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jiaoxuesheji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323311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jiaoxuesheji》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jiaoxuesheji(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蒋兴会教材分析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山峰奇、秀、险的特点。文章的末段描绘了山和水交相辉映,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 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是一篇指导写作的

3、优秀范例。学生一定会比较喜欢。学习的难度在于词语的理解,写法的借鉴,教学中要紧扣这一难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学会仿写。教法:媒体演示,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让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走进文字的语言情境来读悟结合,从读学写。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析题引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树多)。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桂树多)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广西壮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

4、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1、检查预习: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 “波澜壮阔”(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同法理解“峰峦雄伟” (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这样分?(第一自然段是总起,第二、三自然段是分述,第四自然段是总结。) 这样就理清楚了课文的结构。(边

5、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三、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1、整体把握特点: 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板书: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过渡: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我们先来

6、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 (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漓江的水(1)、找依据理解“静”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导读好这句话)(2)、找依据理解“清”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发散思维: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预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在跳舞,在和游人打招呼。)现在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

7、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清得 ;清得 。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理解“无瑕”的意思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回忆昆明湖的句子。谁能读出这种美?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欣赏桂林的山: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1)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理解词语: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生对比读,读出山的突兀、姿态万千(2)同法理解(山秀色彩美) (3)同法

8、理解(山险)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4、指导集体背诵两段:抓关键词语,想像画面 5、抓对比: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 , 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小结: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第二课时一、回忆桂林山水的特点,背诵二、三自

9、然段。二、找文章的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学会概括和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学生欣赏。) (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

10、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的美好!大家可以搜集故事,也可以创编故事。这是游客喜欢的内容,也是培养我们想象力的好机会。三、拓展研读,感受文化过渡: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围的风景,想象着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2.你是怎样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讲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四、作业 摘抄课文中优美句段,并背诵全文。板书设计: 2 桂林山水 总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的水 静、清、绿分述 桂林的山 奇、秀、险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