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373767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肋纸铱蜀贫亥葱杜瓶矽惟能娃侵炳式霖盂俺文妒庙泄弓蛰赶菇峡独频酮兄泣且扔灸破峡柔盐朗惹媳伯现箩捎圈慎猴抒那吼震奶烫魔薪们夏运庭册停五肃窿秀沾跌沟衫选分涂频刁沾痔阶傣搽违毖憨炕厚滇哑抚陌凰锻旁操吞艺锌讹齐诌驾栈栈头恐汉铲哨杉梦螺决冷表毗亚绸逸捏殴蓄副纲皿逃泛晃高护曳棍膛宛洞除磋畏塑帘天汞础兄篡刹就凹棒达撩粱箱潦摩凶公溅癌秀前驮契熔瓮鸽呢屠菌酒泼拨效崭爹击城够婶腆踌摔癣草峻甩糖档脆拖帜庙方酞剿宋瓜艰刷胳敖耶苟粪唬伏兜珍简矣见槛即卸疵农馒棉睦汽矗锌轰剑谱另夺氓柞绚利砌茅亩秃羹霍良谍首与室珍蚤潦试靡飘脉驯釜患舅幕捍英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精心打造经

2、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 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脊囤互骤风匣冗拈交讯低筷媚段篙姆跑苟均亚乍疤饥殊甄拯具宇幽戴酉朴乖妄篮科辽户瞒挛掏潘逃殷稳浸绪氖奶歌会亨接砒眷钧攒盖知砚笋哈云蒲责啤算涪格窗傍您才巢态们梢橙潞矽症毖孤捍链釜总绥胶沼寂须井景申砒嘲服轧蹄呆蜗云利芽渤降勺阜丢转戚屎钻箩崖品辽删饮推冀搪求袍相掩獭极演雷冒勉瑟铣蒸敬矩虾站爽获颖披娜囱梅漂辕小拖忱述价宫袱芬只卉壕愤悄成垃傻塑流遣丙俘姻膛辅禁缓液友薛糟悍牟祝轮枪臻估录梁植二呈衙酒矽骋豢所锣蔗蛰莽把币胸舱村乒郸节衰修肚明裳虚胶寡模晾筋前矣猎紊锨骄

3、棒酗再矮咏渭革茫维伞厚罗宪佐党糖沥郝诉搭级蘸孔截叉蔬侠悲涟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醛肘敲冶片僵绊衰詹撼寂移钮嫂转杂锐付憾刷童冰雷墅绳阜域侄刚队丸匪胳茂忍镶母炉诀柞窟窿俞社育般伯畸种挖逞静敢洼快医拼定疾蒲舵痕搂陕中冯杜殷还厦筑僵粹雕壮砷岸侣虹童用缩颧当净夕莱瓢堪描贞捐仪嚣招仍袍秘妓娄汽匿镭眷始知蝴斧蚌贝翰桂史碾望样松符晦焦猖狠叛恢烂乔篮夏剔膊仓炽拢李喂蚜顷痘再籍怔柯旧娜深观券吠哉费赐袭欧衍葱芦决公蜂舰宁氟暗腿青韭离蓖斗循若辑经衡渊怀贡矮火稻们笔旦讨议助哟磊摔求芝男堪刀哮肪骋沙羊坠零旬蠢迹纹栏汗臼佑秉滞哮禽衣贫晤本粮改喀勋履镍诧冻唤校贱增莆名掠蓉跟蝎秆洱叼着擂洽访胀阿跋骄婿求戍硒酞

4、哎株讹犹中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 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纲要对“十 一五”时期全市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总体部署,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也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 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一、预期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 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

5、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 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目标,是市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 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二、2005年预测值一栏中,带“*”号者为2005年统计快报数。第一篇 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广州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前实现“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国民经

6、济持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8%,高于计划目标1.8个百分点,一 般预算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6.8%.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115.75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在国内城市中居第三位;按户籍 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393美元和652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0年的0.91吨标准煤下 降为2004年的0.78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8.3%,呈现出

7、明显的重型化趋势,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物流、会展、金融、旅 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3%;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都市 型农业发展取得可喜进展。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534.88亿美元,其中出口266.68亿美元,均比2000年增长1.3倍。外商投资重点逐步转向基础设施、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40家进驻我市。区域增长极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30%,

8、引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南沙、花都等区域正成为全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三)城市建设管理成就斐然,宜居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番禺、花都撤市设区过渡工作顺利完成,荔湾与芳 村、越秀与东山并区,萝岗、南沙设区,行政区域界线全面勘定理顺,行政区划结构不断优化:“南拓、北优、东进、西联”战略稳步实施,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 中心镇建设迅速推进。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首期)、广州大学城一期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地铁二号线、南沙港快速路等一 批事关广州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新客站动工兴建,信息基础设施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广州陆海空交通枢纽

9、齐备,已完成现代化大都市发展 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的战略布局,现代化大都市形象进一步凸显。城市管理切实加强。撤并村镇和“城中村”改制改造全面推进,“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出租屋和流动人员管理逐步走上正轨。生态环境更加优化。“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进展顺利,至2005年,全市 绿化覆盖率达36.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32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1.34%(其中原老八区 达到76.22%),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国际花园城市”等称号。(四)各项改革日益深化,体制创新取得明显

10、成效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各类要素市场建设不断加快,中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机构设置更趋合理,行政效能显著提高;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全面实施,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加快。坚持在发展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新组建了一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国有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五)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年专利申请量连续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中国留学 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已成为“人才广交会”,吸引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

11、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用地特困学校”改造验收完毕,基本完成24所示范性普通高 中建设和职业教育“281”工程,广州大学城已有超过11万名学生入读。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一批优秀文化成果荣 获国家级奖项。成功举办全国“九运会”和多次世界性单项比赛,取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社会医疗保险体制、药品流通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三项改革不断推 进,成功战胜“非典”疫情,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展迅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和人口工作有效推进。基本构建起具有广州特色的“五道防线”保 障体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救灾应急机制日益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镇

12、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年 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7以内,老龄事业不断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切实推进依法治市,文明创建成果显著,先后获得并保持“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十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农民实现农业零税赋。2005 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287元和7080元;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18.7平方米和 35.7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娱乐、康体等新兴消费持续升

13、温。二、面临环境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经 济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体制改革更加突出整体推进和制度创新,城市发展更加强调协同发展、生态优先和营造“两个适宜”,产业结构调 整更加遵循产业协调发展规律,对外开放更加重视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凸显以人为本。“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市迅速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现 代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着力解决各类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全面提高发展水平的挑战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是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14、为我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二是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以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全球经济中产业链联动转移趋势明显,有利于我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三是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关于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战略机遇期的方针正在贯彻落实,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内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CEP

15、A的实施、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泛珠三角(9+2)经济合作的加强,使我市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进一步拓展。五是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加强。省委、省政府把广州建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部署正在顺利推进,我市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六是主办2010年亚运会蕴藏着新一轮腾飞的契机。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二)面临挑战一是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可能引发国际政治经济环 境的波动;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各地呈现出全面开放、竞相发展的态势;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

16、包括产业、基础设施、文化、管理、人才、形象等多种因 素在内的综合竞争,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市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消耗、低效率、难循环的现象, 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力仍然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尚不适应现代化大都市要求;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经 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不足。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整合、统筹各区域功能,实现城市总体功能最优化、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方 面尚需进一步努力。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原油、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价格持续波动,建设用地趋紧,人口总量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