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364032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目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西城区2011年高三一模试卷语 文 2011.4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报不平 成人之美 汲取(j) 循规蹈矩(j)B打前战 一如既往 着陆(zho) 兵不血刃(xu)C翻两番 自顾不暇 饯行(jin) 刎颈之交(jn)D捉迷藏 箭拔弩张 甄别(zhn) 稗官野史(p)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有关领导日前表示,北京要让各功能区更加名副其实,比如中关村就不再新增普通商业项目,而要凸显其以科技为中心的定位。B身处当今世界,在快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基础上,适当加强武

2、装力量,应是捍卫自身利益的不二法门。C面对强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不迫和有条不紊,并非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素质,而是其在不断经受天灾的历程中代代积累而成的品质。D加强青少年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味地包办代替甚至无所不至,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北京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B如果在公共领域可以没有证据地、恶意地怀疑普通公民的善行,行善者就会人人自 危,社会就将面对无人行善的尴尬局面。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间高

3、度引发广大网民关注。D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某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原料采购登记,以确保产品源头可以追溯。4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奚官有知应解笑,世无坡仙谁赏音。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A王 维 蒲松龄 杜 牧 贾 谊B王昌龄 苏 轼 杜 牧 屈 原C王 维 苏 轼 杜 甫 贾 谊D王昌龄 蒲松龄 杜 甫 屈 原5下列依次在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对历史的 ,永远是那些走向未来的人们的思维追求。对于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就有学者冷静地指出, ,近代儒家文化曾

4、经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 。只有正确看待这一点,才能真正有助于儒学在新世纪的复兴。A反思 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 绝境B反省 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 困境C反思 由于观念与现实严重悖离 困境D反省 由于现实与观念严重悖离 绝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

5、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

6、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钩校:探究查对。 辜榷:垄断、侵占。 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言事,刺讥近臣 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 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 操持:筹划,料理。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 坐免:因牵连被罢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

7、就国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

8、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公仪休(人名)相鲁而嗜鱼,一国献鱼,公仪子弗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弗受何也答曰夫唯嗜鱼故弗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毋受鱼而不免于相则能长自给鱼。此明于为人为己者也。 (取材于淮南子道应

9、训)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诚既勇兮又以武, 。 ,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 。 (欧阳修醉翁亭记)(6)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阙 题 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

10、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解】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蹴鞠,“蹴”

11、是踢的意思,“鞠”是用兽皮做的球。对蹴鞠记录的最早文献典籍是战国策,它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的蹴鞠活动。西汉时期,蹴鞠不仅是底层民众的娱乐活动,也为贵族阶层所喜爱,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非常喜欢蹴鞠运动。西汉时期的军队,经常以蹴鞠活动来演练排兵布阵、训练士兵体格,将其作为“治国习武”之道。班固也曾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认为应属军事训练的兵技之类,可惜后来这本书失传了。到唐宋时期,无论是朝廷宴乐还是民间消闲,到处都可以看到蹴鞠的身影。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这就说明蹴鞠活动在当时的普遍。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写高俅因球技高超而受宋徽宗赏识,最后

12、甚至于被提拔当了太尉。 历史地看,蹴鞠运动的兴衰,是与统治者的喜好提倡与否密切相关。元灭宋后,马背上的蒙古族出于生活习惯,对汉族许多娱乐游戏不适应,也不提倡。蹴鞠运动开始从官办转移到民间,并逐渐丧失军事意义而成为纯娱乐性的民间活动。再到后来,蹴鞠与歌舞淫乐联系在一起。据记载,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每领军出征,“不问军事,辄携樗蒲(麻将、牌九类)、蹴鞠”,渐渐失去相对于朱元璋的军事优势。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联系自身经历和宋朝灭亡的教训,认为鞠客不事产业,唯以娱人获利,把蹴鞠归为赌博之类,认为是颓废堕落、不思进取的象征。称帝以后,严禁军人蹴鞠。清朝入关后,将禁鞠政策扩大到民间,顺治、

13、乾隆二帝都曾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民间的蹴鞠活动因此受到极大限制,在我国发展了两千多年的蹴鞠活动逐渐衰微并最后消亡。然而想不到的是,蹴鞠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光大。隋唐时期,蹴鞠运动经丝绸之路传入大食(今伊朗、波斯湾地区),再传欧洲,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最终形成现代足球运动。长期以来,西方人不承认中国古代的蹴鞠运动是现代足球的前身,主要理由是近现代200多年中国没有人会蹴鞠。2004年初,经专家、学者考证,中国古代的蹴鞠是足球运动的雏形这一结论才为国际足联所确认。2004年7月15日,时任国际足联主席的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取材于蹴鞠世界最古老的足球)14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战国策中有春秋时各地流行蹴鞠的描述,蹴鞠因此而被确认为现代足球的前身。B元代成为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与元统治者的某些民族习惯有关。C清代统治者承袭朱元璋全面禁止蹴鞠的政策,这直接导致蹴鞠运动最终走向消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