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36739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进入三年级,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对于初学写作文的孩子们来说,一谈到写作文总会愁眉苦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也不知从何下笔,或者是在写作时出现 “假”、“空”、“抄”等现象,有部分学生甚至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克服这种畏惧心理,“乐”于写作,“会”写作呢?在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抓起,效果很好。一、引导留心观察,捕捉习作素材认识事物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而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学生只有留心身边所发生的一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思考和记录,这样学生

2、就可以获得比较真实而且细致的第一手写作资料,在写文章时才有内容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才能真实、生动和感人。所以,小学作文教学第一必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我在教学习作:描写一种水果石榴时,因为石榴是孩子们比较常见的植物,也比较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因此习作之前,我先要求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对石榴这种植物进行观察,并把所见、所闻和所感记录下来,接着在习作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关石榴的情况跟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再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对石榴树和果实都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后教师再拿出实物石榴,再次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石榴的

3、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并让学生品尝,加深学生对石榴的印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石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有了观察的第一手材料,写作时,学生就有内容可写,而且也可以写得真实动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获取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时就不会觉得没内容可写了。二、积累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常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造成词汇量少,语言贫乏,等到写作时感觉无话可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表达更清楚、更生动,这就需要平时勤于积累好词佳句,提高语言的储备量,丰富自

4、己的语言。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 在我班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

5、诵。坚持让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周记,要求学生把本周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老师长辈,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只要坚持下来,经过长期慢慢的积累和内化,这样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孩子们在写作时就会有词可用、有话可说了,也就会“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三、紧密结合阅读,提高习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是习作的最好例子”。语文

6、教材所精选的每一篇阅读课文,可以说都是经典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不仅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而且内容也相当丰富,特别是在思想感情、写作技巧、文笔文风等各方面都是学生学写作文的最好材料,也可以说是学生习作的最好 “样本”。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习得写作方法和技巧,注意把平时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辅导,使学生得法于阅读,得益于写作。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黄色的、红色的、金黄色的、金色的、橙色的等词语,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特点,到学写“秋景”这类作文时,自然而然的就能做到眼中有秋景,笔下有秋文。阅读教学,要持之以

7、恒地把读与写的训练有机结合,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了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提高写作能力。四、加强方法指导,打开习作思路我国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学生学习语言如同在胡同里行走,需要教师给予直接的帮助。一味地让学生自主,缺乏具体阅读方法的指导,就像让学生在黑暗中胡乱地摸索,跌跌撞撞,徘徊不前,阅读效率自然就低微。”这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样也指出在习作教学中也是如此,这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习作指导的重要性。习作指导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关键切入点,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明确有什么可写、懂得该如何去写,如何才能写好。在教学“观察中的发现”

8、这一习作时,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1、拿出含羞草,让学生先观察。(要求:认真、仔细观察)2、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记记,越详细越好)3、用手摸摸。(生自由畅谈:观察含羞草的叶子,茎细细的,是深红色,如用手去触摸叶子,叶子会像害羞的小姑娘立刻闭上。师相机板书:叶子的形状、茎的形状、颜色,手触摸好的样子等。)4、观察植物时按什么顺序呢?(从整体部分,从上下,师板书)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五、习后鼓励表扬,激发习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

9、的自信心。”的要求。而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步入习作之门,因此,如何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显非常重要。这就为教师批改学生的习作、展示优秀的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多数学生把文章写好之后,都有大功告成的感觉,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肯定和表扬。所以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点,在批改习作时,用直线或波浪线将学生用得好的词语,写得优美的句子标出,并在旁边画上“小笑脸”,以鼓励的语气写上赞扬式的评语。并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就算是一个词语运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优美,也要进行鼓励,而且在每次评改完习作后,教师都要从习作中选出几篇佳作,在每周的读书交流会上当做范文,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并对佳作进行讲解分析,讲讲文章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里。还要注意在每次范读佳作是都要尽量增换新学生的文章,逐步扩大表扬面,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习作进步的喜悦,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慢慢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使学生爱上习作。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刚刚步入写作之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因此,只要有了以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知识的储备,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将引刃而解了,相信他们也会在习作中收获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