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23285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丛书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 主 编乔世明 副主编张帆刘良 撰 稿 人 (以姓氏笔划为序)冯 培 刘景一 刘玉民 刘 良乔 世 明 陈 立 罗 云 郝志泉 人民法院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 乔世明主编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6 (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丛书)ISBN 7 80161 1799I 合u乔 川合同一民事纠纷一仲裁一中国合同一案例一分析一中国IV. D923 6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1)第022717号 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主编乔世明出版发行人民法院出版社地 址 北京东交民巷27号(100745电 话 (010) 6

2、5299981 65136849(发行部)印 刷印刷厂印刷经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 850X1168毫米 1/32字数330千字印张13.5版 次 2001年7月第1版 2001年7月第1次印刷印数1 5000册书 号 ISBN 7-80161-179-9/D 179定价28. 00元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主 任 刘景一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副主任 冯 培 法学硕士,北京广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 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孙佑海 法学博士、教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3、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孙洪翔 北京英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合伙人,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刘 良 中国刑警学院法律系副教授,辽宁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宗毅 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副主任、副教授崔洪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原北京市法学会秘书长有人类社会,就免不了由于地缘、文化、政治、经济等差异而在不同的集团或个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和争议,为使社会不致因无序而危及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自人类社会产生之初,就创制了各种解决冲 突和争议的方法。其中包括有强制约束力的,如原始社会的神明裁判,以及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司法 诉讼;也包括无强制约束力的,如当事人自行协商,他人调解或斡旋

4、等。而仲裁则是其中较为独特的 方式。仲裁制度的历史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奴隶社会的雏型期、十四世纪的成型期和二十世纪的定型 期。在雏型期,仲裁纯属民间性的,国家既不监督,也不协助,裁决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在成型期 ,国家立法和司法开始介入仲裁,裁决逐步有了强制约束力,但监督的力度明显大于协助的力度。在 定型期,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司法监督的力度日趋减弱,司法协助的力度日趋增强,裁决有了完全的 强制约束力。纵观仲裁制度的发展史,民间性一直是其主导方面。民间性使仲裁者较之法官具有程度更高的独立性 和中立性,也使当事人有较大的自主权,以及程序灵活,时间快捷等优势。虽然民间性并不意味着仲 裁可以摆脱国家

5、的监督,但这种监督不是干预,监督要适度,并且在监督的同时又要给予协助,以此 使仲裁裁决具有强制约束力。发展到当今的仲裁制度,正由于裁决者独立性强,当事人自主权大,裁 决可以强制执行,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当今的仲裁制度发展很不平衡。涉外仲裁制度发展较快也比较完善,两个专业的仲裁委员会已经 成为著名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而国内仲裁,改革开放之前可谓空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计划经 济体制的影响,虽然建立了仲裁制度,但那是异化了的,并非现代意义上的仲裁制度。直到中华人 民共和国仲裁法出台,现代意义的仲裁制度才真正建立起来。由于我国长期缺乏仲裁的传统,所以,虽然颁布实施了仲裁法,人们都仍习惯于

6、去法院诉讼,对仲裁 这种解决纠纷方式的优越性还认识不足,对仲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作法更是知之甚少,因而严重地制 约了仲裁制度的发展,也使仲裁委员会的人才潜力和专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其结果,一方面是 这部分宝贵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法院审理案件的负担。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让人们认识仲裁,了解仲裁。为此,我们成立了由从事仲裁实践 工作的专家和从事仲裁法教学研究工作的学者组成的编委会和编写队伍,来编写这套仲裁实务与案 例评析丛书。丛书特别注意实用性,比如,对不具备实用价值或实用价值较小的理论一般不讲,而 在讲述必须的基本原理的同时,注重法律、法规和仲裁规则的援引,以便让读者遇到类

7、似问题时,既 能找到法理上的依据,又能找到法条上的依据。丛书的体例及每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由编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以保证体例统一,结构科学,内容完善 ,进而保证丛书的权威性。如果这套丛书有助于人们认识仲裁,了解仲裁,使仲裁这种解决纠纷的方 式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读者朋友在参加仲裁时能真正有所帮助,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刘景一2001年5月丛书编委会总序第一章什么是合同仲裁一一合同仲裁基本知识第一节合同仲裁的概念第二节仲裁的性质第三节仲裁的分类一、仲裁以是否有常设机构为标准,可以分为临时仲裁和机构仲裁二、仲裁以其案件是否涉及不同国家为标准,可以分为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三、仲裁以作出裁决所依据的

8、实体规范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依法仲裁和友谊仲裁四、以仲裁机构的地位和性质的不同为标准,可以分为民间仲裁和行政仲裁 第四节仲裁与调解和诉讼的联系与区别一、仲裁与调解的关系二、仲裁与诉讼的关系第五节仲裁方式的利与弊一、仲裁方式的优点二、仲裁方式的缺陷第二章仲裁法的精神内核一一仲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第一节合同仲裁的基本原则一、自愿原则()是否仲裁由当事人自愿决定(二)仲裁机构由当事人自愿选定(三)仲裁庭的组成由当事人决定(四)仲裁事项由当事人决定(五)仲裁方式由当事人决定(六)继续仲裁由当事人决定(七)一方和解、调解由当事人决定二、仲裁独立原则(一)仲裁机构独立(二)仲裁活动不受非法干涉(三)

9、仲裁庭的仲裁活动不受制于仲裁委员会(四)仲裁必须依法进行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四、公平平等原则五、处分原则(一)行使处分权的条件(二)处分原则在仲裁活动中的表现六、先行调解原则七、法院协助和监督原则第二节 合同仲裁的基本制度一、一裁终局制度(一)一裁终局的基本含义(二)一裁终局的效力二、协议仲裁制度(一)协议仲裁制度的基本含义(二)协议仲裁制度的法理依据三、或裁或审制度(一)或裁或审制的基本含义(二)或裁或审制下的几种特殊情况四、仲裁代理制度(一)仲裁代理制度的种类(二)代理权的确认和解除五、仲裁时效制度(一)仲裁时效制度的意义和种类(二)仲裁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六、仲裁回

10、避制度(一)回避的事由(二)应当回避的人员(三)回避的方式(四)回避的程序七、仲裁证据制度(一)证据的种类(二)举证责任(三)证据的审查第三章由谁实施合同仲裁一一仲裁机构和仲裁员第一节仲裁委员会一、设立和条件二、职责三、地位第二节仲裁协会一、概念和性质二、设立和组成三、职能四、仲裁规则(一)概念(二)制定机构(三)作用五、与仲裁委员会的关系第三节仲裁员与仲裁庭一、仲裁员(一)概念(二)权利、义务和责任二、仲裁庭(一)概念和特征(二)权限和作用第四章谁有资格参与合同仲裁一一仲裁参与人第一节合同仲裁的当事人一、概念和特征二、范围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四、权利和义务(一)权利(二)义务五、几种特殊合

11、同的当事人资格(一)外贸代理合同的当事人资格(二)合资合作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资格(三)涉外融资合同争议仲裁案件当事人资格 第二节代理人一、概念和特征二、法定代理人(一)概念和范围(二)权限三、委托代理人(一)概念和特点(二)委托程序第三节第三人一、仲裁和诉讼两者第三人问题的比较二、关于完善仲裁第三人法律制度的设想三、第三人参加仲裁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第五章根据什么开始仲裁一一仲裁协议 第一节仲裁协议的概念、性质和作用一、仲裁协议的概念和特征二、仲裁协议的性质和作用(一)仲裁协议的性质(二)仲裁协议的作用第二节仲裁协议的种类、形式和内容一、仲裁协议的种类(一)明示仲裁协议与默示仲裁协议(二)事前仲

12、裁协议与事后仲裁协议二、仲裁协议的形式(一)主合同条款式的仲裁协议(二)主合同之外的独立仲裁协议三、仲裁协议的内容(一)仲裁协议的法定内容(二)仲裁协议的约定内容 第三节仲裁协议的效力一、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一)仲裁协议成立的一般要件(二)仲裁协议成立的特别要件二、无效仲裁协议(一)不可补救的无效仲裁协议(二)可以补救的无效仲裁协议三、仲裁协议的补充及异议(一)仲裁协议的补充(二)仲裁协议的异议第四节 仲裁协议实务中的有关问题一、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有关问题(一)不明确仲裁协议的种类、问题及原因(二)不明确仲裁协议的影响及处理二、在协议不明方面与仲裁法相悖的现行司法解释三、有仲裁协议的当事人

13、又向法院起诉怎么办四、司法实践中认定仲裁协议效力所掌握的具体尺度五、仲裁协议范例及订立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如何启动仲裁一一仲裁的申请和受理 第一节仲裁庭的组成一、仲裁员资格二、仲裁庭的组成(一)仲裁员的选任(二)仲裁庭的组成形式 第二节仲裁的申请一、申请仲裁的条件二、提起仲裁时的程序事项三、申请仲裁的方式四、仲裁申请书的制作 第三节案件的受理一、对申请的审查(一)对仲裁协议的审查(二)对仲裁申请书的审查(三)审查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四)对于时效的审查二、审查后的处理三、案件的受理 受理仲裁申请通知书 不予受理仲裁申请通知书 第四节答辩和反请求一、答辩二、反请求(一)概述(二)反请求

14、与反驳之区别(三)提起反请求的条件 第五节仲裁的保全制度一、概述二、财产保全(一)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二)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三)财产保全的范围及措施(四)申请保全错误的补救三、证据保全第六节仲裁文件的期间和送达一、期间(一)期间的概念(二)期间的种类(三)期间的计算(四)期间的延误及顺延二、送达(一)概述(二)送达的方式(三)送达的效力第七章如何进行仲裁一一仲裁案件的审理 第一节开庭审理一、审理方式(一)开庭审理(二)书面审理二、审理程序(一)开庭的准备工作(二)开庭审理的一般顺序 第二节仲裁审理制度一、不公开审理制度二、调解制度(一)仲裁调解的概念(二)仲裁调解的原则(三)仲裁调解书三、和解制度(一)和解的概念和意义 (二)和解的时间、方式和法律后果(三)撤回申请后的反悔问题四、撤回申请和缺席裁决制度(一)撤回申请(二)缺席裁决 第八章仲裁的结果一一仲裁裁决 第一节 裁决的作出及效力一、裁决的作出(一)仲裁裁决的概念(二)裁决作出的期限(三)裁决书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