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337691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2015.1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 甲 (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

2、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 乙 (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 丙 (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1文中

3、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倾(qng)向 捍卫B惩(chng)罚 义气用事C载(zi)道言志 泱泱大国 D拈(nin)花一笑 逻辑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雨打芭蕉叶带愁 B影入平羌江水流 C遥望洞庭山水翠 D雪拥蓝关马不前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热情 更 熟习 B激情 更 熟悉C热情 但 熟悉 D激情 但 熟习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儒家 道家 佛家 B儒家 佛家 道家C道家 佛家 儒家 D佛家 道家 儒家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

4、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这样大增的人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B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C在电影关云长中,饰演曹操的姜文霸气十足,在出演文戏时也同样挥洒自如,屡曝金句,十分抢戏。 D冬歇期间,北京国安的引援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五名外援已全部确定,内援也已有了心仪的人选。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题。 近期要召开主题班会,班委拟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下面邀请函中用甲、乙、丙、丁标记的四句话,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家长您好:(甲)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班定于下周三下午四点在本班教

5、室召开“成长与梦想”主题班会。(乙)衷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班会,帮助我们点亮心中的理想明灯。(丙)请务必准时参加,并认真准备好一份简短发言,切切!(丁)热切期盼您的光临,同时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热心参与和鼎力支持。 高三文科班班委会 2014年1月21日A(甲) B(乙) C(丙) D(丁)有家长在班会现场接听电话,影响到班会的正常进行。下列提醒得体的一项是(2分)A不好意思,麻烦您到外面去接听好吗?B您能出去接电话吗?我们在开班会呢!C请您注意,教室内是禁止接打电话的。D尊敬的家长,请您注意点自己的形象!7“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柳”的意象相关。完成题。有

6、些诗句虽然不着“柳”字,却能让人品味出在咏柳。下列各诗句中,不是咏柳的一项是(3分)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B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C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D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古人送别时常常会折柳相赠,主要是因为“柳”“留”两字谐音。下列与这一手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歇后语)C外甥打灯笼照旧。(歇后语)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水浒传中,在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的他,将垂杨柳连根拔起,只惊得众泼皮目瞪口呆。这个人物是(2分)A林冲 B鲁智深 C李逵 D杨志二、

7、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燕喜亭记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

8、“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注】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 燕喜:同

9、“宴喜”,宴饮喜悦。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羽仪:易渐中有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景常、元慧游 游:游览,游玩。B其丘曰“俟德之丘” 俟:等候,等待。C而莫直其地 直:通“值”,认识到的价值。D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饫:饱,多。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B既成,愈请名之。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10、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12燕喜亭记中说:“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意思是说,“王弘中的品德,同他的所好之物是协调一致

11、的”。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作具体分析。(不少于200字)(12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题。 梦寻梅(宋)方岳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注】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金貂:汉代的宫饰。 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B颔联中“六千里”

12、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5分)14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1道小题)(6分) 记,在古代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中写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13、, 。”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中写世外桃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致的不同:“ ,云归而岩穴暝。”写百姓生活的平和:“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还写作者的感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还可以因事见理,如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这些作品的内蕴,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诗来审视诗人的情致,既可以是归园田居中的闲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也可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朋友关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溪。 , 。”也可以是春夜喜雨中的济世意蕴:“ ,当春乃发生。”还可以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不懈追求与旷达超脱:“ ,谁怕? 。”历史上许多贤人志士的情操与怀抱,就在代代相传的文字吟咏之中,不断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者的内心世界。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在“汉字听写”比赛中,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并不受青睐,比赛的意义就是看那些学生选手能否写出高难度的字和词。所谓高难度,就是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