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控制测量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33788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态控制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静态控制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静态控制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静态控制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静态控制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态控制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态控制测量(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由于GPS测量工作的实施方法取决于用户的具体要求,因此这里有必要对 使用静态测量系统建立控制网的一般过程、作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介绍。至于有 特殊要求的用户还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测量规范。1。1概述GPS测量工作与经典大地测量工作相类似,按其性质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 大部分。其中:外业工作主要包括选点(即观测站址的选择)、建立观测标志、野 外观测作业以及成果质量检核等;内业工作主要包括GPS测量的技术设计、测后 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总结等。如果按照GPS测量实施的工

2、作程序,则大体可分为这 样几个阶段:技术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业观测、成果检核与处理。GPS测量是一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耗费较大的工作,对这项工作总的 原则是,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经费、时间、和人力的消耗。 因此,对其各阶段的工作都要精心设计和实施。南方静态测量系统GPS测量的工作程序如下图:很抱救,图片转存失败1。2系统作业模式GPS测量的作业模式是指利用GPS定位技术,确定观测站之间相对位置所 采用的作业方式。它主要由 GPS 接收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来决定。不同的作业模式 其作业的方法和观测时间亦有所不同,因此亦有不同的应用范围。S60GPS测量 系统主要是用作控制测量用

3、,采取的是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下面简单介 绍 S60GPS 测量系统的测量模式。1.2.1 静态相对定位模式一、作业方法: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静态接收机,分别安置在一条(或数条)基线的 端点,根据基线长度和要求的精度,按静态GPS测量系统外业的要求同步观测四 颗以上的卫星数时段,时段从30分钟至几个小时不等。二、定位精度: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3mm+lppmXD), 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三、作业要求:采取这种作业模式所观测的独立基线边,应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 边形),以利于观测成果的检核,增强网的强度,提高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四、适用范围: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二等或二等以下

4、);建立精密工程控制网,如桥梁测量、隧道测量等;建立各种加密控制网,如城市测量、图根点测量、道路测量、勘界测量等。观测中至少跟踪四颗卫星,同时基线边长一般不要超过15公里。五、作业范围:控制测量及其加密;工程测量、勘界测量;地籍测量及碎部测量等。1.3 GPS网的技术设计GPS网的技术设计是GPS测量工作实施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这 项工作应根据网的用途和用户的要求来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精度指标的确定 网的图形设计和网的基准设计。1.3.1测量的精度标准对GPS网的精度要求,主要取决于网的用途。精度指标通常均以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来表示,其形式为其中,他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误差伽咖 寻

5、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常量误差 附一比例误差(ppm);D相邵点间的距离(Z根据GPS网的不同用途,其精度可划分为如表11所列的五类标准。不同级别GPS网的精度标准表类别常璽逞差% (rmi)比例误差PP (ppna)帽形菊a;量或簸高藉度ops网0. 1园掠裁控常呱|屋81C锵!1劭瞎,昨测肚工程测量5D癣!1顾嗨,城市测量,工握恻量10控制砌吨-市测盘*工程测址10在GPS网总体设计中,精度指标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它的数值将直接影响 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作业的时间和经费。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用户可根据所作控制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合理地制定。既不能制定过低而影响网 的精度,也不必要

6、盲目追求过高的精度造成不必要的支出。1.3.2网的图形设计网的图形设计虽然主要决定于用户的要求,但是经费、时间和人为的消耗 以及所需接收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后勤保障条件等,也都与网的设计有关。对此 应当充分加以顾及,以期在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消耗。为了满足用户的要求,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GPS网一般应通过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例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 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网点相重合。重合点一般不应少于3个 (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应分布均匀,以便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 转换参数。 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相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

7、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 量方法(或相当精度的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以便 为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提供资料。 为了便于观测和水准联测,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容易到达的 地方。 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 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位点与观测站的距离,一般应大干300米。根据GPS测量的不同用途,GPS网的独立观测边均应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 图形的基本形式如下:1.三角形网GPS网中的三角形边由独立观测边组成。根据经典测量可知,这种图形的 几何图形几何结构强,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能够有效的发现观测成果的粗差,以保障网的可靠性。同时,经平差后网

8、中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分布均匀。但其观测工作量较大,尤其当接收机的数量较少时,将使观测工作的总时 间大为延长,因此通常只有当网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接收机数目在三台以 上时,才单独采用这种图形。见图1-2。2. 环形网环形网是由若干含有多条独立观测边的闭合环所组成的网,这种网形与经 典测量中的导线网相似,图形的结构比三角形稍差。此时闭合环中所含基线边的 数量决定了网的自检能力和可靠性。一般来说,闭合环中包含的基线边不能超过 一定的数量。根据有关规范,对闭合环中基线的边数有以下限制;最简独立闭合环或符合路线边数的规定表1-2级 别AcDEW5W 10环形网的优点是观测工作量较小,且具有较好的

9、自检性和可靠性,其缺点 主要是,非直接观测的基线边(或间接边)精度较直接观测边低,相邻点间的基 线精度分布不均匀。作为环形网特例,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按照网的用途和实际 的情况,采用所谓附合线路。这种附合线路与经典测量中的附合导线相似。采用 这种图形的条件是,附合线路两端点间的已知基线向量,必须具有较高的精度, 另外,附合线路所包含的基线边数,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见图1-3。ij1图1-2三角形网图1-4星形图1-3环形网网3. 星形网星形网的几何图形简单,但其直接观测边之间,一般不构成闭合图形,所 以其检验与发现粗差的能力较差。这种网的主要优点,是观测中通常只需要两台GPS接收机,作业简单。

10、因 此在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等快速作业模式中,大多采用这种网形。它广泛用 于工程放样、边界测量、地籍测量和碎部测量等。见图1-4。三角形和环形网,是大地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中普遍采取的两种基本图形。 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述两种图形的混合网形。1.3.3 基线长度GPS 接收机对收到的卫星信号量测可达毫米级的精度。但是,由于卫星信 号在大气传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气层中电离层及对流层的扰动,导致观测精度 的降低。因此在 GPS 测量中,通常采用差分的形式,用两台接收机来对一条基线 进行同观测。在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时,大气层对观测的影响大部分都被抵消了。 基线越短,抵消的程度越显著,因为这时

11、卫星信号通过大气层到达两台接收机的 路径几乎相同。因此,建议用户在设计基线边时以 20 公里范围以内为宜。基线边过长,一 方面观测时间势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距离增大而导致电离层的影响有所增强。1.3.4 网的基准在全球定位系统中,卫星主要视作位置已知的高空观测目标。所以,为了 确定接收机的位置,GPS卫星的瞬时位置通常归化到统一的地球坐标系统。现在 全球定位系统采用的 WGS84 坐标系统,是一个精确的全球大地坐标系统。而我 国的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通常在工程 测量中,还往往采用独立的施工坐标系。因此,在 GPS 测量中必须确定地区性坐 标系与全球坐标

12、系的大地测量基准之差,并进行两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南方 S60GPS 测量系统软件很方便就可实现 WGS84、54 坐标系、80坐标系中空间直 角坐标、大地坐标及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之间的转换,并且可以采用高斯投影或 UTM 投影在任何独立坐标系中进行网平差处理。1.4 选点与埋石1.4.1 选点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无需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 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观 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靠地保证测量成果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 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测量标志点的分布及 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

13、的观测站位置。选点工作通常应遵守的原则是: 观测站(即接收天线安置点)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 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 GPS 卫星信号的干扰。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 于 200m; 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 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开阔。在视场内周围障 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观测站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观测站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讯设施(电话 与电报、邮电)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的联络和

14、设备用电; 点位选定后(包括方位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位注记,其主要内容应包 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等。注:用户如果在树木等对电磁波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观测站,当接收 机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这样即使采集时各项指标都较好,但结 果将是不可靠的。建议用户根据需要在GPS点大约300米附近建立与其通视的方位点,以便 在必要时采用常规经典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在点位选好后,在对点位进行编号时必须注意点位编号的合理性,在野外 采集时输入的观测站名是由四个任意输入的字符组成,为了在测后处理时方便及 准确,必须不使点号重复。建议用户在编号时尽量采用数字按顺序编号。1.4.

15、2 埋石在 GPS 测量中,网点一般应设置在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 具体标石的设置可参照有关规范,对于一般的控制网,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标石, 或在岩层、建筑物上做标志。1.5 静态测量系统的野外作业1.5.1 制定观测计划在施测前,建议用户根据网的布设方案、规模的大小、精度要求、GPS卫 星星座、参与作业的 GPS 数量以及后勤保障条件(交通、通信)等,制定观测计 划。一、确定工作量用户根据网的精度要求、接收机数目,顾及效率和网的精度、可靠性而确 定工作量。具体方法可参考有关规范。这里仅强调一下观测时段、时段长度(同 步观测时间)与基线长度等的关系。为了在后处理中能取得符合精度的成果,必须保证接收机的一定同步观测 时间,其取决于众多的因素:如基线长度、观测卫星的数目、卫星的空间位置精 度因子(PDOP)及大气层(主要指电离层)状况。如果用户在4颗以上的卫星且 PDOP 值小于 4.0的情况下进行观测,那么所需的观测时间将主要取决于基线的长度及电离层扰动。电离层的扰动是随时间及点位的位置而变化的。由于电离层的扰动在夜间 要小得多,因此夜间的观测时间通常可以减小一半,或者测程增加一倍。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