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优秀)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2645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驿路梨花教案(优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驿路梨花教案(优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爱莲说中作者用出淤泥而不染的莲来象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青松诗中诗人用傲霜斗雪的松来作为坚强、高洁的象征,假如我们要赋予梨花、不娇媚、不繁艳、洁白如雪的梨花一种象征意义,该是什么呢?学习了彭荆风的小说驿路梨花,也许我们会找到一种答案。二、品味课文:(一)想象梨林之“美”1、 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副美丽的景、物、人,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发现文章的美点,以“这里的美,你看(想)”的句式描述出来。2、 梨林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在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品读,发言。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副美丽的图画,谢谢你们,美的发现者

2、。梨林美在环境清幽、美在姑娘漂亮、美在主人热情周到、美在过路人的相互关爱。(二) 理解茅屋之“爱”1、 在这梨花掩映丛中的小茅屋,它虽是孤单的,却给过路人带来了方便,带来了快乐。文中哪些人得到了这种方便?“我”和老余、瑶族老人2、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遇着小茅屋?小茅屋条件如何?他们感受如何?(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同位间进行)3、 屋虽简陋,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无不给人一种“到家了”的温馨感觉。他们享受了方便,是否一走了之,不再回头?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这样做很是辛苦、劳累,但他们高兴吗?报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小结:茅屋虽小,但它充满了爱,享受过它的方便的人,都尽力为它做点什么。(三)

3、 评读文章之“新”1、 让这么多的人一一受惠,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在判断小茅屋的主人上,“我”和老余曾出现过几次误会?是她(梨花妹妹)?是他(瑶族老人?)都不是。2、 那我们来看都是谁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解放军建茅屋、梨花和梨花妹妹照料、瑶族老人送米、我们修葺茅屋。3、 解放军为何建茅屋?梨花和妹妹为何这样做?瑶族老人威吓?我们又为何这样做?其实他们都是向雷锋学习。这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每个环节间都有一种因果关系。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看,本文是先写果后写因,还是先写因后写果?4、 而从文章内容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可见本文是顺叙中套倒叙。一次误会激起一层浪花,作者就一次次设置悬念,使文

4、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悬念迭起构思新。B、驿路梨花标题新文章标题是“驿路梨花”,文中几次写到梨花,找出来,读一读。然后判断举重梨花的含义。这驿路梨花是边境盛开的洁白的梨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花似人,人似花,标题与主题,梨花的自然美与心灵美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C、雷锋精神立意新雷锋精神是无数作品反映的陈旧的话题,要想写好,必须出“新”。本文突出之处就在于没有把目光停留在这些闪闪发光的相对独立的事件上,而是抓住了事例间十几年没有中断的本质上。雷锋精神激励了解放军,解放军的行为又感染了梨花姑娘,梨花姑娘的行为又应县风格

5、了后来一系列的人。尤其是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处处”远远超过了字面的含义。既然梨花象征了雷锋精神,那么“驿路梨花处处开”可换成一句什么话呢?雷锋精神大发扬。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雷锋精神大发扬呢?可见,雷锋精神不断传递,不断发扬,在时间中穿行,在空间中辐射,引得“千树万树梨花开”,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大发扬”。这就是本文的第三个特点:雷锋精神立意新。小结:学习本文悟三新:悬念迭起构思新,驿路梨花标题新,雷锋精神立意新。三、 拓展探讨: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你怎么看?我还曾经看到一副漫画:一个人在水中挣扎,喊着“救命”,岸边一人在悠闲地吐着烟卷,身边的牌子上写着“救人100元”。漫画的题目是“见钱勇为”。对这样的事件如何看待?小结:小姑娘开起驿站本无可厚非,见钱救人就会为人们所不耻。我们也从媒体上见到了一些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故事。鲁迅曾说,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有了影响却不被重视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虽然显示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雷锋精神之花在新时期仍娇艳的开放在中华大地上,一批批青年志愿者走进了敬老院,活跃在了环保第一线,一批批青年志愿者响应党中央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号召,把青春献给了西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