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文化广场设计特点探析摘要:本文从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突出以“人”为本和多空间组合形式三个方 面分析了村镇文化广场的设计特点,以古固寨镇文化广场为例,通过对文化广场 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绿化设计等方面的阐述,再次印证村镇文化广 场设计特点关键词:村镇、文化广场、设计1前言广场是具备公共性、多功能性和地方特色的室外公共空间村镇广场为广大 村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空间,是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传承历史文化、 宣扬村镇风貌的载体,应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深化乡镇 的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当地文化发展,应该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2村镇文化广场设计特点2.1传承地域历史文化,展示新镇风貌,宣扬自身特色在村镇中,广场不仅承担着“客厅”的接待作用,而且还是该镇形象集中展示 区广场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脉、民俗传统、宗教神话、乡土风情的不 同,造就独特的文化环境随着城乡统筹的持续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日 益追求环境质量及精神生活的质量和高度,广场设计中应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充分展示自身风貌和特色2.2突出以“人”为本,完善服务设施,满足人们活动需求该广场的主要服务于附近居民,广场反映着居民的精神生活水平。
广场设计 中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乡土风俗习惯为基准确定广场空间结 构、功能分区配置各类服务设施,满足游人各类活动的需求因此应坚持以“人” 为本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满足人们活动的需求2.3采用多空间组合形式,满足不同功能需求广场为居民提供公共生活的场所,承担着使用者观赏、休憩、交流、散步、 健身、集会、观演等多样性的功能通过多元化的空间类型,满足居民群众综合 性的功能需求在广场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的设置,不同 空间形态反应出不同的功能分区灵活处理空间的大小、开敞与私密等,满足不 同功能的要求3古固寨镇文化广场设计特点3.1文化广场概况古固寨镇位于新乡市东郊,曾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州名镇”、“环境优美小村 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文化广场为 该镇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带动村镇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广场的场地为不规则四边形,广场东侧为镇区文化活动中心,西侧为已建居 住区,南侧为居住区及商业街,北侧为镇区的行政办公中心,东西长100米至 130米,南北长110米至140米,总占地面积为18312平方米(约27亩)3.2文化广场定位该广场位于镇区特色风貌区,且北侧为该镇行政中心,东侧为文化活动中心, 南侧为商业街。
该广场既是古固寨镇形象的重要载体,又能满足丰富周边居民生 活的需要,满足该镇大型庆典、集会、活动等广场主要服务对象为周边居住人 群,要满足休闲、健身、娱乐、游憩的功能结合广场区域位置及服务人群,其 主要功能定性为集休闲、集会、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性广场3.3文化广场空间结构广场的总体空间可归纳为“一轴、多区”的“井”字形结构广场东侧的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采用南北对称形式,利用该对称轴线对广场进 行空间组织与划分,广场的轴线要与周边建筑语言建立关系,又要与空间环境相 融合通过轴线的组织来协调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内在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在总体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轴线控制与空间层次划分,营造 宜人的空间尺度,满足居民不同功能的需求广场主入口设在西侧,整个场地南 北对称,分为南中北三个空间层次南北两个空间设计为半私密空间,中部空间 为开敞空间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对三个空间进行划分,从而形成“井”字形空间结 构3.4文化广场功能分区① 北部健身、娱乐功能区健身、娱乐功能区以绿化为主,主要为满足居民休闲、健身、游走、娱乐的 需求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三个功能区,以钟亭为中心,辅以粗砂、置石、绿化 为点缀的漫游休闲区;冬天晒太阳夏天乘凉的林下健身区;弧形花架休息娱乐区。
② 中部集会、活动功能区集会、活动功能区以场地铺装为主,主要为满足居民活动、交流、观演、集 会、散步的需求该功能区即主广场,约占广场总面积的一半,自西向东可分为 西中东三段西区为入口广场及设置的广场大门“汉阙”,南北两侧种植单行的高 大乔木东区为广场与文化活动中心中轴线上设置的旗台及旱喷场地,场地南北 两侧布置有双排可坐人树池,种植低矮落叶乔木,可供游人休憩乘凉中部为东 西两端之间的主要活动场地,该场地以设置于中轴线上的雕塑“铜鼎”为起点,且 雕塑与旗台位于同一条轴线上,场地南北两侧布置有水池,水池中有喷泉与汉白 玉图腾柱间隔布置,形成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的对称序列主广场与南北两个功能区之间以植物相隔,由园路相连主广场以硬质铺装 为主,通过景观建筑及雕塑的设置,将历史文化引入广场中,营造文化气息;同 时局部点缀水池及喷泉,为平静的空间增添了活力③ 南部观赏、休憩功能区观赏、休闲功能区以绿化为主,主要为满足居民观赏、休憩、游走的需求, 南邻富康新村商业街自西向东依次有疏林草地的景观石观赏区;植物种类繁多、 繁花锦簇的植物观赏区;特色回廊休息区该具有相对私密性,可提供交流休憩 的空间3.5文化广场交通组织广场西临城市道路政通路;北临城市道路富康路,并在道路北侧即广场北侧 边缘设有机动车停车场;南临富康商业街;东临文化活动中心前的通道。
广场四 面环路,交通便利,与周围环境在对外交通组织上协调与统一广场内部交通组 织采用以主广场为主线,分散式随意轻松的步行系统广场人流主要来自西侧、南侧及东侧三个方向广场西侧入口设在政通路方 向,为广场主入口,在入口处设置有入口广场及标志性大门“汉阙”,与东侧的文 化活动中心建筑形成中轴对景广场的东侧入口设在文化活动中心前的通道上,与政通路和商业街相连接, 在通道东侧设有自行车停车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出入口与广场东入口相对广场的南侧入口设在富康商业街,采用分区分段设置2处便捷式出入口,满 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3.6文化广场环境艺术设施园林小品在广场设计中蕴含着地域、历史、民俗文化,是广场中文化传递的 介质设计中艺术设施主要包括汉阙、铜鼎、图腾柱等这些设施位于主广场, 采用中轴对称形式布置,两侧配以郁葱的树木,体现出庄重、大气的氛围无论是汉阙、回廊还是景观灯、座椅,都在文化的背景下,展现独自的特色3.7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植物绿化不仅具有调节生态气候的作用,还起到分隔或联系空间的双重作 用该广场在绿化设计中保留原有土壤及草地,配置能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结合气候及地理条件,引入多种彩色及观赏性的树种、花木、地被等。
设计中注 重减少硬质地面铺装,增加绿化面积,除主广场外,其他功能区以草坪、花卉作 为绿化主体,点缀多种灌木,同时提高乔木在绿地中的比例广场的植物配置体现人与自然整体和谐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生理生态、 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结合土壤,小气候等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配置4.结语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同时,要重视文化在村镇建设的重要性,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广场的 规划设计中要采用灵活的设计手法,既要突出地域特色展现地域风采,又在多功 能分区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即满足集会的要求又能营造出优美的绿化环 境景观,使广场在村镇环境中起到综合性的作用参考文献:[1] 蔡永洁.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 栾春凤,袁媛.城市文化广场园林小品设计中文化符号的应用一以舞钢 文化广场为例[J].风景园林,2008,22 (6): 124-126.[3] 赵东.论城镇文化广场的价值[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 ,23 (3): 104-106.[4]石丽.浅谈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一登封市嵩山文化广场规划设计赏析[J]. 现代装饰•理论,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