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334215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职教师职称评审体制的研究中职教师职称评审的研究2022376 宁昭甫摘要: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是目前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测试方式之一,也是对知识和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师复杂劳动的肯定。目前,中职学校在职称评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关键字:中职教师 职称评审 问题A Study on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2022376 Ning ZhaofuAbstract: Evaluation

2、 is one of the testing modes about teachers scholarship level, ability an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t is also the affirmation of teachers complex labor. It relates to the benefits of each teacher in school.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n how to select excelle

3、nt teach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professional title evaluation, questions中职教师职称评审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正常的职称评审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国中职学校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标准的职评管

4、理体系,其对于推动教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科学研究、稳定教师队伍等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应当看到,目前中职学校职称评审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并探究对策。一、我国教师职称评审的开展现状我国目前教师的评价主要以职称评审的方式表达。随着全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现代人力资源测评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正在以严谨的管理理论和实证为根底,进行领域转型,一些部门开始倡导和推行以人为本、以开展为本的民主化管理。九十年代后,“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开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局部地区和学校也开始尝试和推行开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参考绩效考评、末尾淘汰制、增值评价法、教学

5、档案袋评价法、课堂听课评价法、微型教学评价法(情景模拟评价)、校长-同事评价法、学生-家长评价法、目标合同评价法、自我评价法等建立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根底之上的评价模式,笔试、口试、知识测评、根本认知能力测评、人格测评、综合素质测评等测评工具大量使用于教师职称评审中。我国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开始呈现多元评价主体的特征,同时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展的教师评价方法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实践。在评价方法上,为提高评价有效性,国内学者还进行了许多研究,根据“如果某一事物不能被量定,该事物就不能被认识的信条,我国很多学者将科学计量学指标引入到教师的的评价中。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采取对教师的职

6、称评审标准条件量化的方式,使教师评价制度向公平化、科学化、标准化不断开展。因此,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日益显现出以下四个特征:一是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二是评价情境的自然性;三是评分过程的客观化;四是评价结果的整合性。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采用学校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家长评价、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等多角度观测,为整体评判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信息。二、目前中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职称评审中由于存在一些缺陷,或多或少地阻碍了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行的职称评审方式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非专业性标准的干扰。教师职务晋升是对教师专业技术的考核与评价,因此评价的标准应表达出教师工作的专业

7、性,但是目前的评价规定中,一些非专业性要求却成了职务晋升的前提条件。中级和高级职务晋升中,计算机、英语考试合格以及论文发表根本是各地规定的晋升的前提条件,不具备前提性条件,教师那么不能提出职务晋升的申请。将这些作为职业准入的标准再次纳入职务晋升考核的体系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些因素不是评价是否具有高级职务任职能力的本质内容。这说明我们制定指标有点形式主义,没有切中本质。2、存在外行评内行问题。职称的取得除了首次确定、采取考试取得资格外,其他均采取集中评审的方法。职称评审就是将申报者的材料集中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审阅后,通过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一般说来,学科组因其成员都是同行,其评审结果比拟客观、

8、公正,但到了各级评委会,由于人数的硬性要求和评审对象从事专业的多样性,组成评委会的委员往往是多个专业的大混合,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着“外行评内行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来说,非专业的评委在对其专业、内容、方法以及授课方式的不熟悉,容易受其他人的引导,投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影响了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和择优的原那么。3、岗位限制过死,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仍带有方案经济的影子,那就是人才的职称评聘受学历、资历、岗位甚至单位职数的限制,一个人只能根据所在单位从事的工作评审职称,而不是根据其才能来评定,当然更不能根据其才能同时拥有多种职称。这

9、种职称评聘的结果极大地阻碍了人才的流动,尤其是跨行业的流动,从而限制了人才的开展。还有一个不可无视的现实是,各中职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都存在着让局部教师担任跨专业教学工作的现象。这些教师一专多能,为学校及时填位补缺,本应受到学校重视和表彰,但其受到的隐性伤害却是显而易见。如一青年教师,大本学的是生物专业,现任教于化学专业,如发表生物学术论文,苦于实践缺乏(与从事教学方向脱节),即使勉强为之,水平毕竟受限,而如发表化学专业论文,评职称时却又需要按破格申报,难度可想而知。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这类教师思想悲观、工作消极,不利于年青教师的健康成长。4、专业技术职称终身制,且与工资福利待遇紧密挂钩。

10、现行的专业技术职称是标志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能力和工作成就的等级称号,取得资格后一旦聘用,就终身享用,并且还可以晋升工资,兑现相应的福利待遇。过多的利益驱动,使晋升职称成为局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唯一追求,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及干好本职工作却放在了其次。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完善职务评审的评价标准。在目前的晋升体制中,设置了计算机、英语考试的要求,这些非专业性的“门槛,无益于教师专业成长,反而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与教师工作关系不大的职称计算机、外语考试可以考虑废除,完全以教师专业开展的标准去评价教师。职务晋升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职务晋升中的关键,它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和晋升的有效性,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

11、源于对教师工作特性的准确把握。针对中职教师的工作特性,在管理上,对进入教师队伍的入职的控制门槛要提高;一旦教师成为一个正式的教师,在管理上要重视经验在教师工作中的价值。同时要确立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晋升考核标准,对教学的考核就是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主,对“育人的评价重点在于对教师师德的考核。2、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度。针对外行评内行问题,可以考虑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建立同专业甚至与评审对象同研究方向的专家库。列入数据库中的专家不但要求学术水平高,更要求思想作风好、政策观念和原那么性强。每年从数据库中随机选出专家,按学科门类特点和要求组织评审,以减少非同行专家评审的矛盾。同时实行代表作匿名送审制。在正式

12、评审会议前,可由教育主管部门从专家库中另外组织一批同行专家,每一个学科请二至三名专家,将评审对象的代表作隐去姓名,请他们审阅。因其学科方向一致,评审标准一致,掌握的尺度一致,得出的结论会比拟科学客观。如果有两位专家对代表作投否决票,该评审对象就不能参加当年的评审。3、端正职评指导思想,促进人才健康成长。首先,各级教育部门要明确职称评审的目的和宗旨,切勿本末倒置。但凡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家科技繁荣的做法,我们都应积极提倡、借鉴吸收。要在职称评审政策导向和评审机制上,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成长奠定根底。其次,应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一些高职院校系列的专业

13、,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给从事教辅工作(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兼职教学工作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和从事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一个全面开展的时机。再次,对那些因服从学校教学工作大局而从事本专业之外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职评政策倾斜,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在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加快个人价值的实现速度,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有效统一。4、实行评聘别离制度。过去的教师职称评定采用的是评审终身制,教师只要评上职称,不管是否在岗,是否从教,都不会影响其职称和工资待遇。在中级职称名额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只要上一级职称的人不升、不死、不退,其他教师就没有时机晋升。克服这一弊端的最好方式是实行评聘别离,岗位与职称和工资挂钩,将竞争机制真正引入到教学管理之中,而不管他是否有论文以及有多少论文。参考文献【1】嵇仙峰,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22.10【2】孙文胜,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7【3】李应武,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3【4】莫丽冬,关于教师职称评定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