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题突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24717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政专题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时政专题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时政专题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时政专题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时政专题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政专题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政专题突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政专题突破(气候问题)转载请注明出处东华公务员博客东华时政大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热点理论;二是热点事件与现 象。理论部分相对比较枯燥,很多考生头痛不已,复习起来效率较低。 本节内容结合江苏公务员笔试的特点,抓住“必考内容”和“重点内容”这 两个核心主旨,东华采用精练、简洁的笔调,概括总结近期党和国家的 一些重要理论、政策和方针,供考生复习备考,同时配以相关联的热点 素材,以增强可读性,提高复习效率。东华公务员博客。此外,该节内容特别兼顾了申论科目,所以A类考生要坚持 复习, B、C 类考生可重点复习专题九之后的五个专题(共 13 个专题)。气候变化与哥本哈根大会专题(上)一、全球变暖大事记世

2、界气象组织 2009 年 12 月在哥本哈根公布报告说,最近 10 年是 1850 年有准确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0年。2009 年很可能 成为历史排名第五的最热年份。以下为 19世纪 50年代以来发生的 全球变暖相关重要事件:1898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伦尼乌斯推测,燃烧煤炭和石油 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1955年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基林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工 业革命前的280ppm (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15ppm。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首次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人类环境宣言。1986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350ppm。1 9 8 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

3、变化专门委员会成立。1990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首次评估报告称:地球正在变暖。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鼓励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1995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二次评估报 告称:总的来说,人类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以察觉。199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京 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1998 年自19世纪中期开始气象记录以来全球最热年份。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 书。2001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三次评估报 告称:新的更强有力

4、证据显示,人类正在改变气候。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次评估报 告称:全球变暖大部分原因非常可能为人类活动。报告显示,全球气温 在1906年2005年间上升0.74摄氏度。2007 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厘路线图”,确定缔约方于 2009 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一 轮谈判并签署相关协议。东华公务员博客。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至 390ppm。2009 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htt p:/ 计划”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讨论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被称为“A方案”, “B计划”则是指减排之外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B计划”分

5、为两方面: 捕捉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减少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捕捉二氧化碳的方案 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科技塔台,收集大气中二氧化碳分子和在海水 播撒富含铁元素的营养物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这些浮游植物能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它们死后沉入海底,二氧化碳随之埋藏。在减 少太阳辐射方面,“B计划”倡导在沙漠地区覆盖大面积反光片,在同温 层散播白色硫酸盐颗粒、模拟火山灰反射阳光和在太空安置巨大反光 镜,拦截1%至 2%的入射光线。环保主义者希望,这些“偏方”能有助地 球降温。英国皇家学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B计划”部分内容具备技术 可行性,但也可能引起地区生态系统和降雨模式等改变,不应贸然实施。 东

6、华公务员博客。2、碳捕捉和储存(CCS)CCS 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 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 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据新华社 2009 年 10 月报道,我国科 技部部长在伦敦参加第三届“碳封存领导人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 表示,总体来看 CCS 技术尚未成熟,碳捕捉技术比较成熟,而碳储 存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安全性等还有待考虑。在这次会议上,国际能 源机构发布了一份“ CCS 路线图”,提出到 2050 年前,全球将在这 一领域投入约 3万亿美元,促进 CCS 技术的发展。3 、碳汇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 或从空气中清除二

7、氧化碳的过 程、活动、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 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4、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地球大气层有着与温室玻璃类似的保温效果。 大气中一些气体能使太阳能量通过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以长波形式向外散发 的能量却被这些气体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升高。因 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而大气中的这些 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二氧化碳、甲烷、氧 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等 6种温室气体 ,其中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 。如果大气不存在温室效应,地 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会是零下 18

8、摄氏度,而非现在的 15 摄氏度。反 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气温也将会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 以来,西方国家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不 断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东华公务员博客。5、“气候难民 ” 因气候变化失去家园、被迫迁居的大批居民被称作 “气候难民”。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恶劣天 气频繁出现,受波及地区的居民不得不迁往别处。国际环境法律和 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介绍,据估计,气候变化将使一些小岛国和沿海 地区被淹没,到2050年可能会在全球造成2亿10亿的“气候难民”。6、碳生产力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 GDP (国内生产

9、总 值),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 的社会财富。7、碳排放强度、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碳排放强度是指与 GDP 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率,即一国或地 区在一定时期内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 分别指一国或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除以其面积或人口数量得出 的二氧化碳排放均值。与排放总量这一绝对概念相比,排放强度、 排放密度和人均排放都是相对概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 约及其 京都议定书规定的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发达 国家应该承诺具体量化的减排指标,这就是指减少排放总量;发展 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 能

10、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这就是指排放强度等相对概念。8、碳税与碳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 它通过经济手段,改变家庭和企业在能源方面的消费习惯,以达到削减二氧化碳排放、 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迄今的碳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一些发 达国家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将对其国内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设定 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企业需支付 “排放成本”。这些国家称,由于许 多发展中国家并未对其企业采取类似措施,为消除因此导致的不公 平竞争,将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征收 “碳关税”。许多发展中国家 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开征 “碳关税”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有 关专家说,一些发达国家将环境保护与贸易挂钩,强调

11、所有的国家 承担不加区别的责任,违背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9、碳交易 碳交易是基于减排成本差异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体系,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帮助发达国家履约而设计的 一种新型国际贸易机制。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 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 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 6 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 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碳交易既可以在国与 国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一国内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碳交易的最终 效果是控制碳排放总量,应对气候变化。例如,一国为应对气候变 化,对有关企业排放额设定限制,一家企业排放

12、限额为 50 吨,由于 减排效果出色,实际排放为 40 吨,这中间 10 吨的差额就可以作为 碳排放权卖给其他企业。 如果正好有一家企业排放限额为 40 吨,最 终排放了 50 吨,就可以从第一家企业购买 10 吨的排放权。结果是 两家企业排放均实现达标。10、清洁发展机制( CDM)CDM 是京都议定书确立的一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 间的合作减排机制。 根据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金和技术援助, 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减排量在经过核准 后可以冲抵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这是一项双赢的机制,发展中国 家借此获得技术和资金,发达国家则可以降低在本国减排的高昂成 本,以更为灵活的

13、方式减排。清洁发展机制是碳交易的一种方式。 东华公务员博客。11、2 摄氏度阈值与全球排放减半“2 摄氏度阈值 ”说由欧盟率先提出。其内容是,相对于 1750 年 工业化前的水平,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2 摄氏度是人类社会可以容忍 的最高升温,并由此引发出,为确保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不超过这 个阈值,则全球在 2050 年以前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在 1990 年的基 础上至少减少 50% ,即所谓全球排放减半。(有专家指出, 2 摄氏 度阈值说不具有权威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提醒说,一些发 达国家强调要达到这一阈值,到 2020 年需要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控制在 450ppm 内,以此得出全球只

14、能排放 8000 亿吨二氧化碳的结 论。按照某些发达国家设计的这一减排路径,占全球人口 15%的发 达国家仍能占用 8000 亿吨中 40% 以上的排放空间,而占全球人口 85% 的发展中国家只能占用 50% 多的排放空间。)12、熊猫标准熊猫标准是由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法国 BlueNext 交易所开 发、专为中国市场设立的自愿减排标准。这一标准从狭义上确立减 排量检测标准和原则,广义上规定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 以完善市场机制。它的设立是为了满足中国国内企业和个人就气候 问题采取行动的需求。一些项目实现了减排或者清除,遵循熊猫标 准的原则,被合格的第三方机构核证,并通过注册,可以获得相

15、应 数量的熊猫标准信用额,信用额可以买卖。13、食品里程和公平里程 人们每天消费的食品要经过各种运输才能到达千家万户, 而运 输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食品里程简单说就是食品所行路 程。一些人希望通过给食品等添加食品里程说明,影响消费者的购 买选择。但是,发展中国家担心食品里程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新贸 易壁垒,于是出现了公平里程的概念。公平里程要求全面考虑与食 品相关的生产方式、可再生能源使用等各种因素。东华公务员博客。14、“三可”标准“三可”标准是指“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 ”。根据2007 年联合 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巴厘路线图 ”的规定,所有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 必须 “可衡量、可报告、可核实 ”。发展中国家只有得到国际资金、 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减缓行动,才接受 “三可 ”审评,自觉采取的 减排行动完全不必接受 “三可 ”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