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32352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行业参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一、自我意识的涵义早在古希腊时期,哲人苏格拉底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光从神的光彩投身人类自身。自我意识就是对“自我的认知”,或者说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它包含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评价“我很棒”自我控制“我该有所改变啦”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评价自

2、己和控制自己,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快乐而充实。二、自我意识的内容从自我本身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等。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追求信仰,注意

3、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一)、知、情、意1、自我认知: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印象等。自我认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认知还包含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冲突。特别是青年大学生,他们的理想自我一般都比较完美高于现实自我,在实际中就会出现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意表现出自卑甚至自弃。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以真实自我为轴心上下摆动,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便显示出自负的一面;而当遇到挫折时,学生便表示出自卑的否定性评价,这都是大学生自我认知中客观存在的。 进行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复杂、毕生的,人的自我发展也是一个连续的终生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将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认识你自己”也将是一个终

4、生课题。 2、自我评价: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产生的情绪体验,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产生的。自我评价“我很棒”“我很差劲”主要集中在“能否悦纳自己”、“对自我是否满意”等方面。自我评价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包括义务感、责任感、优越感、荣誉感、羞耻感等。对自我认识不同产生不同的评价。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和思想、言语的控制,以达到自我期望的目标。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暗示、自强自律,自我控制“我该有所改变啦”,核心内容是“我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当我们生理正常时,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决定了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中最高阶段,关键环节。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制力” “知”与“行”之间有很长的路

5、,大学生常常“心动而不行动”,事实上心动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真正历练意志则需要更多的自我控制。(二)、自我意识的活动内容1、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身体、生理状态(如身高、体重、容貌)的认识和体验,它使一个人把自我和非我区别开来。生理自我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只能接受它不能改变,随着自我意识的成长,我们逐渐对生理自我有一个明晰的看法与正确的认识,但由于青年时期的不确定性,有的学生对生理自我产生较高的心理关注,女生关注自己是不是漂亮、迷人有吸引力,胖瘦高矮甚至脸上的雀斑;男生关注自己的体形与身体高度、声音的吸引力等,这些都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乃至青年初期,生理自我处于高度关注时期。2、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

6、的心理活动、个性特点、心理品质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能力、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的认识和体验。心理自我也伴随着成长着,我们的情感、智力、能力、兴趣、情绪等都与日俱增,我们学会评价自己的心理自我、体验心理自我如初恋与失恋的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等。3、社会自我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的社会角色渐渐浮出水面并占据重要位置,与此相应的责任感、义务感、角色感都在增长着。个体对自身与外界客观事物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包括个人对自己在客观环境及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责任、力量等的意识。青年男女常用“我已经长大了”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自我,期望社会给予积极

7、的肯定与认可。三、自我意识形成的信息来源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逐渐形成。 1、他人的反馈 通常,别人会对我们的品质、能力、性格等给予清晰的反馈,从而增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当我们被老师告诫要更加大胆一些,更加主动,更加勤奋一些时,我们便会从反馈中得知:自己有些害羞,不够主动,学习不够勤奋。特别是当许多人的看法一致时,我们就会相信这种看法是正确的,从而确定自己是这样的人。 激励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优秀的学生是夸出来的”。当否定性评价过多时

8、,学生会产生“习得性无助”。它是指对环境失去控制的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拥有这种信念时,他感到不能从环境中逃脱出来,便会放弃了脱离环境的努力。、事实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意识障碍,它抑制了人改造与影响环境的能力,强化了顺从甚至屈从并转化为一种内在信念。“、习得性无助”是后天形成的,特别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当大学生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时,环境适应中的自我意识显示出巨大的张力,很多在中学时代有着骄人成绩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认同了自己的平凡并不尝试改变时,就极易产生“习得性无助”。2、反射性评价 在生活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无关紧要的人有时并不会给予我们清晰明确的反馈,但我们可

9、以从他们的态度与反应中来了解自己。我们常常依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这一过程称之为反射性评价。 当大学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感知到的“自我”,可得到一些反射性评价3、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在内部线索微弱或模糊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依据外在行为来推断自己的特征如性格、态度、品质、爱好等。4、社会比较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当个体的目的与动机不同时,采用的社会比较策略也不相同。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童年期人格开始形成的时期,生理的自我意识阶段自我中心期青少年期人格初步形成并定型的时期,社会的自我意识阶段以社会要

10、求和他人要求为标准。成年期人格成熟时期。心理的自我意识阶段主体我对客体我进行考察、认识。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的核心要素,自我意识逐步成熟,期间经历了分化矛盾整合的过程。(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自我意识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主观我与客观我之间的矛盾大学生的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相对突出。作为同龄人中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大学生对自我有较高的积极评价,但由于他们远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在校园浓郁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中生存成长,对社会的了解缺乏切肤的实际与客观的目光。另一方面,社会上对当今大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基础,重科学轻人文”的评价及“本科生不专,硕士不研,博士不博”的看法,特别是随

11、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更趋客观。大学生回归本位,身上光环的消失使他们产生失落感。 2、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冲突 理想我:是指个人想要达到的完美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个体实现理想中的个人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中自我的各种特征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存在着一定差距的,合理的差距能够使人不断进步、奋发有为。但是,如果差距过大,则有可能引起自发的分裂,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 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心中承载着无数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一把登天的天梯,他们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强烈,很多大学生心中涌动

12、着比尔盖茨般成功的梦想,他们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理想我”,也对大学生活进行了理想化的设定。但当他们一脚踏入大学时,现实与心中的理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生出现了“理想真空带”与“动力缓冲带”,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位。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这一时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的两个方面是: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有一定距离是正常的,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向着梦中的方向飞奔;二是当现实我距离理想我太过遥远时,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甚至自暴自弃,变得平庸无为,变得无所事事,变得没有动力。 当理想我与现实我发生冲突,积极的自我调适便非常必要。这时,

13、大学生要重新调整和评估自己的理想,直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为止。 3、独立与依附的冲突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的成熟使他们渴望独立,但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应有的社会阅历与经验相对匮乏,当应激事件出现时,却又盼望亲人、老师、同学能够替自己分忧。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与经济上的不独立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特别是对于某些独生子女来说,由于长期受到父母的溺爱,这种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就表现得非常突出。独立并非意味着独来独来,并非不需要依赖别人,而在于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一个好汉三个帮”,即使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也有依靠别人的需要。不同的是,独立的人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克服或解决自我的

14、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他人的帮助或依赖于别人;独立的人能够权衡利弊、审时度势,能够勇敢做出决定并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 过分的依附:使大学生缺乏对客观事情的判断能力与决断能力,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过分的独立:又使部分学生陷入“不需要社会支持”及“凡事都要靠自己”,采取我行我素、孤傲自立的行为方式,但在遭遇挫折时又会出现不知如何寻求帮助的情况。事实上,任何心理成熟的独立的现代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广泛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 4、渴望交往与心灵闭锁的冲突 没有哪个时期比青少年时期更加渴望友情与爱情的滋养,更加渴望同辈群体的认同与归属感。在这个时期,每个人都渴望着爱与友谊,渴望

15、着交往与分享,渴望着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渴望着探讨人生的真谛,寻找人生的知己,希望成为群体中受尊敬与欢迎的人;然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我表露又受着心灵闭锁的影响,总是不经意地将自己的心灵深藏起来,与同学有意无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存在着戒备心理,不能完全敞开心扉交流与沟通思想。这也是大学生常常感到的“交往不如中学那么自如真诚”的原因所在。 5、自负与自卑的冲突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是一种健全自我意识与成熟人格的标志。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在发展过程中,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而对自己的认知往往会出现自信的偏差:自卑或自负。自负:是一种过度的自信,拥有这种心理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往往以为自己对而别人错,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人,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自卑: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