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351805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一)课文字词详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而:表转折,但是。故:所以。虽:即使。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祗:只,仅。辱:(受)屈辱。于:在。奴隶人:奴仆。骈(pi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槽枥:马槽。以称:以著称。以,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者:的马。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吃尽。石:容量单位。食(s):同“饲”,喂。其:指千里马。而:表承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

2、马等?不可得,是:这。虽:虽然。能:才能。食:吃。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且:犹,尚且。欲:想要。常马:普通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做不到。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哪里,怎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尽:竭尽。材:同“才”,才能、才干。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

3、名词,马鞭。而:连词。临:面对。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其:代词。(二)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

4、它可以日行千里呢?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三)课文分析1.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

5、层深入论证论点的?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其真不知马也

6、”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的后果。5.全文“不”字的理解:叹无人识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不以千里称也”: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悲无力使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愤庸人误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7、通其意”,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愚昧,更是无知!作者满腔的悲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6.理解式默写。(1)总领全文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描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怀才不遇的人发出的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中心句:其真不知马也!(7)写食马者愚昧无知的句子:策之不以

8、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语言特色分析-化用引用,充满文学性。-修辞手法,抒情性,生动性。-形象化词语运用与新颖的词语搭配。-句式:长短结合,整散结合。节奏感,韵律感。-叠词-色彩,画面。方言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直白、诙谐幽默、质朴自然。辛辣的语言,发人深省。怎么做语文阅读题语文阅读题除了上面最核心的技巧以外,当然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方法。做语文阅读会遇到很多题型,同学们如果能大致了解这些题型怎么答,就会在考试时更有把握,答题时也会更游刃有余。语文常见的题型有某句话的作用,一般考的都是开头或结尾的话,那么开头就是开门见山、点题、引领全文、做伏笔,结尾就是收束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照应等;考查*主题的题型就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什么主旨等等,也是有模板的,可以自己总结;还有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修辞都有哪些作用,这都可以事先背诵,然后考试时套用模板答题,不仅能提高答题速度,还能提高准确率。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马说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