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3529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绿化施工方案方案精编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遵义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青山至檬梓桥段路堤、路堑边坡植物防护建议方案说明四川瑞云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青山至檬梓桥段QMLH-7合同段2012年6月0路堤、路堑边坡植物防护建议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项目背景青山至檬梓桥段高速公路是遵义市绕城高速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兰海高速公路和杭瑞高速公路在遵义市的联络线工程,也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 678”网中的组成部分。QMLH-7 合同段起点于遵义县虾子镇青山村,也是连接杭瑞高速的枢纽互通,终点为连接崇遵高速檬梓桥枢纽互通,之间设置中桥互通、洪江互通、李子垭互通,全长 30.36km。边坡防护绿

2、化边坡防护形式对边坡绿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边坡绿化以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稳定边坡为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本项目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 四川、重庆过渡的斜坡地带, 南部边缘为西南向东北横贯的乌江河谷, 西部边缘为自南向北纵贯的赤水河, 大娄山山脉切割室内中部。区域内地形为低山丘陵、河谷盆地,平均海拔高度 800 1200 米,相对高差不超过 300 米,其中山地占 64.4%,丘陵占 29.3%,盆地及河谷坝子占 6.3%。沿河地貌类型多样,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其次为河流冲积盆地地貌及低山地貌区。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第四系覆盖层相对较薄,基岩多有出露。3、气候( 1)气候特点本项目处于中亚热

3、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 18,年降雨量10001300mm,年平均降水量为1084mm,五至八月降水约占年平均降水的60%;年日照时数在10001300 小时之内,无霜期在254-352 天之间,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小区气候环境,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以偏东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受地形影响,近地层常多静风,年平均风速1m/s;根据对已有气象资料的分析及调查,遵义市降雪年均日数在0.13.4 日,局部有凝冻现象。( 2)气温项目区域位于较低纬度、 较高海拔地区,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1风影响特别明显。 形成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兼有高原气候特

4、点。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明显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4.6,最热月平均气温29.4,最冷月平均气温1.4,日极端最高气温36.7,日极端最低气温 -8。( 3)降水项目区域年平均降水量为1084mm,4 月 16 日前后进入雨季, 中到大雨天气常常出现。当夏季风56 月移到长江流域与偏北气流相会时,便形成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线路地处长江上游, 也同样会产生降雨量大、 降雨次数多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继续增强,西南气流继续北推,由于处于纯粹的西南季风控制下,梅雨天气便开始结束,进入连晴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9 月中旬夏季风逐渐减弱南退,冬季

5、风逐渐增强南下,持续的秋雨天气便开始出现。( 4)风路线区域属季风气候区, 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冬季以偏东风为主, 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受地形影响,近地表常多静风,年平均风速只有1m/s。4、水文项目区域属于长江流域, 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 南北分属乌江区和长江上游(宜宾至宜昌)干流区(简称长上干)两大水系。长上干水系包括赤水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桐梓河、习水河、綦江河的两条分流,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 35%;乌江水系包括乌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偏岩河、湘江河、余庆河、洪渡河、芙蓉江等河流,控制面积 19983 平方公里,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 65%。本项目主要为湘江河水系,不通航。沿线地下水的赋存类

6、型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碎屑岩中的孔隙裂隙水和碳酸盐中的岩溶孔隙裂隙溶洞水三大类。其中以碳酸盐岩溶孔隙裂隙溶洞水为主。二、设计依据( 1)绥阳至遵义高速公路青山至檬梓桥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交通部发JTJ/T006 98 ;( 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1999;2( 5)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4 年第 3 号令;( 6)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1999 GB 2772-1999;(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8)贵州省主要造

7、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 DB52/ 294200;(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1)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交通部 2003 年 5 号令)( 12)全国生态保护纲要(国务院 2000 年 11 月 16 日)(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 253 号令)( 14)实地勘察,从现场调查、采集所获取的资料。三、方案概述1、 本边坡植物防护方案适用于主线、互通匝道的路堤、路堑边坡。2、 本边坡植物防护方案是基于边坡稳定前提下进行的植物防护措施,即按照边坡原有工程防护设计实施后,在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采取的措施。3、 本方案依据边坡性质、类型、

8、坡率等因素确定七种植物防护形式。具体防护方案见附表 1。3附表 1:边坡类型划分与边坡植物防护方案分类一览表一、路堑边坡1、土质或软质岩坡面边坡岩质边坡坡面防护形式坡比设计方案土质坡面裸坡或框(骨)架缓于 1:1.5 (含 1:1.5坡率)土质或强风化软质岩裸坡或框(骨)架陡于 1:1.5 且缓于 1:1(含 1: 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坡面1坡率),(8cm 素喷)软质岩坡面框架缓于 1: 1(含 1:1 坡率)土质或全风化软质岩裸坡或框(骨)架陡于 1:1 且缓于 1: 0.75 (含坡面1: 0.75坡率)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陡于 1:1 且缓于 1: 0.75 (含( 10cm挂网)

9、软质岩坡面框(骨)架1: 0.75坡率)风化软质岩坡面裸坡陡于 1:0.75且缓于 1: 0.5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 10cm植生板挂网)微风化软质岩坡面裸坡陡于 1:0.5 (含 1:0.5坡率)挂网种植常青油麻藤(坡面光滑裂隙较少)微风化软质岩坡面框架陡于 1:0.5 (含 1:0.5坡率)堆码植生袋(坡面光滑裂隙较少)2、岩石坡面风化硬质岩石坡面裸坡或框(骨)架缓于 1:1.5(含 1.5坡率)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 8cm素喷)风化硬质岩石坡面裸坡或框架陡于 1:1.5 且缓于 1:0.75(含0.75坡率)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硬质岩坡面框架陡于 1:1.5 且缓于 1:0.7

10、5(含( 10cm挂网)0.75坡率)风化硬质岩坡面裸坡陡于 1:0.75 缓于 1:0.5边坡喷射植草、 灌防护( 10cm植生板挂网)微风化硬质岩坡面裸坡陡于 1:0.5(含 0.5坡率)挂网种植常青油麻藤(坡面光滑无裂隙)微风化硬质岩坡面框架陡于 1:0.5(含 0.5坡率)堆码植生袋植草灌(坡面光滑无裂隙)二、路堤边坡路基填方拱形骨架护坡喷播植草灌路基填方其他或无骨架防护三维网植草灌四、设计方案1、方案一:三维网植草灌绿化施工工序:4、坡面清理清除坡面浮石、 危石,对凸出较多的坡面进行修整, 对凹进较多的坡面进行修补,坡顶清理约 10 20cm,对坡面杂草进行清除。、开挖水平沟(针对过

11、于平滑边坡)人工在清理好的坡面开挖宽10cm,深 5-8cm 的水平沟,沟与沟间距30cm。、铺挂三维网改良土回填好后,从上至下铺挂三维网,网应紧贴坡面,然后用U 型钉和竹钉把网固定牢固。 U 行钉间距为 100100cm,中间用竹钉加固,竹钉与 U 型钉间距为 50cm。U 型钉长 32cm,用长 67cm?8 钢筋加工。竹钉长度为 20cm。、覆土、播种回填改良土 5cm 厚,改良土:腐殖土100Kg、普通土 1 m3、复合肥 30g。点播乔灌种籽。、养护管理及时浇水养护,待种籽出苗后长至 20cm 高后,及时人工撒播(或用液压喷播机)草种。定期检查,除杂草、病虫防治。如发现坡面有光秃或灌

12、木密度不够,及时补栽小灌木苗或藤蔓植物,保证 2-3 株/m2 灌木。2、方案二: 8cm 素喷(不挂网)植草灌绿化施工工序: 坡面移交: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办理坡面移交手续,方可进行施工。 坡面清理:清除坡面浮石、危石,对凸出较多的坡面进行修整,对凹进较多的坡面进行修补,坡顶清理约1020cm,对坡面杂草进行清除。 喷料准备:备足细土、种子、复合肥、土壤稳定剂、根瘤菌剂、覆盖料和保水剂 。草籽需要经纯度检验和种子试验,并在喷播前做好催芽准备( 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2772-1999)。 喷播基材:将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混合均匀后靠机械液(空)压原理将其喷播附着在边坡上。 覆盖无纺布:扎紧边口,加盖无纺布。注意不露边口,轻柔操作,保持布面良好。 炼苗揭布:至幼苗长到56cm 或 23 片叶时,逐步揭布,禁止大晴天猛然揭5布。 播后养护:根据土壤肥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