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350246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第二章 创新题型精练 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六篇 朱先生退兵 小说阅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篇朱先生退兵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朱先生退兵陈忠实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

2、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方升退兵。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一把黄油布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

3、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地怨喧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这个土人。”第二天一早,张总督起来时,已经找不着朱先生,连连叹惋:“这个呆子,书呆子!”随之带

4、了一排士兵乘车追出城去。朱先生已经踏上咸阳大桥,一身布衣一只褡裢一把油伞,晨光熹微中,仍然坚持着晨诵,连呜呜吼叫的汽车也充耳不闻,直到张总督跳下车来堵住去路,朱先生才从孔老先生那里回到现实中来,连连道歉:“总督大人息怒!我怕打扰你的瞌睡就独自上路了。”张总督好气又好笑说:“这十二个卫兵交给你,请放心。我已经给他们交代过了。”朱先生转过身瞅一眼站成一排溜儿的兵士,摇摇头说:“这十二个人不够。把你的兵将一满派来也不够。要是你能打过方升,你还派我做什么?回吧回吧,把你这十二个兵丁带回去护城吧!”张总督不由脸红了说:“那你总得坐上汽车呀!”朱先生不耐烦了:“我给你说过,我闻不惯汽油味儿”说罢一甩手走了

5、,嘴里“咕咕嘟嘟”又进入晨诵了。张总督追上来再次相劝。朱先生却轻轻松松地说:“你诵一首咸阳桥的诗为我送行吧!”张总督心不在焉又无可奈何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朱先生击掌称好之后,自己也吟诵起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朱先生吟诵至此,热泪涌流,转过身扯开步径自走了。两日后,朱先生回到省城复命张总督。这时,方巡抚已经罢兵,带领二十万大军撤离姑婆坟,回归甘肃宁夏去了。张总督立即传令备置酒席,为朱先生接风洗尘压惊庆功。朱先生从褡裢里掏出食物,大吃大嚼起来。张总督难为情地说:“先生这不寒碜我吗?”朱先生不以为然。吃罢

6、喝了一杯热茶,背起褡裢告辞。张总督死拉住不放:“我还想请先生留下墨宝。”朱先生又放下褡裢,执笔运腕,在宣纸上写下两行稚头拙脑的娃娃体毛笔字:脚放大,发铰短指甲常剪兜要浅张总督皱皱眉头不知所云。朱先生笑说:“我这回去姑婆坟,一路上听到孩童诵唱歌谣,抄录两句供你玩味。”说罢又背起褡裢要走。张总督先要用汽车送,又要改用轿子,又要牵马驮送。朱先生说:“不宜车马喧哗。”(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叙事视角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答:_答案文中画横线部分变“朱先生”为“那人”,是一种有限视角,拉远了叙述者和事件、人物的距离,这样写的主要作用是制造一种陌生化的效果。更客观地表现了张总督

7、的手下对普通百姓的疏远和傲慢态度,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张总督的形象,还暗示了朱先生之所以与张总督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的原因。2小说选段主要写了朱先生退兵之事,但是对朱先生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答:_答案从小说主题来看,小说重在突出朱先生为民请命的担当精神,而如何退兵的情节,与此没有太大的关系。从人物(关系)来看,小说重在表现朱先生与张总督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丰富人物形象。从艺术效果来看,对如何退兵的情节一字不提,起了留白的作用,也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期待,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3本文语言很有特点,请简要

8、概括分析。答:_答案人物语言极具个性,朱先生的语言文言化、书面化,张总督的语言粗鲁、口语化。叙事语言简约、平实,大多直陈其事,少有修饰。古雅厚重有韵味,多有诗词歌谣入文。4朱先生帮助张总督实现了愿望,但又处处拒绝张总督。小说这样写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答:_答案使故事更曲折,增强了文本张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矛盾中,刻画并丰富了二人的性格,尤其是显示了朱先生的人格和威望。强化主题,通过拒绝,表明朱先生此行的目的是为民请命,赞美了知识分子的担当。1.小说第二段写张总督的信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交代当时的社会环境,写出了张总督诚邀朱先生的原因,暗示了朱先生退兵的动机;一下子把人物放在典型

9、环境和尖锐矛盾冲突中,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动作描写。答:_答案用大吃大嚼的饥饿与放松暗示朱先生任务的艰巨和压力的巨大,同时也表现出朱先生对张总督盛情的不以为然,体现了朱先生勇敢担当却不居功的知识分子的质朴、淡泊、从容的性格。3小说中朱先生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不畏权势。张总督的官差送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到来,朱先生仍坚持晨诵。胸襟开阔,见识远大。朱先生力劝方升退兵不是为了张总督,而是为了不让关中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淡定自若,大智大勇。朱先生只身一人前往军营,与方升周旋,终于劝退清兵。饱读诗书,圣哲儒雅。4朱先生劝方升退兵的过程充满着关中大儒的智慧,上文已删节

10、,请结合下面补充的文字具体分析其智慧的表现。方巡抚在他的行营里接见了朱先生,并备下一桌丰盛的晚餐,朱先生却远远坐着不上餐桌。方巡抚谦和地说:“先生屈就便餐。待我平定逆贼收复西安之后,再请先生。”朱先生摇摇头,仍不动身。方巡抚问得紧了,朱先生才说:“我害怕。”方巡抚问:“这里就你和我,怕什么?”朱先生嗫嚅道:“我看见你这一身戎装就好像看见了白刀子进去红刀子拔出。我害怕。”方巡抚听罢哈哈大笑:“哎呀先生,好,今日我破例一次。”说罢便脱下戎装。朱先生这才坐到桌前,说:“这才像个人了。”席间,朱先生不动荤菜更不动酒,见方巡抚刚放下筷子,便从褡裢里掏出一只瓦罐,把盘中剩下的荤菜素菜倾盘倒进瓦罐里去,憨憨

11、地说:“我把这些好东西带回家去,让孩子尝尝。”方巡抚惊问:“何至于此?”朱先生说:“天下大乱,大家都忙着争权逐利,谁个体恤平民百姓?我今日专程求恩师讨活路来了。”方巡抚顿然激愤起来:“先生为关中大儒,既已困拮如此,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我正为此披挂戎装,平叛讨贼,重振朝纲,百姓正翘首以待。”朱先生模棱两可地问:“你能平定关中,我深信不疑。武昌呢?湖广各省呢?谁去平叛?”方升说:“我为清臣,誓为朝廷尽忠。我丢掉的江山,由我收回。至于武昌湖广,那非我辖地,鞭长莫及。”朱先生笑说:“一树既老且朽,根枯了,干空了,枝股枯死,只有一枝一梢荣茂,这一枝一梢还能维系多久?”方巡抚听了,先是警惕地打量着朱先生,继

12、而脸色骤变,站起身来:“先生免言!我原以为你清高儒雅,想不到已改投门庭,为叛贼充当说客!”朱先生坐着不动,稍微提高了话音:“恩师听我坦白。张总督文告我只领受三条,一为剪辫子,一为放足,一为禁烟,我仍矢守白鹿书院,晨诵午习,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恪守学为好人的宗旨。”说着就掏出方升题赠的条幅。方升怒气难平:“我只要亲自腰斩了那个负义之徒,宁可肝脑涂地亦不顾及。”朱先生听了不以为然地笑了:“不义之徒自有灾池等着他,何必你兴师动众?恩师常言顺时利世,在秦为政多年,颇获人心。而今挟刃领兵几十万进入关中,腰斩的岂止张某一人?目下城里城外惊慌失措,谣传恩师要洗城。战事一起,遭伤害的是百姓,你就要落千古骂名了。”说到此,朱先生背起褡裢就告辞径自去了。答:_答案有备而来。见方升之前准备了方升题写的“学为好人”的字幅。用害怕见到军人戎装的话,让方升脱下戎装,变被动为主动。用把荤菜素菜倾盘倒进瓦罐里的举动诱使方升说出“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的话。用树将枯死来比喻清廷即将覆灭,让方升看清大势所趋。拿出方升题写的字幅“学为好人”,既一语双关又拉近距离,为方升最终接受他的劝导打下基础。在方升脸色骤变时,既针锋相对“提高了话音”,但又极有分寸,只是“稍微提高”而已。晓以利害,让方升自己明白不该伤害百姓,不落千古骂名。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