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24874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第2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毫米的认识教学课时2备课教师许丽翁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测量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直尺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个性设计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

2、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 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提问:“从尺中,你发现毫米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吗?”。 (2)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 生多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 2、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在尺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2)教师提出

3、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在小组内说出填写的结果。 2、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师生共同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 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

4、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师总结。 作业设计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 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作业本上。 3、练习一第3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 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板书设计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课后反思教学亮点测量在认识长度单位是一个不可缺少的

5、手段,他可以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准确的认识。因此在测量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他们小组合作对所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然后进行实际的测量,看看哪个同学估测的最接近准确的结果,而且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们都非常的认真和投入。不仅他们的估测能力有所见长,而且实际测量的水平也提高不少不足之处1、本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很好,导致一部分同学理解的很不错,而有一少部分同学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还很模糊。 2、在测量过程中我忽略了对5毫米这条刻度的强调,有个别的同学把6、7、8、9毫米也数成了1、2、3、4。 3、学生的合作时间控制的不是太好,使得课堂显的前松后紧。文改进措施多实际测量教 学 设 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