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36533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磷矿地质勘查规范(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磷矿地质勘查规范1 范畴本原则规定了磷矿(磷块岩、磷灰岩、磷灰石)地质勘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限度,勘查控制限度,勘查工作及质量规定,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规定,并提出了供类比使用的矿床勘查类型及基本控制工程间距。本原则合用于磷矿地质勘查工作,也合用于验收、评审磷矿地质勘查设计、报告和磷矿矿业权转让及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评价磷矿资源储量的根据。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的条款通过本原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原则的条款。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涉及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原则达到合同的各方研究与否

2、可使用这些文献的最新版本。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GBT 13908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是在区域地质、区域物探、区域化探调查或区域矿产成矿预测的基本上,对矿点、矿化点及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和成矿远景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测,很少量工程验证及与地质条件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初步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有但愿的矿点和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为进一步普查工作提供根据。3.2 普查经预查发现的有但愿的矿点和矿化潜力较大地区,通过地质填图、露头检查、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有效的技术措施

3、,对已知矿点、矿化区内含矿性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与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出详查区范畴,为详查工作提供根据。3.3 详查经普查证明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矿区(床),采用较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多种勘查措施及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与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畴,为勘探工作提供根据,其成果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以及小型矿山建设设计的根据。3.4 勘探经详查工作证明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床),通过应用多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措施,对勘探区内的重要矿体加密多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设计拟定生

4、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选择采矿措施、矿石选矿加工工艺及矿山总体布置等提供根据。4 勘查研究限度4.1 预查阶段4.1.1 地质研究限度4.1.1.1 全面收集、研究预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调查、物探、化探、遥感和地质研究成果等资料,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体理解预查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性。4.1.1.2 类比研究或大体理解矿点、矿化点和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及成矿远景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性、分布范畴和成矿远景。4.1.1.3 对发现的矿体(层,下同),大体理解产出特性、分布范畴和资源远景。4.1.2 矿石质量研究大体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构造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大体理解

5、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4.1.3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对已发现的矿体进行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的类比研究,做出与否可选的预测。4.1.4 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对预查发现的矿点或矿产地要收集和理解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资料。4.2 普查阶段4.2.1 地质研究限度4.2.1.1 区域地质研究初步研究并阐明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大体评价区域成矿远景。4.2.1.2 普查区地质研究研究和大体查明普查区地层层序、赋矿层位、岩性组合及其厚度和含磷限度,含矿岩体岩类、岩性、规模、岩相组合;研究变质作用、分异作用、风化(氧化,下同)作用对矿体的影响,研究和大体查明

6、普查区重要构造特性,大体评价普查区成矿远景。4.2.1.3 矿体地质研究对发现的矿体,应大体查明矿体的数量、形状、产状、规模及总体分布规律;研究和大体理解控制和破坏矿体的重要构造的性质及分布范畴;大体理解矿石风化富集状况。4.2.2 矿石质量研究4.2.2.1 大体查明矿石的物质成分、构造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4.2.2.2 大体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理解其她有用、有益组分及重要有害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点。4.2.2.3 研究地表和深部矿石重要化学成分的差别性。4.2.3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研究对发现的矿产,一般与邻区或同类型矿产进行全面的类比研究,并就矿石选矿加工技术的也许性做出评述。

7、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无类比条件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性实验,为与否值得进一步工作提供根据。4.2.4 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2.4.1 在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研究的基本上,研究和大体理解普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对具有一定规模的矿体,当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地下水丰富时,要大体理解重要含(隔)水层的岩性、分布、厚度、水位、水质、泉水流量等。4.2.4.2 研究和大体理解近矿岩石的工程地质条件。4.2.4.3 收集、研究与普查区有关的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不利的环境地质资料。4.2.4.4 与同类型矿山开采资料进行类比,评价开采技术条件。4.2.5 综合评价要运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大体理解共、伴生矿产综合运用的

8、也许性。4.3 详查阶段4.3.1 地质研究限度4.3.1.1 区域地质研究在普查阶段地质研究的基本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其她重要矿产分布状况,初步评价区域磷矿成矿远景及其她矿产的工业意义。4.3.1.2 矿区地质研究4.3.1.2.1 对磷块岩和磷灰岩矿床,要着重研究和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磷地层层位、岩性、岩相分带、厚度、含磷限度及其富集规律,含矿层在剖面中的位置及重要对比标志,矿体的数量、产状、规模及其与剖面沉积特性、基底性质的关系;研究和基本查明矿区变质作用、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对矿体的影响;研究和基本查明矿区地质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阐明破坏矿体的断裂性质和分布。4.3.1

9、.2.2 对磷灰石矿床,要着重研究和基本查明含矿岩体的类型、岩性、产状、形态、规模及岩相组合;重要含矿相带或矿体的产状、含矿性变化及其与岩体形态、分异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她地质作用的关系;岩体中其她矿产与磷灰石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和基本查明成矿后岩浆岩和断裂对矿体的影响。4.3.1.3 矿体地质研究4.3.1.3.1 着重研究和控制矿区中矿体的总体分布范畴,基本查明矿体的数量、产状、厚度、规模、形态、内部构造和空间分布,研究阐明重要矿体的赋存规律,研究矿体的连接对比标志。对直接位于第四系之下的矿体,要研究第四系沉积性质和基岩地貌特性,基本圈定其顶界或剥蚀边界。对于直接位于古侵蚀面上的矿体,要

10、注意研究古侵蚀面特性和矿体厚度的变化规律。4.3.1.3.2 基本查明控制和破坏矿体的较大地质构造性质、落差、褶幅、产状、分布范畴及其影响限度。基本查明破坏矿体的岩浆岩体的发育限度和分布规律。4.3.1.3.3 揭发和研究风化带的界线和分布范畴,研究其成因、性质、类型和矿石中磷酸盐矿物的富集特性、富集规律。4.3.2 矿石质量研究4.3.2.1 基本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量、构造构造,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研究其分布规律。4.3.2.2 基本查明矿石重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品级和矿石工业类型,研究其分布规律。4.3.2.3 研究和测定矿石中

11、夹层、火成岩及顶底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4.3.2.4 研究风化带矿石类型、矿物成分、化学成分、构造构造及其风化特性,研究圈定风化带的鉴别标志,对含泥量不小于5的风化矿石要测定含泥量及矿泥中P2O5和有害杂质含量。4.3.3 矿石选矿加工技术性能实验研究4.3.3.1 易选矿石应进行可选性实验。对难选矿石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实验室流程实验,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扩大持续实验,做出与否具有工业运用价值的评价。4.3.3.2 对在生产矿山附近具有类比条件的矿床或易选矿石,可进行类比评价。4.3.3.3 对直接提供开发运用的矿床,其选矿加工技术性能实验限度应达到矿山建设设计的规定。4

12、.3.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3.4.1 水文地质研究4.3.4.1.1 在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本上,基本查明矿区含(隔)水层、重要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水文地质特性、发育限度和分布规律。4.3.4.1.2 调查研究地表水的分布范畴和平水期、枯水期、洪水期的水位、流速、流量、水质、水深、历年最高洪水位及其沉没范畴。4.3.4.1.3 调查矿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含水层的关系;矿床重要充水因素,充水方式和途径,必要时初步预测矿坑涌水量,评价其对开采的影响。4.3.4.1.4 调查研究可供运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运用条件,指出供水方向。4.3.4.2 工程地质研

13、究4.3.4.2.1 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重要岩石、矿石物理力学性质,基本查明构造、岩溶的发育限度、分布规律和岩体风化、蚀变限度以及软岩、软弱夹层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4.3.4.2.2 研究开采影响范畴内岩石、矿石稳固性和露天开采边坡的稳定性。4.3.4.2.3 调查老窿和生产井的分布状况,大体圈定采空区和开采区范畴。4.3.4.3 环境地质研究4.3.4.3.1 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含热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物质及其她有害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强度)。4.3.4.3.2 调查理解矿区和邻区的地震、泥石流、滑坡、山崩等自然地质灾害,指出矿山开发也许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14、。4.3.4.4 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初步拟定矿区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4.3.5 综合评价4.3.5.1 对具有工业运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伴生矿产,要运用勘查主矿产的工程,基本查明共、伴生矿产种类、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共、伴生关系。4.3.5.2 通过选矿加工技术实验,对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运用的也许性做出评价。4.4 勘探阶段4.4.1 地质研究限度4.4.1.1 矿区地质研究4.4.1.1.1 对磷块岩和磷灰岩矿床,要具体研究和查明地层层序、含磷地层层位、时代、岩性组合、岩相分带、厚度、含磷限度及其富集规律;含矿层在剖面中的位置及重要对比标志;矿体数量、产状、

15、规模及其与剖面沉积特性,基底性质的关系;研究矿区变质作用、剥蚀作用和风化作用对矿体的影响;研究矿区地质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阐明破坏矿体的断裂性质、先后顺序和分布特性,对规模较大的持续矿体中用以划分矿段的断层要加以工程控制。4.4.1.1.2 对内生磷灰石矿床要研究控制岩体(带)分布的地质构造特性。具体研究和查明含矿岩体的类型、岩性、时代、产状、形态、规模及其岩相组合,重要含矿相带或矿体的产状、含矿性变化及其与岩体形态、分异作用、变质作用及其她地质作用的关系,岩体中其她矿产与磷灰石空间分布及富集规律;研究成矿期后岩浆岩和断裂对矿体的影响。4.4.1.2 矿体地质研究4.4.1.2.1 具体查明矿体的数量、矿体层序、产状、厚度、规模、形态、内部构造和空间位置,具体研究矿体的膨缩、分叉、相变、尖灭及其因构造或剥蚀因素浮现的变异地段。对直接产于第四系之下的矿体,要研究第四系沉积性质和基岩地貌特性,圈定其顶界或剥蚀边界,对其顶板不全地段要合适加密工程控制矿体的厚度变化。对直接位于古侵蚀面上的矿体,要研究古侵蚀面特性和矿体厚度的变化规律,对首期开采范畴内浮现的无矿和不可采地段,要合适加密工程予以圈定。对内部构造复杂的矿体,要研究矿石类型、层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