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37555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熊德明(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教案班级:1505班(共112节)执教:熊德明安乡职业中专2015年下学期授课班级计算机1505班授课科目计算机基础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要求及目的信息与相关知识数字化与二进制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社会信息化与信息人才教具及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重点信息与相关知识教学难点数字化与二进制数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1、 课堂组织: 5 分钟2、 整顿课堂纪律,检查书本情况,准备进入教学2、复习旧课: 5 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身边的例子引入课程3、讲课新课: 70分钟教学过程一、信息与相关知识1. 信息技术信息时代

2、的特征表现在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化社会是信息革命和现代多种先进技术综合利用的产物。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不仅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也将成为重要的产业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2. 信息与数字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是人类社会的一切知识、学问以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的总和二、数字化与二进制数 信息的数字化:人们能够使用的各种信息源需要经过对数据收集、整理、组织,再进行人工处理等过程数字化的二进制方式 信息的这种最小不可分表示的(非0即1)数字位称为“比特(bit)”。它在计数中的进位方式称为“二进制”(0和1又称二进制数字,简称“二进制数”)。如十进位制是逢十进1,而二进位制

3、是逢二进1。现实世界中复杂一些的情况则是通过用多个二进制数按顺序连接起来表示。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四、社会信息化与信息人才(1) 信息化社会的标志 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过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融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时代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2) 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一是全社会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使

4、用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反映了国家和社会信息化程度。例如,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需要发展电子商务,而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无法开展。(3) 信息社会中的人才 在信息时代,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严重短缺。“蓝领”通常被认为是从事简单重复劳动的工人,IT蓝领则是指在信息产业中劳动的技术工人,他们为实现IT行业的系统设计师或项目经理指定的软件功能,按要求进行大量的程序代码编写的劳动(这种劳动是重复性的),以及调试运行完成标准和规范的软件。授课班级计算机1505班授课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题:认识微型计算机 (1.2)课程要求及目的1 知识与技能目标

5、知道计算机发展的历史 描述计算机的特点与计算机的分类2 操作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概况描述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教具及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点知道计算机的历史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教学难点计算机基本结构教学方法任务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1、课堂组织: 5 分钟2、复习旧课: 5 分钟提问内容:上一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什么是计算机,从抽象上理解了计算机的功能,知道了信息的含义;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性的概念进行回顾。提问方式:随机提问。3、讲课新课: 70分钟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的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

6、磁带,速度每秒为数千至数万次,机器和汇编语言,无高级语言。2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晶体管,内存为磁芯,外存为磁盘,速度每秒为几十万至几百万次,出现高级语言。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内存半导体存储器,外存为大容量磁盘,速度每秒几百至上千万次,出现分时操作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3 四代计算机(1971至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存为高集成度的半导体,外存有磁盘、光盘,运算速度每秒达几亿至几百亿次。二、 计算机基本结构(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2) 什么是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 目前最快的巨型机每秒钟能进行数千亿次运算。 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

7、内部采用二进制运算,数值计算非常精确,一般可以有十几位以上的有效数字。 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可以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计算结果、程序执行过程等信息存储起来供再次使用。存储能力取决于所配置的存储设备的容量。 具有自动执行功能 由于数据和程序存储在计算机中,一旦向计算机发出运行指令,计算机就能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按事先规定的步骤执行,直到完成指定的任务为止。(4)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授课班级计算机1505班授课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解剖微型计算机(1.3)课程要求及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部件。知道计算机主要部件的技术指标2操作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计算机(外部)系统

8、的几大常用配置的名称及作用。知道安装一台计算机所需的部件、如何配置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3情感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组装一台计算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具及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 学重 点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主机、显示器等组成教 学难 点微机硬件系统中主要硬件的性能指标。教 学方 法讲授、演示、练习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教 学过程1、课堂组织: 5 分钟2、复习旧课: 5 分钟提问内容:1计算机的硬件包括哪些部分?2计算机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零部件是什么?提问方式:随机提问。3、讲课新课: 70分钟教学过程一、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微

9、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主机和常用外围设备两大部分组成。主机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用来执行程序、处理数据,主机芯片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这块电路板称为主机板(主板)。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通过两种接口传输。一种是串行接口,如鼠标;一种是并行接口,如打印机。主机由机箱、主板、CPU、内存、电源、硬盘驱动器、光驱等组成。机箱是主机的外壳,用于固定主机内部各个部件,并对各部件起保护作用,常见的有立式和卧式机箱。主板是微机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的重要部件。其中,主板上的各个插槽连接其他部件。CPU是微机的核心元件,反映它性能指标是字长和频率。字长是计算机能同时处理数据的长度,而频率则表明计算机的工作速

10、度,频率越高,系统工作速度就越快。外存储器:软盘与软盘驱动器、硬盘(Hard Disk 或H.D)、光盘和光盘驱动器声卡与音箱:声卡是计算机处理音频信息的主要设备。它的主要参数有:采样位数、采样频率。音箱是多媒体计算机不可缺少的部件。显示器: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显卡:显卡又称显示适配器。现在普遍使用的是AGP插槽的显示卡。微型机配备的打印机可分为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两大类。扫描仪:扫描仪的作用是把已经拍好的照片、报刊杂志上的图像或影像通过扫描后保存到电脑里。在讲解机箱时,最好结合实际,讲解坐式和卧式两大类别的实物及它们的区别。对照实物讲解各式插槽以及CPU的发展。对照拆开机箱,给学

11、生看分布在主板上的各式总线。扫描仪的作用是把已经拍好的照片、报刊杂志上的图像或影像通过扫描后保存到电脑里。扫描仪的主要指标:光学分辨率DPI(即每英寸扫描点数)、扫描的位数、扫描仪的大小、扫描仪接口、提供的软件:调制解调器,它又称MODEN,是人们用来上网必不可少的网络设备 ,在Modem的硬件结构中,主芯片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的性能和品质直接决定了Modem的整体性能。 DC数码相机及DV数码摄像机授课班级计算机1505班授课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输入与输出设备(1.4)课程要求及目的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输入设备。知道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输出设备教具及参考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的

12、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等设备教学难点微机硬件系统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1、课堂组织: 5 分钟2、复习旧课: 5 分钟通过实物的提示性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所讲述的计算机各部分硬件知识,通过点学生上台组装计算机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3、讲课新课: 70分钟教学过程一、输入设备任务:你能够描述PPT给出的实物图片所列计算机系统输入设备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吗?1. 键盘2. 鼠标3. 扫描仪4触摸屏6手写输入技术7. 语音输入技术8. 数码相机9数字摄像机二、输出设备你能够描述PPT给出的实物图片所列计算机系统输出

13、设备的名称、作用、操作方法吗?1显示器2. 打印机3. 投影机4. 音箱当在计算机系统上增加一个新的外围设备时,通常需要安装相应的软件告诉计算机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协助计算机控制外围设备的软件称为设备驱动程序,简称驱动程序。驱动程序是用来向操作系统提供一个访问、使用硬件设备的接口。正确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后,计算机就会在“幕后”使用它来与设备进行通讯。结合所学知识,回家对自己计算机的各输入输出的设备进行合理化设置。授课班级计算机1505班授课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题:计算机软件(1.5)课程要求及目的描述计算机的软件知道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知道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识别最常用的软件和操作系统教具及参考书计算机

14、应用基础教学重点知道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与分类,知道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知道操作系统的含义知道冯诺依曼对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并能表述计算机系统依靠程序工作的有关概念(指令、程序、程序设计、存储程序),进一步认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按计算机基本结构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并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过程1、课堂组织: 5 分钟2、复习旧课: 5 分钟提问内容: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有哪几个部分?2有了硬件计算机能否正常使用?为什么?还需要哪些设备?提问方式:随机提问。3、讲课新课: 70分钟当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的时候,如果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你知道你就在使用计算机软件了吗?教学过程1. 计算机软件基础(1) 什么是软件 在裸机上只有配置软件之后才能构成计算机系统,在硬件的支持下,软件才能正常工作。(2) 指令、程序与程序设计 指令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