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3315770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思想与文化姓名:班级:一、单选题(共O分)I.如表历史事件和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人口增长资源紧缺出现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实行海禁闭关政策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危机初步显现孕育者向近代转型的因素君主专制制度削弱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A.B.C.D.2 .明朝后期的一位思想家确信“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进而鼓励人们发挥个性,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该思想家是()A.王守仁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3 .李贽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

2、值的。由此可知,李贽()A.开启了明清时期的民主启蒙B.鼓励人们追求合理欲望C.反对理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D.主张把天理人欲相结合4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传统上被定位为负面性存在的“人欲”、“私”出现了180度的“坐标转位”,转而成了正面的被肯定的存在。明清时期出现的这种变化,着实令人吃惊,故而称之为“剧变明清时期的这一“剧变”()A.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B.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C.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D.实现了“天理”与“人欲”的统一5 .习近平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思想主张与此最接近的是()A.格物致

3、知B.心即理也C.重农抑商D.经世致用6 .黄宗羲认为,“古之取土也宽,其用土也严;今之取土也严,其用土也宽宽于取则无遗才;严于用则无幸进”,而在位者能“得其人”。黄宗羲这一观点()A.反思了八股取B.强调严格管理官僚C.体现了平等诉求D.意在维护君主专制7 .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比较活跃。以下是明末清初的三位思想家及其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点是()A.宣扬了儒家教育理念B.反传统思想普遍化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二、材料分析题(

4、共O分)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贽以“无畏斗志”和“开拓精神”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发展人们的“自然之性”;反对封建等级制,提出“侯王与庶人同等”的平等思想;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对封建理学进行批判。李贽将其异端思想言行置于整个儒教社会制度及正统观念之下,就其思想的社会影响而言,李贽在总体上和本质上是反孔的。摘编自王宝峰李贽尊孔与反孔问题的诠释学意义材料二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认为“在中国,理性对于君主的权力,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效果,建立于真理之永久基础上的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使中国的征服者,亦为其所征服”。

5、征服者虽可毁坏田园村庄,“可是圣人孔子的道德,却能抵抗此狂风暴雨,保留至今,使野蛮征服者对此亦须保持尊敬,而以之为政府施政的目标”。他主张“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欧洲致府非学中国不可”,因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惟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摘编自陈群西方文明有“儒学基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反孔思想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霍尔巴赫的尊孔主张。参考答案:1. C【详解】根据材料“人口增长资源紧缺出现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实行海禁闭关政策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可知,明清时期在政治上出现反对专制的呼声,人地矛盾加剧,统治危机显现,经济

6、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对外政策日益走向封闭保守,符合题意,C项正确;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述错误,A项含有,排除A项;表述错误,B项含有,排除B项;表述错误,D项含有,排除D项。故选C项。2. B【详解】根据材料“不必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李贽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B项正确;王守仁主张“心学”,排除A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排除C项;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排除D项。故选B项。3. C【详解】根据材料“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

7、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认为好文章要有真情实感,要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他反对理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与民主启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鼓励人们追求合理欲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天理,排除D项。故选C项。4. 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欲”、“私”等从负面存在,逐渐转变成为正面存在,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B项正确;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的说法夸大了明清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影响,排除A项;对人欲等的认可并不能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正视人们的

8、私欲并非“天理”与“人欲”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5. D【详解】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经世致用思想,认为研究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指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对于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不符合“实干兴邦”,排除A项;陆王心学提出“心即理”,通过反省内心得到天理,对于实践没有实质帮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农抑商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6. 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羲认为明朝八股取士宽严失度,导致科举制的选拔功能的大打折扣,A

9、项正确;材料反思八股取士的弊端,与严格管理官僚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平等的信息,排除C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7. 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清之际,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腐朽,激起了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进步人士的反对。根据材料“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三者都在批判和抨击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并非涉及儒家教育理念,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三者都是反对传统的君主专制,但并未体现普遍化,排除B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8. (1)背景:君主专制强化

10、;社会吏治腐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理学日益僵化;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简评:服务于反对封建专制需要;有助于反对愚昧的宗教狂热;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丰富了启蒙思想;忽视了孔子思想的负面影响。(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李贽处于明朝中后期,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特征可知君主专制强化;社会吏治腐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理学日益僵化;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2)简评: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反对法国和欧洲野蛮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可知服务于反对封建专制需要:根据材料“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道德”可知有助于反对愚昧的宗教狂热;结合霍尔巴赫的立场可知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客观分析霍尔巴赫宣传孔子思想的影响可知促进了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丰富了启蒙思想;忽视了孔子思想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