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266759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名师优秀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 川教版 信息技术教案 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学习要求与安排 1/20 度 重点 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迟到不旷课;了解计算机学习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难点 做到人到、心到、手到 关键 理论与实践结合;勤思索,勤动手;与老师的教学过程同步, 本节课解决的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营造一学习氛围,尊重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他不是简单的工具的使用,他凝聚了许多相关学科新成教学目的 果,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勤于动手外,更值的我们思索的是如何根据自身的学习、生活需要,解决信息的处理方式与方

2、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教法 以讲授为主 教具 白板加粉笔 1、 相互认识;(提出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 2、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总学时数进度安排 ; 3、 教学形式,以讲授(大屏幕为主)与实际操作相合,; 4、 考试形式与要求(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考试一级内容); 教学过程 5、 学习方法; 6、 简单介绍本计算机开机过程与要求;本计算机的硬件指标及软件资源; 7、 介绍键盘的分类、分布、各键位功能 8、安排10-20分钟的文字录入 常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尽管花费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安排,但非常必要,教学后记 一门课的开始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考试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并能加深理解学习的目的

3、,要求学生互帮互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罗于钧 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社会 2/20 度 重点 信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 教材分析 难点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关键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通过本节的学习,全方位的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使教学目的 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信息社会有一初步的了解 教法 讲授与大屏幕幻灯片及CAI教学软件演示 教具 多媒体课件、大屏幕 1、 检查学生是否带有教科书、和笔记本; 2、 复习上一讲的内容(学习要求与方法); 3、 讲授新内容并同步演示教学内容: ?、信息:人们通常把声音、数据

4、、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中,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检索、筛选、存教学过程 储、发布等操作。 人们需要很快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以其自身的高速、准确、便捷等优势,成为信息处理的极佳工具。 ?、信息社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社会到此到此正在来临,信息技术与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 4、 小结 5、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是教学的一个疑难点,为了深入了解“信息的获取与处教学后记 理”,讲清这

5、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任课教师:罗于钧 第二课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3/20 势 度 通信技术及其发展:电话、手机 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重点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教材分析 型化 难点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关键 2.3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学习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通信技术及其发展: 电话:人们常说的电话,一般是指有线电话或称“固定

6、电话”。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视电话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手机:1987年11月18日,中国电信在广州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网:正式开办移动电话业务。 数字移动电话通信质量高,话机体积小,信息容量大,全球与因特网互联,实现“手机上网”。 ?、微电子技术及其展: 微电子技术是研制、生产微小型电子元件及产品的技术,它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教学过程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多媒体化: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发展的一大趋势,它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止图像、活动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的线路连接起来,用

7、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智能化:所谓智能是指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用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巨型化:各国的巨型机,其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 微型化:就在超级计算机竞争处于白热化的同时,微型机则逐步向“笔记本”,甚至“口袋电脑”方向发展。 3、 小结 4、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指导学生加速对通信技术及其发展、微电子技术及其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教学后记 展的认识;了解计算机在各个不同领域的应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罗于钧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三课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进度 4/20 ?、电子计算

8、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重点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教材分析 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难点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 ?数据处理 ?过程控制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关键 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了解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

9、机、大屏幕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3.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3.2电子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实现自动控制、可靠性高。 3.3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教学过程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3、 小结 4、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学生上机实际操作时,难度很大,很多同学不能正确运用指法,有人甚至用一个指头击教学后记 打键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指导、监督的力度。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指法,这是最基础而且关键。 用心 爱心 专

10、心 4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罗于钧 第四课 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5/20 原理 度 4.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重点 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教材分析 难点 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硬件: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关键 输出设备(2)计算机软件(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难点,特别是对计算机系统硬件理解,简单地了解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 的基本组成及简单的

11、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4.1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硬件: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指挥着整个计算机的工作。 运算器:是进行运算的部件,完成计算机中有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输入设备:是从计算机外部将数据、命令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存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麦克风、光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人们能够认识的信息。 (2)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程序、数据和相关技术资料的总称。是

12、计算教学过程 机的灵魂,是发挥计算机功能的关键。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等)和应用软件(是在硬件的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采用某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体现运算步骤的程序送入;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后,用存储器存放它们;然后由运算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运算处理,并得到运算结果;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输出到屏幕上或打印到纸上。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的。 4.2计算机的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进机、微型机。 3、 提问并提供适当的题进行讲解 4、 小结 5、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信息技

13、术教案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任课教师:罗于钧 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五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6/20 度 5.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重点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5.3字节的基本概念 教材分析 难点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关键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数,以及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理解字节教学目的 的基本概念,掌握存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5.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十进制数是人们习惯使用的数,然而,在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是二进制

14、数。计算机之所以采用二进制数,是因为计算机内的信息传输和转换都是靠电信号实现的,而组成计算机的电子零部伯的物理状态往往只有两种,如开关的开与合,电流的断与通、电位的高与低等。物理器件的这两种状态正好可以用数字“0”和“1”来表示。 5.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要将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先把二进制数以2为基数按数位展开,再用十教学过程 进制的运算方法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个二进制数的十进制表示方式。 5.3字节的基本概念 存储器存放二进制信息的多少称为“存储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英文byte,简写B)为基本单位,常见的存储器容量单位还有KB(千字节)、MB(兆字节)及GB,它们的换算关系为: 1

15、GB=1024MB 1MG=1024KB 1KB=1024B 3、 小结 4、 留约30分钟的键盘练习 教学后记 用心 爱心 专心 6 信息技术教案 任课教师:罗于钧 进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章(节) 第六章 初步使用计算机 7/20 度 重点 学习、掌握使用计算机输入字符和在计算机中绘画 教材分析 难点 在计算机中绘画 关键 掌握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的技巧 1、 通过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熟练地在计算机中输入字符和绘画。 2、 学会打开和关闭计算机。 教学目的 3、 学会正确使用键盘和鼠标。 4、 了解使用计算机的健康常识。 教法 理论讲述与大屏幕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实际操作实践加深理解 教具 幻灯机、大屏幕、计算机实际操作 1、 复习上一讲的重点内容 2、 讲授新内容: ?、如何打开记事本,并且在记事本中输入字符。 ?、如何保存输入字符的记事本。 ?、如何打开计算机的的“绘画”软件,并在“绘画”软件中进行绘画练习。?、如何保存绘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