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3312974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员工入职培训制度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培训计划 3第三章培训管理 5第四章培训实施 6第五章培训评估 8第六章培训特别规定 9第七章附则 10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New Hire Orientation )管理,使新员工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公司文化、制 度和行为规范,了解企业情况及岗位情况,并快速地胜任新的工作,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适用范围新员工入职培训(New Hire Orientation ),除人事管理制度及培训管理制度另有规定外,均依本制度执 行。第二章 培 训 计 划第三条培训目的 让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司历史、发展情况、相关政策、企业文化等,

2、帮助新员工确立自己 的人生规划并明确自己未来在企业的发展方向。 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满足新员工进入新群体的心理需要。 为新员工提供正确的相关公司和工作岗位信息及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提高新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他们提供寻求帮助的方法。 加强新老员工之间、新员工与新员工之间的沟通。第四条培训内容 企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企业当前的业务、具体工作流程。 企业的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 工作岗位介绍、业务知识及技能和技巧培训第五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 公司培训 部门培训 EOP (试用期转正计划)第六条公司培训培训目的传授各种知识,并使新员工重点了解下列两大项内容培训

3、内容公司概况 公司的发展历史、经营业务、经营现状、公司使命、公司愿景、行业地位、发展趋势 公司组织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业务范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情况 相关规章制度 人事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薪酬福利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 财务制度,如费用报销制度 其他,如商务礼仪、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讲师培训讲师应对受训新员工的优势、劣势做出评价,并提供给该员工未来的部门培训的负责人,以便培训 人员针对各个员工的弱点开展有侧重点的培训。第七条 部门 培训培训目的让新员工学习未来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培训内蓉 新员工所在部门组织结构、主要职能和责任、规章和制度 掌握未来工作的岗位职责及具体

4、内容、每天的例行工作及非例行工作 未来工作可能会用到的技能和技巧 掌握与其他兄弟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培养团队精神 对工作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企业、部门充满信心,对客户真诚服务的信念培训讲师iiiiiiiiiiiiiiii培训讲师必须是新员工未来的主管和实地培训的负责人,必须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规范的技术,以免:口 曰/立匚1=1 I误导新员工。第八条EOP (试用期转正计划)EOP (试用期转正计划)即为试用期,让新员工在一位MENTOR (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承担工作。EOP (试用期转正计划)内容MENTOR (导师)工作要求第九条对于以上三个阶段的培训,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酌情灵活运用,

5、 交叉安排、拟订培训实施计划。第三章 培 训 管 理第十条培训管理由公司HR (人力资源部)和培训教育部统一负责管理,各部门予以配合。第 条培训时间由公司进行集中培训,起始时间为新员工入职后的第 12个月,为期3天;第二阶段的培训,起始时间 为新员工入职当天,为期1个月天;第三阶段的培训,起始时间为新员工入职当天,为期 36个月。第十二条培训纪律受训员工在培训期间不得随意请假,如有特殊原因,须经所在部门经理审批,并将相关证明交至HR (人 力资源部),否则,以旷工论处。第十三条奖惩措施培训期间无故迟到、早退累计时间在30 - 60分钟者,以旷工半天论处;超过1小时,以旷工1天处理; 情节严重者

6、,记过1 次。第十四条 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HR(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人员对新员工入职培训(New Hire Orientation )效果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采用笔试和实操演练两种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分为六个等级,具体标准及相应的人事政策参见下评分表现措施5分表现特别突出,工作态度和技能都到达精英标准提前通过试用期4分工作态度很好;工作中有些小错误(技能不足),但是没有任何大错误(比如 迟到、小聪明)通过试用期3分工作态度好;工作中存在问题(比如不准时完成任务、拖沓),工作不饱和考虑延长试用期2分还需要观察延长试用期1分工作态度不好,学习改进趋势也不明显试用期不合格0分已经离职,或还未建立men

7、tor/mentee辅导关系试用期不合格第四章 培 训 实 施第十五条 培训讲师 的确定新员工入职培训(New Hire Orientation )的讲师最好是公司的内部人员,因为公司内部人员是最熟悉公 司的人。公司高层、HR(人力资源部)经理、部门主管、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被邀请来就不同的内容给 新员工做培训第十六条 相关设备 和设施在新员工入职培训( New Hire Orientation )实施过程中,会使用到投影仪等设备,在培训实施前,要将 这些设备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确进行。第十 七条 培训 时间 和培 训内 容的安 排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HR (人力资源部)应事先

8、制定培训计划,做好相应的日程安排。公司对新员工进 行培训计划安排表公司培训公司培训阶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HR (人力资源部)集中培训,起始时间为新员工入职当天,为期1天培训内容实施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讲师培训方式培训主要内容入职资料填写HR(人力资源 部)入职资料收取核实入职登记1小时会议室集中授课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照片拍摄发放公司门卡HR(人力资源 部)公司价值观公司文化1.5 小时会议室集中授课公司战略公司道德规范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状况HR(人力资源 部)公司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各事业公司概况1小时会议室集中授课部职能公司的经营业务和主要产品公司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状况人事规章HR(

9、人力资源集中授课聘用制度制度2 小时会议室部)培训制度薪酬福利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第二部分,由培训教育部集中培训,起始时间为新员工入职后的第12月,为期2天部门培训实施时间培训内容 本部门概况介绍,包括人员引见、部门工作及工作环境等入职当天 部门管理制度介绍 周内,直接上级与新员工进行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 答新员工的提问入职一周 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做出评估,并确定一些短期绩效目标 设定下次绩效考核的时间 发送记录文档给HR (人力资源部)入职一月 直接上级与员工面谈,讨论试用期一个月以来的表现,发送记录文档给HR (人力资源部)第五章 培 训 评 估第十八条 每开展一

10、阶段培训项目,培训 讲师应对新员工的培训效果及时进行 检查。检 查方 法包括测试 、现场操 作等。第十九条 培训讲师于培训结束后一周内,评定出新员工的测试成绩,并 登记 在“新员工入职培训( NEW HIRE ORIENTATION )测试 成绩表”上。培训测 试成绩作为新员工试用期考核及正式录用的参 考。第二十条 因故未能参加测验者,事后一律补考,否则不 予以转正。第二十一条 每项培训结束时,HR (人力资源部)和培训教育部根据实际需 要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 NEW HIRE ORIENTATION )意见调查,要求 学员填 写“新员工入职培训调查表”与测试试卷一并收回,以此 作为培训效果评

11、估的 参考 依据 。第二十二条 培训教育部应定期调查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 分发调查表, 用人部门主管或相关人员填写后收回, 以此作 为评估长期效果的参考依据。第二十三条 将以上评估的内容及结果形成书面的报告,呈报用人部门主管、 MENTOR ( 导师) 、HR( 人力资源部) 经理及公司高层, 以此作为新员工录 用转正的 参考 。第六章 培 训 特 别 规 定第二十四 条 培训讲师要对企业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仔细说明,例 如发薪方法及日期,晋升 制度,休假 及请假规 定,员 工福利制度,作息时间及 轮班制度,迟到、早 退、旷工处分办法,劳动 合同协议,聘用 ,解雇规定,在 职员工行 为

12、准 则等。第二十五条 培训人员培训新员工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 面。 要确认新员工是否清楚地掌握了其工作性质、责任,真正掌握了业务知识。 要对新员工的责任心、效率、效能意识重点加强培训。 要训练新员工的礼仪修养,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 要让新员工意识到校园生活与企业生活的差别,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要培养新员工尊重知识、尊重时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注意培养新员工的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优先的意识。第二十六条 新员工入职培训(NEW HIRE ORIENTATION )不仅仅是HR(人 力资源部 ) 、培训教育部 和公司高 层的事情,公司全 体员工都 有责任参 与新员 工入职培训( NEW HIRE ORIENTATION ) 工作。第七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的拟订和修改由HR (人力资源部)负责,其修改权、最 终解释权归 HR( 人力资源部)所有。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经 CEO (首席执行官)审议通过后,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