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3408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球击打的瞄准问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球击打过程中的瞄准问题概要:台球是一项国际上广泛流行的高雅室内运动。本文重要研究的是台球在击打过程中的瞄准问题。核心字:半球法、碰撞一:简介诸多人都很喜欢玩台球。初学者往往为如何将球精确地打入洞中而纠结。本文就将对台球击打过程中的瞄准问题做一种理论性的分析。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台球瞄准措施是半球法,但半球法没有考虑台球击打过程中的抽干力度。本文将在半球法的基本上,考虑台球击打时母球的初始速度以及母球与目的球碰撞之后母球的反弹,更为客观的剖析台球击打过程中的瞄准问题。本文的构造如下:第二部分是对物理学中碰撞规律的简介;第三部分是台球击打瞄准模型的建立;第四部分是结论,并对该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做了

2、猜想。二:碰撞规律(一维状况)碰撞机理: 接近阶段:接近速度挤压阶段:互相作用力存在,使速率下降,使速率上升形变最大:形变达到最大,互相作用力达到最大;达到共同速度 恢复阶段:形变逐渐下降,互相作用力仍然存在,它使速率减小,使速率上升 分离阶段:形变恢复。分离速度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在一维状况下:2)碰撞的三种类型恢复系数:l 完全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能和机械能守恒:因此:l 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能恢复l 非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三:瞄准模型1)假设:l 两个台球碰撞为物理学上两个刚体的碰撞l 撞击点为母球的中心点l 台球桌面绝对平滑,不存在凹凸l 打击力量与球杆拉伸距离成比例l

3、 台球的运动速度不受摩擦力的影响l 两个台球的形状质量完全同样)模型建立2. 半球法的原理如图一所示,即对的的瞄准点(A点)在袋口中心点与目的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上,与目的球中心距离一颗球(也即与目的球表面接触点(B点)距离半颗球)。不管母球与目的球的位置关系如何,即不管图中角是多少度,击球时只要对准A点打,就一定能将目的球送进袋口(固然角一定要不不小于9度才行)。由于这一措施可以先假想有一种虚拟的台球与目的球刚好相切,且两球连线对准袋口,而瞄准点即为这一假想球的球心,因此这一措施也称为“假想球法”。又由于瞄准点在袋口中心点与目的球心连线的延长线上,像是这条线长出了一截长度为球的半径的尾巴,因此也

4、俗称“找尾巴”。.2 瞄准模型母球对准A点打,与目的球发生碰撞。M连线对准洞口。这样,我们便可精确地将目的球打入洞中。而在实际过程当中,由于洞口的大小要比球的直径略大,这使得我们的击打路线不是唯一的,而是存在一种范畴。如图所示: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目的球的球心的移动轨迹在中时,我们便可以将球打进。其中,分别是目的球与洞口相切时球的球心。由此,我们可以扩大半球法中切点的范畴。如图所示:蓝色圆为延长线上虚拟球所在的我位置,红色圆面为延长线上虚拟球所在的位置。2.3 台球的运动过程通过以上的瞄准措施,我们发现将球打进洞中并非难事。但在实际击打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控制球杆的拉伸距离,以保证将目的球打入洞

5、中并且母球反弹后不进入洞中?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如图所示,为母球的初始速度,为母球与目的球碰撞之后目的球获得的速度,为母球与目的球碰撞后母球的速度。由数学关系可知:假设,击球时球杆的拉伸距离为,则球杆击打母球时的力为: (1)其中,为比例系数。假设球杆与母球的碰撞时间为,则由动量定理可得: (2)其中,为台球的质量。将()带入(2)中,我们得到:两边同除以,我们得到: (3)将(3)带入中,我们得到:当我们考虑台球桌面的摩擦力时,状况会变得比较复杂:在求解母球碰撞前的速度;判断碰撞之后目的球能否进入洞中时,都要将台球运动的距离考虑在内。固然,将这些考虑在内,使得模型更加接近实际。通过以上描

6、述,不难发现,我们没有考虑如下两种状况:状况一:直接将球打入洞中,即母球、目的球、洞口在同始终线上。状况二:母球与目的球碰撞后,目的球通过一次反弹进入洞中。四:结论本文理论性的解决台球击打时的瞄准问题。为台球击打提供了一种参照。台球击打,是一种复杂的过程,击打点的选择,击打后母球的旋转等也有诸多的学问。本文只分析了击打点为母球的中心点,击打后母球的运营轨迹为直线的状况。参照文献:1 李钧 台球撞击的偏角方程中学数学杂志(高中) 第2期 30-312戴俊,傅怀梁,等 一种边界振荡的台球模型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月第7卷第期 27-313 李东升 台球桌上的物理问题 中学物理教学参照 第3卷 第12期 4 刘忠良 台球桌上的数学 数学教学 第5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