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说课稿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268438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宋明理学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明理学,本课题选自高中人民版教材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三单元。整个说课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及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一、 教材分析:1、 课标分析:简述宋明理学的出现、走向成熟的过程,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联系宋明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的现状,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出现新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教材分析: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理学兴起于北宋,成熟于南宋,明代又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

2、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第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第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第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2、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们已经在初中历史学习阶段对宋明思想文化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了解。但本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多,其中不可避免的要阅读理解文言文,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挑战性,尤其是对于古文基础不好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吃力。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有广泛的参与互动意识。4、 教法学法:根据以上对课标、学情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穿插使用包括:条理清晰的讲述法、师生或者学生之间小组互

3、动式的讨论法、时空穿梭式的创设情景法、阅读勾画法加深知识记忆、比较法等方式。5、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和交流,我希望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 知识和能力方面:首先,熟练掌握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辐射到整个儒学发展的过程,锻炼学生联系整个历史脉络的能力.其次,熟记主要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最后,理解分析宋明理学产生、发展的原因,评价宋明理学的地位,提升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对历史的有自己的认识。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2)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3) 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历史启示):进一步加

4、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树立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6、 重点难点:重点:理学的含义、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难点: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评价宋明理学的地位7、 教学用具:采用图文并茂的Pweroit课件,便以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本课的内容。在黑板上板书重点、难点,提醒学生重视.二、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理顺知识体系,通过温故前面学习的知识、结合图片、文字材料讨论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历史背景三教合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

5、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两组材料,展示问题,自主学习:播放P:材料一:隋时的李士谦说“佛,日也;道,月也;儒,星也”,(见隋书卷七十七李士谦传)材料二:三教图(清丁云鹏)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出现危机。教师:回答的很好。以上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三教高低,以示崇佛。佛教的迅速传播,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同时,儒学又受到佛、道哲学的影响,儒学体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明理学

6、。2、 讲授新课:(首先明确理学的含义,这样有助于下来的学习。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通过以上的探究,什么是理学?现在就很好解释了。理学就是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起来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7、”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1)先声韩愈、李翱()掀起北宋士大夫们)教师:儒学地位受到挑战后,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复兴儒学的呢?儒学又是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的呢?课本上勾画: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反佛排佛,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李翺提出用性命之源解释孔子之道,成为北宋复兴儒学,创立理学的先声。过渡:历史从来就是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之下形成。理学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归根到底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文化形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产物。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理学出现的时代背景,哪位同学能积极主动地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回答:1.文化上:儒学的危机魏晋南北朝以来,

8、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求; 佛、道盛行,挑战儒学;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3. 经济上:宋代农业、手工业逐步恢复和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教师:回答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过渡:理学兴起于北宋,成熟于南宋,明代又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下面我们就从理学的创立、成熟、发展几个阶段来探讨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各个时段理学家的主张有哪些?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

9、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头绪多而乱,容易混淆,建议用列表的形式加以区分。)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濂学派,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是理学的开创者。邵雍的象数学派,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的气学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提出了太虚即气的理论,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程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概括

10、总结: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还可以利用课本“资料卡片”,对五子中的一两思想家(如张栽、程颐)的观点进行介绍,重点突出.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和“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两目主要介绍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讲授时要启发学生对两派观点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其中的异同点。提醒学生此处为重点,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这一目需要向学生讲明三点:.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朱熹的理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理气论认为:理是生物之本,是超越世间万物的绝对本体

11、。气是生物之具,是生成万物的质料。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是行而上之道,气是形而下之器.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气浑然一体,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实际上就是理气论在人生界的具体表现。“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提出“格物致知”-把握“理的方法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在这一块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设置分组讨论,理气谁是第一性的头脑风暴?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12、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是客观唯心主义,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用自己的体验对此予以论证,提出与朱熹不同的“吾心与理通融”,“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本心就是真理,万物皆在我心中,所以要发明本心,也就是要内省,反求诸己。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一开始认为格物

13、致知(通过观察事物表象来认识事物的真理)能得到真理,所以他就整天观察竹子,格竹子,直到他生病倒下,他才发现格人是天地之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反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来达到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在此处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要求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在王阳明的时代,联系现实生活来讨论是否认同“知行合一”,为什么会认同?五、评价宋明理学1.实质:宋明儒学的主流,儒学的哲学化阶段2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存在等级尊卑、重礼轻法、重男轻女、因循

14、守旧等观念.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六、 课堂小结及教学反思:小结:宋明理学适应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要求,它以儒学为根本,吸收佛教道教的长处,把天理人欲、仁政、三纲五常内在有机统一起来,使儒学政治思想哲理化,更有效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深得统治者欢心,宋元明七百多年儒学出现真正独尊局面。反思:本课理论水平较高,概念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分析为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适当配合图片、原始资料为辅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未曾接触过哲学,所以不太容易理解理学蕴含的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有些同学古文功底薄弱,较难理解引用材料的意思,更难理解材料折射出的内涵。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些方面工作.七、布置课后作业: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提醒学生做好下一次课的预习.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