口和出口,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两弯为胃小弯和胃大弯。 胃分胃底、胃体、贲门部和幽门部四部分,幽门部又分为幽门窦和 幽门管。29、试述胰的位置

13、和分部。答:胰位于胃的后方,在第 1、2腰椎平面横位于腹后壁。胰可分胰头、胰体和胰尾三部分。30、在人的一生中先后有哪几组牙?萌出时间如何?答:第一组称为乳牙,一般在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3岁出齐,67岁开始脱落换牙。第二组称为恒牙,约在 67岁第一磨牙首先萌出,1213岁恒牙逐步萌出并替代全部乳牙;唯有 第三磨牙要1428岁间才萌出,故又称迟牙或智牙。31、简述空回肠与结肠外观的区别。答:结肠具有3种特征性的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可作为与空回肠的区别。32、试述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答: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 1/3交界处为McBurney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有时 以Lanz点表

14、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 1/3交界点。由于盲肠和阑尾位置变化较 多,急性阑尾炎时,右下腹的局限性压痛和反跳痛,临床上更有诊断价值。33、说明肝的位置和形态。答: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呈楔形,其上面隆凸、光滑,贴于膈下,又称膈面,有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将肝分为左、右2叶。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与腹腔的器官相邻,又称脏面。肝的脏面凹凸不平,有一近似“H”形的沟,即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横沟称为肝门,是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肝部位。左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 是胎儿时期脐静脉的遗迹;后部有静脉韧带,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右纵沟的前部有一凹窝

15、,容纳胆囊,称胆囊窝;后部为一宽阔的沟,容纳下腔静 脉,称腔静脉沟,沟有有肝左、中、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的开口,临床上常称上处为第二肝 门。肝的脏面借“ H”形的沟分为左叶、右叶、方叶和尾状叶。34、说明十二指肠悬肌。答:十二指肠悬肌是把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的结构,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认空肠起始部的重要标志。35、呼吸系统包括哪些器官?答: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 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36、鼻旁窦有哪些?它们各开口于何处?答: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四对。上颌窦、额窦、筛窦的前群、中群各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37、试述左右主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答: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与气管中线延长线的夹角为35度左右,走行较倾斜。右主支气管粗而短,与气管中线延长线的夹角25度左右,走行较陡直,气管隆嵴偏左侧,临床上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