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269965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2、轻轻、细细品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预习课文 1、 自渎课文,借助字典,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了解内容。 2、 标记自己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二、 导入新课 1、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一段各种声音的录音,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 默读课文,小组交流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的大意。四、 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 认读词语梳头掠过吹拂麻雀呼啸拨水啃骨头机警闲暇美妙逐渐狂风卷起上楼梯 2、 重点理解词语:呼啸寂静闲暇美妙逐渐3、 选择重点词语造句4、 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五、 深入理解课文1、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2、 小组提问,全班讨论3、 全班交流: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为什么呢?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了。但却从没听到过,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4、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六、 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

3、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2、组内交流收

4、获。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6、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七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耳朵关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地去听。通过抓住“寂静、闲暇”等词语,体会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会给我们解除疲惫、增添乐趣。7、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应该怎样用心去听周围的声音。8、用心聆听,体验生

5、活中美妙的声音。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周围的声音(鸟鸣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呼吸声、农家的鸡鸣声、汽车的鸣声等)。9、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美妙的角度去说。10、是呀,这么美妙的声音,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听,我们会听见吗?让学生自由谈,激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四、美读课文,升华感情。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2、指名读。师生评价。3、师读,学生评价。4、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地读。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有趣的声音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两个方面说,说出自己的理由。2、 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结合生活中的体会,仿写句子。六、小结。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围的声音是美妙的。只要我们注意倾听,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板书设计:你一定会听见的 用心去听声音多么丰富、多么美妙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比较抽象、耐人寻味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象自己的耳朵已关闭”?教育学生用心倾听周围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