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3312510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155课程名称:金属工艺学英文名称:Metal Techn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 40 学分:2适用对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二、课程简介金属工艺学是机械类、材料类及其他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工程材料加工方法的一门学科。1.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塑性成型、焊接和金属切削加工四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涉及工程材料加工工艺的各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后为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metal technology is

2、 mostly all-around course of enginery profession, material profession et cetera near enginery profession. Its mostly content have casting, plasticity shaping, welding, metal cutting. Dealing with engineering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ical. By learning the course,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adaptability

3、 to the course on and after and mechanical skill work of finish school.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的性质: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研究金属加工方法的一门科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为学习其他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和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知识: 1、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以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 2、熟悉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 3、了解各种主要加工方法

4、所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铸造模块(一)目的与要求 1能分析比较各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对一些典型铸件能较合理的选用铸造方法。熟悉制订铸造工艺方案的基本内容,能绘制带型芯的简单件的铸造工艺简图。 2熟悉合金的铸造性能。分析铸造合金的熔炼、铸造特点及应采取的工艺措施。能初步分析铸件主要缺陷的产生原因及防止方法。 3根据造型工艺的特点和合金的铸造性能,考虑铸件设计的结构工艺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1主要内容液态合金的充型;铸件的凝固与收缩;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铸件的质量控制。2.本概念和知识点充型能力是液态合金充满铸

5、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合金的流动性越好充型能力越好,浇注条件中浇注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充型能力越好;铸型填充条件是充型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三种方式;铸造合金的收缩方式有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是铸件产生的缩孔与缩松、内应力、变形、裂纹的主要原因;缩孔、缩松是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到补充,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分将形成一些孔洞。按其孔洞的大小和分布,可将其分为缩孔和缩松两类。缩孔是容积较大而集中的孔洞。缩松是细小而分散的孔洞。内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热应力是指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

6、程中,不同部位由于不均衡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基本原因是铸件壁厚不均匀、各处的冷却速度不同造成的。机械应力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也称收缩应力。铸造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和开裂的主要原因,当铸造应力大于合金的屈服极限时,就会出现变形;当铸造应力大于合金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开裂。铸件的质量控制方法。3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铸造中产生各缺陷的条件第二章 砂型铸造1主要内容造型方法的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工艺参数的选择;综合分析举例。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造型方法有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分型面是指同一铸型组元中可分开部分的分界面。浇注位置是指金属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

7、间位置。其选择原则是1)铸件的重要加工面和主要工作表面应朝下;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3)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铸型下部或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4)铸件较厚实的部分应放在分型面附近的上部或侧面。分型面通常与砂箱之间的接触面相同;它的选择原则是1)应保证顺利起模;2)应使铸型少的分型面最少;3)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砂箱;4)应尽量使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箱。工艺参数包括机械加工余量和最小铸孔、起模斜度、收缩率、型芯头以及它们的选择;综合分析举例。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铸造工艺图的绘制第三章 特种铸造1主要内容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其它特种铸造方法;常用铸

8、造方法的比较。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铸造方法的定义,铸造原理、特点及应用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各铸造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铸件结构设计1主要内容铸件结构与铸造工艺的关系;铸件结构与合金铸造性能的关系。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铸件结构设计和铸造工艺。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铸件结构设计。(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作业和思考题:1、铸件缺陷的产生条件;2、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3、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

9、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二部分 塑性成型模块(一)目的与要求1熟悉金属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了解锻压时金属变形规律,可锻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能选用锻压方法及考虑锻压件设计的结构工艺性。 3了解其它压力加工方法生产毛坯和零件的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1主要内容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的锻造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金属的塑性变形是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之后,既使外力停止作用,金属的变形也不消失。加工硬化是随变形程度的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金属的可锻性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质制品难以程度的

10、工艺程度。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金属的可锻选择第二章 锻造1主要内容锻造方法,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锻件结构的工艺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锻造方法的自由锻和模锻两种,自由锻工序有基本工序和辅助工序,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错移等;模锻又分为锤上模锻、曲柄压力机上模锻、摩擦压力机上模锻和胎模锻;各锻造方法的特点;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包括绘制锻件图、坯料重量和尺寸的确定、锻造工序的确定和锻造工艺规程中的其它内容;各锻造方法的结构工艺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锻件图的绘制第三章 板料冲压1.主要内容分离工序;变形工序;冲模简介;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分离工序包括落料及

11、冲孔、修整、切断:落料和冲孔的主要内容有冲裁变形过程,凹凸模间隙,凹凸模刃口尺寸的确定,冲裁件的排样;拉深,弯曲,翻边,成形,冲模简介,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冲模的设计(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参观学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三部分:焊接模块(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常用焊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2分析焊接冶金、热影响区和应力与变形对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以及获

12、得优质焊接接头的措施。 3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性能及获得优质焊件的常用焊接方法。 4了解焊接件的结构工艺性,对简单的焊接件能选择焊接方法、接头型式及确定焊缝的分布位置。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电弧焊1主要内容焊接电弧;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焊接应力与变形;焊条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焊接的定义,焊接的分类,手工电弧焊的工作原理;焊接工件上温度的变化与分布,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方法;焊条电弧焊的焊接过程,电焊条的组成、分类和选用原则;埋弧焊的焊接过程,埋弧焊的特点,埋弧焊的焊丝与焊剂,埋弧焊工艺;氩弧焊,氩弧焊的特点,二氧

13、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接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焊条和焊接方法的选择第二章 其它常用焊接方法1主要内容电阻焊;摩擦焊;钎焊;电渣焊真空电子束焊接; 激光焊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各焊接方法的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焊接方法的选用。第三章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件1主要内容金属材料的焊件性;碳钢的焊接;合金结构钢的焊接;铸铁的补焊;非铁金属及其合金的焊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焊接性的概念,钢材焊接性的估算方法;低碳钢的焊接,中、高碳钢的焊接以及其焊接的特点;热影响区的淬硬倾向,焊接接头的裂纹倾向;铸铁的焊接特点;铜及铜合金的焊接特点;铝及铝合金的焊接特点。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不同材料

14、焊接方法的选择。第四章 焊接结构设计1主要内容焊接结构件的材料;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焊接结构件的材料;焊缝的布置;接头形式的选择与设计。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焊接接头的工艺设计。(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部分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课为主,根据本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作适当的删繁就简或作一定的补充,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辅导,而且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题和思考题,作业题要求学生一周内上交,思考题供学生思考无须上交。第四部分 机械加工基础模块(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的几何参数,刀具标准角度的换算,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2了解研究金属切削变

15、形过程的意义和方法,金属切削层的变形,前刀面的挤压与摩擦及其对切削变形的影响,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3了解刀具磨损的形态,刀具磨损原因,刀具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刀具耐用度的经验公式及刀具耐用度的分布,合理耐用度的选用原则,刀具的破损。4掌握前角及前刀面形状的选择,后角的选择,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形状的选择,刃倾角的选择。(二)教学内容第一章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础知识11主要内容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刀具的几何参数,刀具标准角度的换算,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刀具要从工件上切去金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是1)工件与刀具之间要有相对运动,即切削运动;2)刀具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切削性能;3)刀具必须具有适当的几何参数,即切削角度。切削运动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主运动是使工件与刀具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本的运动称为主运动,这个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进给运动是使主运动能够连续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工件表面所需的运动称进给运动,但进给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