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概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3347258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洁生产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清洁生产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清洁生产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清洁生产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清洁生产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洁生产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洁生产概论(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洁生产概论前言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大多采用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代价是“消耗高、效益低、污染重”。二战以后随着工业振兴,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震惊世界的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严酷的环境污染现实,唤醒了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这各背景下,1972年在瑞典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此,许多国家开始走上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污染防治之路。这种治理模式的重点只放在污染的末端治理,即通过大量的环境治理投入,建立污染控制措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三废”进行处理。多年实践表明,这

2、种末端治理模式造成的后果是:不仅资源浪费大,经济代价高,而且某些治理技术难度大。 同时,“三废”在处置过程中仍有较高的风险,难于形成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搞污染治理是额外负担,没有自觉性和动力,企业防治工业污染是被动的。在吸取传统的工业污染防治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与之相反的模式,即以预防为主和综合解决污染问题的“清洁生产”模式,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从此,逐步开始了工业污染防治模式的转变,清洁生产概念是西方国家在总结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从7080年代开始,逐步提出了废物最小量化、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削减的污染控制策略以及污染预防、无废少废

3、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等观念。清洁生产是世界各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所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就我国而言,目前对清洁生产也有相当共识,无论是政府经济部门还是环境部门,或者企业,都逐步认识到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最佳选择。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原国家环保局在上海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正式使用了清洁生产概念,提出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开展宣传培训、政策研究、示范项目、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先后颁布和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和淮河流域水污

4、染防治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将实施清洁生产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通过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各工业部门制订的“九五”计划中,都把推行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重要内容予以考虑;实施和安排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广泛开展了与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联合国环境署、加拿大、美国、挪威、荷兰等多边和双边清洁生产合作项目;全国已有10多个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举办了数百期清洁生产技术培训班,加大了清洁生产的宣传四季度目前清洁生产的思想已逐渐被我国企业界、经济界所接受。但从总体上看,推行清洁生产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的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

5、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 生产信不过程控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而且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国内外污染防治经验表明: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行政权措施,也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较高的

6、经济增长,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和谐:不注意保护环境的发展必将使环境质量更加恶化,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受到严重制约,人民健康受到损害,也将危及子孙后代的权益;同时,只注重保护环境也不行,因为环境保护没有经济实力的支持则不能持续,我国贫困落后地区的善也不可能改变,既不符合当代人利益也不符合后代人的利益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的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清洁生产是一种持续地将污染预防应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战略,强调从源头抓起,着眼于生产全过程控制。不仅尽可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原材料转化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从而保障资源

7、的永续利用而且通过清洁生产,把污染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大大减少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国内外许多成功实践表明,清洁生产可以在大幅减少污染产生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力保障。第二:清洁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于环境保护,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对环保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经济工作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彻底改变传统和、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粗放经营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质

8、量和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多数企业尚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经营方式,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资源利用率低。这些是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又是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源。在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新的生产模式。实施清洁生产,为企业和工业发展提出了全新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产生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加强调整结构,科学管理,革新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过程,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人员素质,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走内涵发展道路,使企业真正走上合理、高效配置资源的集约型方式。可见,清洁生产包含了企业深化改革、转

9、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丰富内涵,是实现粗放经营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清洁生产是防治工业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模式。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即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基本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在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末端治理的局限更加显现。末端治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末端治理一般均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额外负担,增加生产成本,企业没有积极性;二是“末端治理”有时不是彻底的处理,而且往往是污染物转移,造成二次污染,所以不能根治污染;三是末端治理是

10、事后处理没有顾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解决资源浪费大,消耗高的问题,只治标不治本;四是污染治理技术难度大和处置过程风险高;五是注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控制,把控制污染环境生产管理分裂开来,因而难以改变工业生产管理中的环境与生产两张皮状况。我国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由于我国工业总体水平上普遍存在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污染严重、污染预防意识滞后等腰三角形问题彩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难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因此,末端治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清洁生产以预防,而不是处理污染的思想精髓拓宽了环境保护的思路。清洁生产的核心,就是在确保产品满足人类物质文

11、化需要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改进管理和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使其生产过程和产品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的目的。清洁生产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因此,清洁生产开创了环境保护史上“预防污染”了新阶段,将环保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具有很强生命力,必将成为新世纪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特别是在我国要避免到目前为止“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跳跃式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是必由之路。第四,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内在要求。从末端治理到清洁生产,从事后处理到源头控制和污染预防,这不单是一种污染防治

12、手段的变化和替代,更是一种合理全新生产模式(方式)。它克服了传统的末端治理的固有缺陷。克服这些缺陷和实现这些替代无论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方面,还是从工艺革新、技术进步方面,都必须有很大改变和提高,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这些改变和提高的过程,正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建设过程。实施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力的又再一次解放,将成为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企业要生存、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如果企业仍沿用末端治理模式,必然是资源浪费大、消耗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乃至对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必将引起社会公愤,这就无法取得社

13、会的理解。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的、无害或低害地原料,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无害或低公害的产品,实现少废或无废排放,甚至零排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而且在社会中可以树立起良好的环保形象,必将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增加国际市场准入的可能性,减少贸易壁垒。第五,推选清洁生产是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的有效途经。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要求,到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必须实现达标排放。要实现国务院提出的目标,单纯靠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仍沿用过去的“未端治理”方式,无论从资金上还是从时间上,都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这就要企业必须加强内部管理,节能、降耗、减污,大力推行清

14、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达标目标的实现。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国家经贸和于年月日下发了关于实施清洁示范试点计划的通知(国经贸资源【】号)。选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太原、济南、昆明、兰州和阜阳等个城市,作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选择石化、冶金、化工、(重点放在氮肥、磷肥、氯碱行业等)、轻工(重点放在造纸、酿造、啤酒行业等)、船舶等个行业,作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行业。示范试点的目的和任务:一是提高公众和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对清洁生产的认识,增强工业污染防治战略由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的意识;二是促进企业的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

15、业竞争能力的同时,为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做出积极贡献,使试点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明显提高;三是树立一批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为全国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积累经验,树立样板;四是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推动清洁生产的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机制。为了更好地推进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工作和推动全国清洁生产工作,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组织编写清洁生产知识书。其目的是:作为示范试点城市和行业清洁生产培训的教材,普及清洁生产知识,提高清洁生产意识;指导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制定和实施清洁生产方案,提高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水平;为全

16、国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清洁生产宣传与培训,提供有针对性的教材和必要的支持;推广和传播中国加拿大清洁生产合作项目的成果和经验。清洁生产知识丛书计划每年组织编辑出版若干本,分阶段出版。根据中国实施清洁生产进展的实际需要和国际清洁生产最新进展,选择和确定清洁生产知识丛书每批的具体书名和出版内容。清洁生产知识丛书第一批出版以下四本书:清洁生产概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清洁生产案例选编和分析;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指南。第一篇绪论第一章清洁生产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而资源又不甚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这实现 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两个转变都与资源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都需要我们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环境和资源。而清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