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308826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南京秦淮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语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秦淮区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25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4)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5)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6)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绘夜间、黄昏时江面上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 。”(7)荷花是高洁的象征,人们喜欢以荷花的“ , ”,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周敦颐爱莲说)(8)杜甫春望中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 , 。”(9)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时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

2、“燕”的含义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形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常与思乡有关,如 。“燕”常与报春有关,如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目标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至今已有两年 ,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项活动。2、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6分)“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翠绿色的操场。广播里传来优美的校园多美好的音乐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su,跟随着动感的音乐旋律,两两结对,翩翩起舞,有时像一只只蝴蝶,有时像一只只áo翔在天空的雏鹰。放眼望去,操场似乎就是一个超级大舞台,同学们轻盈的舞步、 、 ,构成了一

3、幅流动的画。(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旋律 翩翩 抖su áo翔(2)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写出恰当的内容。(2分)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2分)A、由于各地、各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不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B、两年的“阳光体育”实施下来,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发现,运动不是学习的“敌人”,而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C、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大胆引进独轮车、轮滑、滑板等共计20多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让所有学生乐此不疲。D、由于很多学校教师指导训练的方式严谨巧妙,孩子们在赛场上拼搏又很顽强,因此学

4、生们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赫赫有名。4、如果请你为“阳光体育”设计活动标志,你打算用什么色彩作为标志图的主色调?请简述你的理由。(2分)5、“阳光体育”实施近三年来,有关部门为了解活动在家长、老师群体中的认可度,进行了活动支持率调查。请根据下面的柱状图说说你的发现。(2分)对活动的支持率调查图:我的发现:6、在下列两个名著语段中任选一个,回答问题。(3分)语段一:(小福子死了,祥子的希望破灭了)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

5、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语段二:他对自己说:“朋友,你是一个假英雄!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果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觉得不好活下去就啪的一枪倒下去。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你是不是已经尽了一切努力来挣脱这铁环呢?难道你已经把你在诺夫哥罗德沃伦斯基战斗中,一天十七次的冲锋,而终于不顾一切困难攻克了该城忘了吗?把手枪藏起来,永远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有过这种念头。即使到了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找出活下去的方法。使你的生命有用处吧!”我选 :该语段选自作品 ,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 ,表现了人物此时 的人生状态。二、阅读理解(42分)(一)古

6、诗文阅读(15分)【古诗阅读】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诗极其出色地运用 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1分)(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主旨句“断肠人在天涯”。(2分)【古文阅读】甲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

7、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蹊(x):践踏。 策:通“册

8、”。 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恬:心神安适。 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被:披。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书诗四句 听诸生诵书 B.复到舅家问焉 已而复如初C.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而异之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9、下列句子应有两处停顿,请用“/”标注。(2分)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 B.或以钱币乞之 依僧寺以居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忘其牛 D.不能称前时之闻 父怒,挞之11、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

9、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2、甲文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乙文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是 。(2分)(二) 阅读漫话风筝,回答13-17题。(14分)1风筝又名纸鸢,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巧匠鲁班就曾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大概是风筝的雏型。五代时,李邺在宫中曾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鸢首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这大概是风筝名称的由来。到了唐代,风筝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手工艺品。人们用它褥纸糊绢,并绘上比喻福寿喜庆的图案,放到高空,令人赏心悦目。诗人高骈就曾经写过一首描绘风筝的的小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

10、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送别调中。”把风筝的鸣叫描写得惟妙惟肖。2风筝是我国的一种民间玩具。在阳光明媚的初春,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风筝·孩提纪事中,生动地描绘了他儿时放风筝的情景:“终于拣下个晴日子,我们便把它放起来:一个人先用手托着,一个人就牵了线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儿便一紧一松,眼见得凌空起去,渐渐树梢高了,牵线人立即跑起来,极快极快地。风筝愈飞得高了,悠悠然,在高空处翩翩着,我们都快活了,大叫着,在田野拚命地追,奔跑。”童年时,我也曾经象贾平凹写的那样,喜欢放风筝。记得我们放的风筝,是家乡传统的“八角风筝”。做法是细竹扎成

11、八个角的骨架,糊上薄棉纸,再把响弓藤(一种植物)系在风筝头上,风筝飞到高空,便会发出“呼呼呼”的响声。风筝不仅是儿童玩具。在古代,通讯工具缺乏,在军事上常常用风筝作传递信号或消息的工具。古书上有“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的话,这是在军事上利用风筝的记载。木鸢就是风筝,因为当时还没有纸,风筝是用木片做的。在古书中还有很多在军事上利用风筝的记载,如汉朝的韩信,南北朝的羊侃,都曾经在军事通讯上利用过风筝。新唐记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节度使田悦发动叛变,包围了临洺城,城中粮食将尽。这时朝廷派遣了大军前来援救,临洺守将张丕为了和援军联络,就放出带有联络信的风筝。叛军发觉后向风筝发射大量的箭,无奈它飞得太

12、高,无法射中。后来风筝和信到达了援军营地,于是援军和守军联合打退了田悦。在近代的抗日战争中,华北有些农村的人民也曾经用风筝作为传递鬼子扫荡消息的信号。3风筝的造型式样有禽、兽、虫、鱼、京剧脸谱、人物等。风筝的结构分硬膀型和软翅型两大类。我在京都读书时,曾经在天安门广场观看过人们放风筝,其中的蝴蝶风筝、老鹰风筝、凤凰风筝属于软翅型类,京剧脸中的包公风筝属于硬膀类,龙头蜈蚣风筝是软翅类中的立体类。天空中,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这只“老鹰”展翅云霄,滑行盘旋,像是在捕食猎物;那只艳丽的“凤凰”婀娜多姿,迎风展翅;那只神奇的“八卦”随风飘动,冉冉上升,好象述说万物的起源;那个“包公”瞪圆双眼,在空中

13、俯视大地,好象在张嘴怒斥人间腐败丑恶;还有那条雄健的“龙头蜈蚣”长达几十节,摇头摆尾,飘浮天际,好象在兴云降雨。天安门广场的风筝,如一幅美丽的风景,吸引着众多的游人,使人们留连忘返。4以风筝兴旅游,以风筝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新中国人民的一大创造。1984年,山东潍坊举办了首届国际风筝会和国内风筝邀请赛,从此以后,该市年年举办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的风筝会和邀请赛,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人,潍坊已成为享誉中外的“风筝城”。1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风筝的用途: ↓↓风筝的现代意义14、文章第段加点词语“大概”能否删去?请简析理由。(3分)15、从说明文语言的

14、角度分析第3段画线句描写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16、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A、文章第段中引用高骈的诗描写了风筝的鸣叫声,从而交代了风筝名称的由来。B、文章第2段中列举了许多事例,详略分明地说明了风筝的用途。C、文章第3段叙述了“我”在天安门广场看风筝的经历,说明观赏风筝给人们带来了无限趣味。D、文章第4段介绍山东潍坊的风筝盛会说明了风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黑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

15、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材料二: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上面两则材料出自鲁迅的风筝,你觉得材料中出现了哪些本文中介绍到的关于风筝的知识?不少于两点。(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1题。(13分)慢速流淌的河(李汉荣)我故乡那条河很美,很清澈,很温柔。那是一条慢速流淌的河。她为什么流得那样缓,那样慢呢?我沿河行走,仔细观察她的河岸、河湾、河心、河滩,以及两岸的树林、草地、村庄。我想知道她缓慢的原因。早起的渔船会让她兜许多圈子,扎猛子的鸭们也让她必须画圆一个又一个漩涡;产卵的鱼逆水上行,河就慢慢儿送他们一程,更有那戏水的孩子们把密集的水花儿缀在身上;A河边歇息的大伯把双腿伸进水里,她就停一会儿仔细抚摸那粗糙的皮肤,还捧起沙粒轻轻按摩他结满老茧的脚底;有时,一头过河的黄牛贪恋河风的清凉,就站在水里用尾巴系住一朵朵波浪;七八头水牛结伴儿蹚进河心,像军舰一样停泊在深水区,只把头仰在水的外面向天空喷吐泡沫以上种种难以一一叙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