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341692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7.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多形式“定向运动”教学与竞赛活动的实验研究 课题批准号:DLA070076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学科分类:体育卫生美育课题经费:2万元课题负责人:张惠红 东南大学 课题鉴定时间:2011年3月研究总报告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多形式“定向运动”教学与竞赛活动的实验研究目 录1.第一子课题:陈瑜 李晓智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43)2.第二子课题:张惠红定向运动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149)3.第三子课题:尹红松多种形式定向运动教学内容的设计(157)4.第四子课题:刘军普通高校定向运动教学比赛项目的设计与竞赛组织(164)5.第五子课

2、题:王建平 江苏旖定向运动趣味化的研究(172)6.第六子课题:方信荣 李晓智发挥社团作用,推进学生定向运动的开展学生定向运动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183)7.第七子课题:李俊定向运动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193)8.第八子课题:宁昌峰定向运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196)9.第九子课题:王翔组织多形式“定向运动”教学与竞赛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205)10.第十子课题:沈辉定向运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212)11.第十一子课题:陈华平高校定向运动开展模式的实验性研究报告 (221)1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子课题)陈瑜 李晓智 摘 要:定向

3、运动被引进体育课堂,直接功效是提高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学生不再惧怕长距离的奔跑,可以解决众多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间接功效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长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作能力,有利于传授学生生活技能、生存技能,帮助学生超越自我,提升道德水准,强化学生自然和谐的教育理念。定向运动的锻炼价值很好理解,而非锻炼价值在哪?本文归纳了其教育价值,逐一阐述。关 键 词:定向运动;教育;价值教育部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中,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课程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归为田径类课程领域

4、中。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其独特的教育作用与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定向运动在中国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发展到如今成为内容丰富,人员众多,比赛精彩,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运动。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参与者年限的增长,特别是定向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它的各种功效越发凸显。本文就其已发掘的教育价值,经过多年的探讨研究,归类阐述。1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1身体素质问题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包括时间和强度均不够。学生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其中有学生缺乏刻苦锻

5、炼的意志问题原因。如何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成了众多体育工作者的头等大事。1.2 生活习惯问题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生活自理能力差。到了高校校园,没有了依靠,无所适从,生活难以自理,沉湎于互联网络,贪玩厌学,不能正确的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社交的时间等等问题都频繁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差。1.3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代大学最热门的课题。不菲的例子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出现了诸多的心理疾病问题,“马加爵事件 ”、“硫酸泼熊”等事例都说明了此类问题的存在。当代大学生集体协作意识淡薄,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愿望冷漠,有的同学同桌上了一学期课甚至不知道相

6、互的名字。相互之间缺少交流,感情冷淡。学生在学习有用的信息的同时也受到不良的信息的侵害。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强烈冲击。并由此对大学生产生严重后果: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态度不正确,当代大学生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困难的正确方法,产生心理疾病,于是往往走极端,酿成悲剧,自杀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现象。2 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背景2.1定向运动在学校开展的时代背景2007年4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同时要求各学校在今后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达标争优推动学

7、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定向运动是与之最匹配的项目。2.2定向运动在学校开展的政策背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的要求,教育部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7号)中,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课程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归为田径类课程领域中,并作为 “2+1项目”在中小学中开展,将定向运动独特的教育作用与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结合。团中央把定向运动归为科技体育项目并正式下发文件在全国推广;国家国防教育

8、办公室把定向运动作为国防体育,决定大力开展定向越野;国家测绘局也把定向运动作为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教育部又将定向越野列入全国中小学 “2+1项目”教材内容。3 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3.1提高学生长跑学习兴趣。校园定向组织形式改变了平时耐久跑教学多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的频繁练习的形式,转而变为充分利用了校园内的各种自然的、人工的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奔跑练习,使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受到新的刺激,注意力得到转移,减轻跑的途中苦与累的感受。由于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活泼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9、的目的。一节课下来,学生甚至不相信“我跑了5000米?”。在一个个检查点的找寻中,奔跑的艰辛得到转移,找到检查点的喜悦占据主导,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距离,以至于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我长这么大跑的最远的距离”。在定向运动中,任何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一个个目标(检查点)被实现(找到)的时候,参与者就会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心底里肯定:我行,我可以!3.2锻炼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运动。在定向运动中,参加者要全面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去做出判断和执行,过程中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

10、下作出迅速反应、果断决定的能力。定向比赛场地错综复杂,线路变化多端,运动员在赛场上要不断地奔跑,及时识别图上信息与对照实地,准确判定方向,选择最佳路线。野外自然环境复杂,多数情况下没有现成道路。运动员需要找寻前进路线,克服不同的地形障碍,从中培养了人穿越复杂地形与障碍的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运动员越野能力。特别是在野外误入险境时,不仅要求运动员独立顽强地克服面临的各种障碍,还要求运动员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着果断地作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培养了人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以达到快速作出正确判断。3.3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作能力。定向越野中的集体项目是同伴间互相帮助,共同研究,

11、解决难题,而到达目标。在此过程中,队友间的交流沟通至关重要。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定向运动中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参加者在活动中帮助弱小的同伴,在同伴遇到险情时不离不弃,在协作参与中发挥各人的长处解决实际问题,团队发生意见分歧时的合理解决办法。等等这些现象展现了定向运动在个体与集体关系调节上的作用。通过定向运动,个体变强了,集体更强了。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帮助,合作的巨大作用。3.4有利于传授生活技能、生存技能。在定向运动活动中,参加者要手持地图,利用指北针,越过各种地形,通过若干个检查点完成整个定向运动过程。定向地图不同于地面的写景图、照片或图画,因为它有特殊的数学法则、

12、特定的符号系统、制图综合的方法。定向运动要围绕地图展开,运动中须经常对周围远近方位地貌的起伏状态、地形结构、地标形状与前进方向、目标点的关系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图上分析以及现地对照,判断出自己所在位置以及周围地形、目标点的确切方位,作出最佳路线选择。因此,定向运动训练中需要重点掌握认识地图使用地图能力,加深地形学知识,为用图谋略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这些野外活动能力除了在知识储备阶段从教师授课和书本中汲取外,还需要在实践中通过实地体验积累。方位的判定、道路的选择、地图的理解,不仅提高定向运动的水平,同时为我们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学以至用。3.5帮助学生超越自我,提升道德。定向运动比赛中,参与者不仅

13、要沿途奔跑,更多的时候,为了获胜要越野。在穿越中会遇到庄稼,果树,观赏花草树木,是穿越践踏它们而节省时间?还是绕行保护它们而浪费时间?运动员再一次选择。当他们选择了后者,牺牲比赛来保护这些植物,无疑,这样的运动员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众望所归,他们的道德得到升华。再者,在林中有他人受伤,放弃比赛提供帮助,无疑,他们的道德又一次得到升华。所有这些都发生在无人知晓,无人要求,可为可不为之间。所以,人的本性在这青山绿水间得到净化,在定向运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淡化竞技意识,强化参与者的感受,关注自身在比赛中的发挥,使得定向越野比赛充满乐趣。参与者享受的是运动过程带来的乐趣而不是结果。3.6强化自然和谐的教育

14、理念。定向运动的多数场地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大多是原生态的野外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与之交流的是大自然,在过程中不断的了解自然,体验出自然环境中的奥妙,爱护自然。在运动中,真正意义上的对手有两个:自然,自己。运动员在自然环境中看清障碍,解决障碍,到达目标。遇到障碍解决的办法有很多,但不是所有方法都可以使用,要找到解决障碍的最佳方法。甚至不解决障碍也可以到达目标。大自然造成的困难不是都可以克服的,有时需要绕过困难,有时需要在困难中穿越。在比赛中,你看不到其他的运动员,只有自己,要使自己的各项能力与潜质发挥出来,要与自身各弱项斗争,完成比赛。这是一项“困难”的运动,战胜别人要比战胜自己容易

15、一些。只有将自身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借助自然的力量,而不是和自然对抗,才能真正做到和谐共存。4 结论定向运动具有提高学生长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协作能力;有利传授生活技能,生存技能;帮助学生超越自我,提升道德;强化自然和谐的教育理念的教育价值。从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中明确它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的运动项目无法替代的,可以预见这项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广阔前景。充分利用定向运动的教育价值,培养当代健康合格的大学生是当前我们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5 建议5.1开展多种形式的定向活动 指导纲要指出:“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定向运动课程要将教学,竞赛,娱乐有机结合,而目前多数高校的定向运动课程只在校园围墙内开展,由于观念、资金和安全的问题,还没有走到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