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26784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赣州市寨下中学2019年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含解 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B、在金属钠与足量水反应中,增加水的量能加快反应速率C、2SO2+O2=主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 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B略2 .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X2+ , Y2-,现有下列叙述X是氧化剂X是还原剂 X被氧化 Y被氧化,其中正确的是()A. B

2、.C. D.3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热稳定性:H2OHF H2s 原子半径:NaMgO酸性:H3PO4H2SO4HClO4 碱性:KOH Mg (OH) 2Al (OH) 3.A B C D 【考点】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 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解答】解:非金属性FOS,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HFH2OH2S,故错误; 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原子序数大的原子半径小,则原子半径为

3、Na Mg O,故正确;非金属性 ClS P,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为H3PO4VH2SO4VHe104,故错误;金属性 K Mg A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为KOH Mg (OH) 2Al( 0H ) 3,故正确;故选 B4. 依照阿佛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5.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3+I2+H 20-2HI+H 2SO4Z2FeCl3+2HI2Fe

4、C2+2HCl+I 23FeCl2+4HNO3 2FeC3+NOt +2H2O+Fe (NO3) 3.A. H2SO3 I Fe2+NOB. I Fe2+H2SO3NOC. Fe2+I H2SO3NOD. NO Fe2+ HzSO3 IA【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利用化合价变化来判断还原剂,并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来比较还原性的强弱【解答】解:H2SO3+I2+H2O=2HI+H 2SO4中,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2SO3为还原剂,还原性 H2SO3,2FeCl3+2HI=2FeCl2+2HCl+I 2中,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

5、升高,则 HI为 还原剂,还原性I Fe2+,3FeCl2+4HNO3=2FeCl3+NOT +2H2O+Fe ( NO3) 3中,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Fe元素的化 合价升高,则FeCl2为还原剂,还原性 Fe2+NO,显然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SO3I Fe2+NO,故选 A6. X、Y均为短周期元素,其简单离子aXn-和bYm+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a=m+n B . X的原子半径大于 YC. X的族序数小于Y D. X不可能是氢元素A略7.有下列变化: Na2CO3-Na2SiO3 , SiO2fH 2SQ3 , Na2SiO3fN%CO3 ,Ca8

6、 CaSiO3,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只有 B.C.只有D.C【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硅和二氧化硅.【分析】碳酸钠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二氧化硅不溶于水;硅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CaO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解答】解:碳酸钠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则Na2CO3- Na2SiO3一步转化,故不选;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则不能一步转化生成硅酸,故选; 硅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则Na2SiO3- Na2CO3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可一步转化,故不选;CaO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钙,则Ca8 CaSiO3一步转化,故不选;故选C.8.下列化学

7、用语正确的是()37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1力ClB.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HClO=H +C1OC. Na+的结构示意图:/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3O4A【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B、次氯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C、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解答】解: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 37,符号 为37i7Cl,故A正确;B、次氯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应用可逆号,故电离方程式为:HClO?H+ClO,故B错误;C、钠离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故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D、赤铁矿

8、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化学式为F&O3,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 铁,四氧化三铁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9.下列对于核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素是指质量数相同的微粒B.核素是指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微粒C.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D.核素是指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微粒C略10 . 1999年1月,俄美科学家联合小组宣布合成出114号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该同位素原子质量数为298。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元素属于第七周期B.该元素位于mA族C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性质与 壮尸“相似D.该同位

9、素原子含有114个电子和184个中子11 .下列物质均具有漂白作用,其中一种与另外三种的漂白原理不同的是B.SO.C.C12 .下列关于甲烷分子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烷分子中C、H原子间是离子键B.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方体D.甲烷分子中4个C.甲烷的2构式为CH 碳氢键完全相同13.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食盐和泥沙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14.分类方法在化子子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

10、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A. B.C. D.D略15 .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炭与CO2反应B.氧化铁与铝反应C.钠与乙醇反应D. Ba(OH)2 8H2O与NH4C1反应A分析:A项,灼热的炭与 CO2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B项,氧化铁与铝的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Na与乙醇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Ba (OH) 2 8H2O与NH4CI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详解:A项,灼热的炭与 CO2反应的化

11、学方程式为 C+CO匹2CO,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 价有升降,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氧化铁与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i2Fe+Al2O3,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铝热 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Na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CH3CH2OH2CH sCHzONa+HzT,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该反应为氧化还 原反应,是放热反应; D项,Ba (OH) 2 8H2O与NH4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 (OH) 2 8H2O+2NH4Cl=BaCl2+2NH3 T+10HO,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该反应不是氧 化还原反应,

12、是吸热反应;符合题意的是A项,答案选Ao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 是否有升降判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熟记典型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 酸)的置换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等为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C与H2O (g)的反应、C与CO2的反应、Ba (OH) 2 8H2O与NH4Cl的反应 等为吸热反应。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探究实验,利用氯酸钾分解制KCIO MnO实验步骤如下: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镒粉末

13、混合均匀,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准确称量试管 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6.0g .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不再有气体产生为止.测量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284.3mL,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79.0mL.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15.6g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2)以下是测量收集到气体体积必须包括的几个步骤:调整量筒的高度使广口瓶和量筒内的液面高度相同使试管和广口瓶内气体都冷却至室温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这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请填写步骤代号).进行的实验操作时,若仰视读数,则读取氧气的体积 (填“偏大”、“偏 小”或“无影响”).(3)实验过程中产生氧气的

14、物质的量是 mol;实验测得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 是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2);偏小;(3) 0.0125; 22.32 L/mol .解:(1)利用压强差检验装置气密性,其检验方法为: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往广口瓶中注满水,塞紧橡胶塞,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用手将试管底部捂 热,若观察到广口瓶中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松开手后,过一会儿长玻璃管内的液面下 降,则证明该装置不漏气;(2)分解生成的氧气温度较高,气体体积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防止产生误差,应该冷 却气体;水能产生压强,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所以要调整液面高度;最后读取数值,视线 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所以其顺序为,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生成氧气体积与水 的体积相等,所以导致测量气体体积偏小,故答案为:;偏小;r 依(3)氧气的质量=16.0g - 15.6g=0.4g ,物质的量=M=J2g/mol =0.0125mol ,氧气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