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民俗礼仪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35065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秋节的民俗礼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的民俗礼仪(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秋节的民俗礼仪中秋节己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节口。也是远在他行的人,最思念家 乡的口子,更是期望团员的E1子。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秋节的民俗礼仪,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中秋节的民俗礼仪【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 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 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儿个月的满月更 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 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 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

2、祭拜月神。到了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 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 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 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 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徳 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 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 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

3、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 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 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 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 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中秋节的民俗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 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 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 绝对不能少的,且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据东

4、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 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 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 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 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 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 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 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

5、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 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 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 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 、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 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赏桂花饮桂花酒我国食用桂花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 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每逢中秋之夜,欣赏桂花,在阵阵桂花 香中喝一杯桂花蜜酒,也是一些地方的传统风俗。燃灯从南宋时起,人

6、们就有以燃灯助月色的风俗。湖广一带习惯用瓦 片叠于塔上燃灯,被称为瓦子灯;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习俗;而在广 东,香港等地,有树中秋(又称竖中秋)的活动,支撑不同形状的灯竖起 于高杆上,有些人也会放天灯,或手提花灯在月下玩赏。听香偷菜在台湾,中秋节有听香、偷菜的习俗。听香指中秋夜妇女们会在深夜点香默祷,表明要问的事情,然后拈香出门,听到有人说话,就掷 杯请示神明是不是答案。如果不是就重新卜问听香,一直要等到听到正确 的答案后,解所问之事的结果。偷菜指少女们可以在中秋夜到别人家的菜 园偷菜,如果没有被发现,就表示她马上就要遇到如意郎君了。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己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

7、向月 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在古代浙江一带, 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 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 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 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 空前绝后的巅峰。玩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 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扌专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己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 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

8、 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 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捋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 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 俗转化成民间节口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 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 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龛塔于塔 上燃

9、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 节前十儿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1SQUO;庆贺中 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 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 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fersquo;。富贵之家所悬之 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 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 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中秋节月饼安全

10、消费提示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传统节令食品,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口味各异, 按制作工艺和风味特色主要分为广式、苏式、京式、滇式等类别。随着中 秋佳节临近,月饼消费进入高峰期,现从食品安全角度就月饼选购、贮存 和食用等方面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一、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并留存购物凭证。购买时注意查 看包装是否完整、盛放容器是否清洁(特别是散装月饼)、包装标示的产品 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配料表、QS标识、生产厂名、厂址、联 系方式等内容。二、购买后按照包装标签标示的方法贮存,选择温度、湿度等适宜 的贮存环境,贮存时限不能超过产品保质期。三、食用月饼前要保持个人卫生,并注意洗净双手。月饼应在保质 期内食用,食用前应注意观察月饼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异味、霉变等现象, 一旦发现异常,应停止食用。四、不同类别月饼糖分、油脂等含量不同,消费者可根据个人喜好 选购。大部分月饼糖分、油脂含量较高,建议不要过量食用,并保持均衡 饮食。对于老人、儿童及肠胃不适者,建议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量食用。五、消费者如果发现生产经营月饼的单位及购买的月饼存在食品安 全问题,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331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