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治理方案模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26796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斯治理方案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治理方案模板(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方县高店煤矿2012年度瓦斯防治方案大方县高店煤矿技术组二一二年元月十二日目录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问题的提出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矿井概况4一、矿井地理及交通位置4二、矿井证照情况4三、特种工程及专职安全员的培训和配备情况4四、煤层赋存情况及层间距及顶底板的力学性质4五、矿井开采技术条件6第二章、矿井各生产系统现状8一、矿井开拓系统8二、矿井供电系统9三、矿井通风系统11四、瓦斯抽采系统12五、瓦斯监控系统15六、矿井提升系统15七、矿井排水系统16八、矿井防尘、防火、供水16第三章、矿井采掘部署调整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开拓巷道调整及工程量172、采区

2、巷道布置及工程量173、采区及采掘工作面接替顺序174、采掘布置及采掘队伍安排175、采掘部署调整井巷工程统计表18第四章、矿井瓦斯治理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瓦斯治理方案19第二节、瓦斯抽采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抽采方案及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设计区域及钻孔分布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钻场、钻孔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四、瓦斯抽采基本参数错误!未定义书签。五、钻机选择与钻孔施工错误!未定义书签。六、抽采管路错误!未定义书签。七、地面主要抽放设备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地面固定抽采站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九、抽采系统安全装置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矿井瓦斯抽采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

3、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小节、区域性防突措施20第二小节、区域防突措施22第三小节、采掘工作面预测22第四小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24第五小节通风系统、通风安全设施的施工和管理29第六小节瓦斯监测30第七小节自救系统30第八小节启爆和瓦斯管理31第五章、整治完善各生产系统32一、完善通风系统32二、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已经验收)32三、完善防尘、防灭火及供水系统32四、完善监测监控系统33五、矿井供电系统33六、提升运输系统34七、矿井排水系统35八、矿山救护35第七章、保障措施36一、组织措施36二、制度建设及考核办法37三、质量保证体系37四、安全技术措施37五、质量标准化建

4、设要求37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理及交通位置大方县高店煤矿位于大方县大方镇金星村,距大方县县城约 13km,二、矿井证照情况矿井始建于xxx 年代初,为私营企业,矿井于xxx 年月开始建设,年基本建成投产,六证齐全有效,现生产能力核定为万吨 / 年,批准开采标高为m,批准开采区内、煤层,已达到安全管理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三、特种工种及专职安全员的培训和配备情况我矿及时送配各种特种作业人员, 配备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其中通风安全工程师人、采掘工程师人、地质测量工程师.人、机电工程师人) , 瓦斯检查员名,电工名 , 瓦斯监测电工.名, 瓦斯监控员名 , 防突效检工名, 绞车工名, 主扇司机

5、名.四、煤层赋存情况及层间距及顶底板的力学性质井田内含煤可达层,一般层,呈产出,由下至上依次可分三个含煤组A、B、C。本区下至上为 B1、 B2、B3、B4,而允许矿山开采的煤层为状、似状B 煤组内由B3、B4 煤层,局部可采的B2、B1 煤层未被批准开采, 现对 B3、B4 煤层分述如下:B4 煤层俗称“上连炭”,位于宣威组第三段的顶部,下距B3 煤层1.38m3.78m,一般为 2.43m, 矿山井巷内仅1m1.5m, 为复煤结构煤层 . 上部为黑色暗淡半暗煤与半亮光亮型煤间互相成;下部为线理状半暗暗淡型煤。煤层厚1.10m1.58m,平均1.29m。一般含 1 2 层夹矸,夹矸厚0.01

6、 0.14m,岩性为炭质泥岩或高岭石粘土岩,其中一层为褐灰色高岭石化晶屑凝灰岩,具砂状结构,易于识别,本次在井巷中未见煤层夹矸。煤岩组分为暗煤为主,含亮煤条带及丝炭透镜体,内生裂隙较为发育,质坚硬,呈块状。顶板为深灰、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或砂质泥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 含黄铁矿较多; 底板多为深灰色粘土岩或砂质泥岩,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 2)B3 煤层俗称“中连炭”,位于宣威组第三段上部,上距B4 煤层约1m 1.5m, 下距 B2 煤层约 5m8m,三分性明显,中部为灰黑色、黑色半亮光亮型煤,上、下为半暗型煤;煤层结构单一,不含或偶含 1 层夹矸,煤层厚度 1.20 1.51m,平均

7、厚为 1.37m,区内稳定可采。煤岩组分以暗煤为主,含较多丝炭,夹亮煤条带,参差状断口, 质疏松,外生节理发育, 易碎成小块。直接顶板为深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局部为粘土岩,不含动物化石,含灰色明状菱铁矿;底板为灰色、浅灰色粘土岩,以含黄色球粒状粗晶菱铁矿结核或团块为特征。五、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一、矿山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属长江上游一级支流的长宁河水系,矿区坑口南侧即为洛甫河,属常年性河流,因河面标高为 +490m,将成为未来开采中地下水的补给源; 矿区西部的锅圈岩沟常年有水径流, 也可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之一, 如因顶板冒落变形塌陷, 也可作为矿坑涌水水源, 故开采地表水系地段煤层或在该水系地段的井巷

8、应采取保护措施。区内地下水类型包括碎屑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飞仙关组及宣威组碎屑岩裂隙水为本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 次为地表水补给, 随深度增加水量减小;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残积层中, 水量中等,对矿坑充水影响较小。 另外老窑及采空区积水亦为矿坑充水水源,同时随着浅部岩体的塌陷, 地表水也将成为矿坑的主要充水水源。因此,该矿为裂隙型充水矿床,目前矿井涌水量为3200m/d ,水文地质条件中等至简单。二、矿山工程地质条件本区属深丘低山工程地质区,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山煤层为缓倾斜煤层, 顶板岩性主要由粉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砂岩组成;底板岩性主

9、要为粘土岩。因此,硐室围岩均属软质岩体,故本矿将主平硐及运输巷布置于围岩中是正确的。由于岩层较缓,深部岩体中地压力较大,硐室顶板、帮壁岩石中节理裂隙较为发育, 岩体较为破碎, 极易发生变形和片帮;底板饱水后产生鼓胀, 如 B4 煤层底鼓幅度每季度可达3040cm。硐室顶棚易产生冒落,直接冒落高度约30m,该矿也曾经发生过顶板冒落,造成了人员伤亡,因此,应加强采空区和硐室围岩的管理。硐室稳定性总体为中等至较差,工程地质条件中等。三、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矿山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据本次现场调查,矿区内尚未发现滑坡、塌陷、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但随着开采的进行,可能诱发地面地质灾害,地表水

10、体(泉)疏干可能较为严重。 我们建议矿山企业应按现行规定及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措施和建议,采取相应措施, 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瓦斯我矿于 xxx 年 xx 月,委托金沙县救护大队进行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其鉴定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xx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0.51 m 3/t ;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6.328m/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21.26 m/t;确定为高瓦斯矿井。2、煤尘爆炸性:根据“ 2007 年 3 月 30 日 xxx 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鉴定报告,我矿B4、B3 煤尘均无爆炸性危险

11、。3、 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根据“ 2007 年 3 月 30 日 xxx 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鉴定报告,我矿B4、B3 煤层均属不易自燃。4、地温本区属正常的地温区,地温梯度约为3/100m,当井下通风时其巷内温度一般可控制在25左右。第二章、矿井各生产系统现状一、矿井开拓系统1) 矿井开拓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主井口标高+512.5 m,风井标高为 +632.00 m,井筒支护为锚喷、发碹及工字钢架棚支护,断面S=10.1 , 对已采完和未使用井巷全部进行了封闭。2) 采区巷道布置 (采掘工作面及队伍安排情况、劳动组织、井下最大班人数)矿井现划分为二个水平,以 +515 运输大巷

12、为界,上水平分为二个阶段,即 +515 +555 和 +555+595 阶段,下水平为 +515至+425 阶段。目前主采 +515+555m阶段,阶段运输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中,破石门进入 B4、B3 煤层,煤层运输巷、回风巷均按走向布置,工作面沿煤层倾向布置, 阶段运输巷内设置车场形成运输系统。下水平设计布置 3 个阶段,每 100m一个阶段,现正在施工下水平的主提升巷、 +460 石门及甩车场、 +490m底板抽放巷道。采掘工作面均按“三八作业制”进行安排,掘进班组每小班一般.人,采煤工作面人,井下大班最多人数人左右。3) 采掘部署开采顺序分区段开采,采用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式开采,先采上解放层( B4 煤层),后采下层 B3 煤层, B4 煤层工作面形成时布置网格抽放对工作面进行预抽, 然后再进行回采。采煤方法为 :走向长壁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工作面采用 40 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煤炭运至机头位置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