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36406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任务驱动型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型作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型作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江南9月,G20开启“杭州时间”,领导人重要讲话为“包容型世界经济”勾勒新蓝图,再次彰显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请你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围绕“包容型”社会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1、难在对“开放新格局”的深度认识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

2、峰会的演讲,从“各方共同参与”“各国共同发展”“各国共享”三方面揭示了新时代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本质。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贯彻执行,已经形成了新格局,“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嬴基础”就是体现之一。考生对对外开放新格局认识不够,就难以写出深刻的感悟。“对外开放”的变化和意义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说道:“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3、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如何实现“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2018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举措:“我们愿意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产品、知识、技术、服

4、务等领域合作。2、难在对三方面对应关系的勾连题目要求“钅针对上面提到的三个方面的对应关系从中选择一个方面,围绕包容型!社会写一篇文章”三个方面都是中国对外开放,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体现,考生可结合自己的认识择一而论,然后通过其中的对比关系“不是而是”进行辩证写作。但三个方面只是立意的切入点,较为抽象,考生必须结合对应的事例进行论述,才能写得深刻。比如“欢迎各方共同参与”可对应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可对应中国“共享经济”走出国门,普惠世界。此外,考生要弄清楚“百花园”的比喻义,它是“包容型”社会的体现,更是中国大国风范和胸怀的体现。这种延伸性思考会让作文立意胜人

5、一筹。立意指导1、共同参与,多方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牲角戏,而是要欢各方共同参与。”建“包容型”社会,首先表现在:我国在对外开放中,不是仅仅进行输出,单独发展自己,而是希望各方共同与到中国和世界的建设中,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实现多方共赢。共间参与,体现了心态上的真正开放;多方共裹,才能让开放形成良性循环,不同于20世纪以美国为主角的“布顿森材体系不同于冷战格局下恃强冷弱的华约、北约联盟,更不同于政治霸权与文化渗透 中国正敞开胸怀,与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演绎一曲春意曲然的世纪交响乐。这种对比,更能突出中国对外开于世界轻济与和平发展的意义。2、同发展,互相支持考生从“不是要深求势力范

6、围,而是要支持名国 共同发展”角立意,可以谈构建“包容型”社会表现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像过去一大国那样,意在误求力而是希望能支持各国共同发展,最终获得更好的连带效应。历史告诉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会彼此促进实现发展的深化,并结下深厚的国际友谊。这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孔子学院书声琅琅等来展现。这既能丰富文章内容:也能使说理說离空洞或“喊口号”的层面。3、共享成果,和谐万邦“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而是要建设各匡共享的百花园。”以此来看,构建“包容型”社会还表现在:从发展的长远目标考虑,不是仅仅让自己获益,而是希量各国共同获益,在多元并举的积极氛围中,收获发展的累

7、累硕果,营造出百花齐放、春意盎然的“百花园”。政策的性质取决于制定者的目的,即是否具有合作性取决于我们要营造的是“后花园”还是“百花园”。与一些国家剥前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积极援建发展中国家,比如为非洲国家建造铁路、培养人才。攻策生长于合作共赢的土壤,这正是“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最好养料。有了合作共赢的局面,共享发展成果,和谐万邻的愿景自然能够实现。范文: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武又一考生约翰多恩在诗中写道:“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枝独秀只是世界边缘的异类,唯有姹紫娜红才是春色满园。在全球化、建设“包容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共

8、同参与”成为协调中国与世界、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共同参与,是对中国胸怀的绝佳诠释;在社会建没中的共同参与,是对个体价值的至上尊重;在人际交往中的共同参与,是对文化差异的包容之度。如是而言,何以成人器、铸伟业、成大用?容八荒四海之君子,方成浩荡时代之海放限世界,中国自古以来的包容已是中外和平互助、共同发展的注脚。亚洲经济投资银行以中国为核心,利益患泽亚洲多个国家。在亚洲名国齐心协力的融资筹备中,团结之基根深蒂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沿古丝绸之路开辟了一条“21世纪文化交流带”,在各国人民的共同参与下,沿线的民族风情、璀璨的文化遗产等保护工

9、作欣欣向荣。 “不是要课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同于20世纪国为主角的“布类顿森林体系”,不同于冷战格局下恃强凌弱的华约、北约联盟,更不同于政治霸权与文化渗透,中国正敞开怀抱,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演绎一曲春意盎然的乐章。国家与国家交往所需的包容,也投射到社会建设、个人发展之中,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劲动力。国家、企业的发展依靠的不是垄断巨头的红利,而是市场主体的活力。在国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企、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共同构成繁荣的经济市场,每个自主创新的企业都获得了价值认同。如今,国家、社会以平等之心看待各个主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中国强盛发展的契机应

10、运而生。君子之交,以心度心。在中国的教育领域,高考体制改革将社会包容性贯彻到底。走班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兴趣与能力差异;多元化教学邀请名家大师、科技学者等为教育献力国家教育的建设不仅关注孩子、家长、学校,还鼓励社会力共同发展教育:鼓励教育部门、民间组织建言献策,这又何尝不是引人成才的正确方式呢?如今的时代,是包容的时代。时代的自由在于它的容积,而非面积或长度。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是兴士之运数:更是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文化、个人价值。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亿万个体共同建设;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敞中国怀抱,容天下之异,敬个体价值这伟大的时代,这满园春色,欢迎你的参与:

11、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百花齐放乃是春武汉一考生曾经的中国,一枝独秀,那是蜡梅在严冬中的做然绽放;今日之中国,更企盼百花齐放,重织一幅春暖花开,包容万象的锦绣河山图!江南九月,杭州西子湖胖,习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发表了“包容型世界经济”构建的重要讲话。“对外开放,包容共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响应,新时代的大幕被拉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来,中国就用此胸怀书写了辉煌而绚烂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在数次民族大交融中,“胡服骑射,汉鲜通婚”等,使国家强大,文化多元。到了唐朝,北制突厥、鲜卑,南通天竺,西联波斯、大食,东结新罗、日本,一个以长安为

12、中心的“包容型”社会就此建立。这里没有歧视、图谋,只有和平共处,互相提携,交融互助。那数百年繁荣至极,后世历朝竟无法超越,其原因就在于唐朝包容万象之气度!而在今日,又一伟大时代的来临给予中国真正“远迈汉唐”的契机,给予了界在经济危机后更繁荣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逆流而上,为世界经济的复苏贡献颇大,然而“独角戏”之下,问题颇深。“众人分食,饭才会更香,吃了上顿还会有下顿”这一浅显道理告诉人们,共谋发展:才可能持续发展,持续繁荣。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高度发展,自由贸易方兴未艾的今日,一些资本主义大国开始为私利而计,为垄断而谋:为势力范围而争。这种霸权主义思想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进一

13、步发展,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这些都易使世界停滞不前,使众多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世界,一边春花烂漫,一边荆棘丛生;一边如天堂仙境,一边如人间炼狱。试想,这样的世界又怎得安宁呢?正是为了改变此局面,我们选择“包容”,选择“共享”,宁可放弃“快”,也要选择“稳”,不做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无情追随者,而做悲天悯人,天下大同的温情追寻者正因如此,中国才会不遗余力地在中亚、非洲与拉美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当我们看见亚非拉朋友们淳朴而真挚的笑容时,我们的内心同样炽热而温暧;当中欧班列飞驰于山原旷野,为沿线各国人民带去财富与幸福时,我们的内心同样甜蜜;当中国被当作世界人民的家,当我们以四海为家时

14、,我们的内心无比自豪!崇山峻岭不再将我们隔绝,民俗、语言不再将我们隔绝,国界藩篱不再将我们隔绝!因为我们是包容合一,大同和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富贵的牡丹,圣洁的雪莲,隐逸的菊花:傲人的梅花跨越干山万水,跨越春秋四季,同在一个地球,同在一片沃土绽放:一枝独秀总是寒,百花齐放乃是春。阅卷亮点文章开头采用对比手法,奠定论证基调。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突出了中国构建“包容型”社会的主张,快速切入主题,观点鲜明。2.主体论证部分,考生从古代出发,列举“胡服骑射”、“汉鲜通婚”、唐朝包容发展的正面例子;从现代出发,列举中国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事例。考生在多处排比中,气势酣畅、情理兼备地论证了观点,给读者留

15、下深刻印象3.文章整散结合,变化灵活,增强了论辩的气势。比如结尾用各种各样的花朵在同一片土地绽放,比喻“包容型”社会共享“百花园”的美丽愿景,照应标题,强化观点。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立意指导:1、选择人文底蕴,强调中学生发展应该增

16、加人文积淀2、选择科学精神,坚持质疑、独立与唯一3、选择责任担当,敢于挑起身上的担子少年之担当,时代之希望六大核心素养,为中学生发展指明方向。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哪一种才是我们最需要具备的素养?在我看来,应属责任担当!只因国之未来在少年,少年之担当方为时代之希望。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在新时代形势下,发展核心素养实为中学生所必需。我们看到,人文底蕴养学子之情操,科学精神促理性之思考,学会学习应时代之需要,健康生活成现代之风潮,更有实践创新为社会发展铺路架桥。然而,上述素质各具优势,喂责任担当为素养之本,最为新时代中学生所需求。可见,担当责任的意识正是个人与社会发展之本。责任担当利于己,因其能教人以积极态度排万难、勇前行。干百年来,总是那些敢于主动担责的人物铸就个人传奇,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