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230894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_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陌生化,文章亮丽法一、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所谓“陌生化”,通俗点讲,就是“换一种说法”,以 陌生表现熟悉。我们在叙写或陈述我们常见的事物或道理 时,不用大多数人习惯采用的说法,而采用一种与众不同的 独特的表现语言一一一张“陌生的面孔”,会给文章带来一 道亮丽的色彩。有这样两句话:“春天来了。”“被细雨淋 湿的鸟鸣跌落在河面上,江水微涨。微风拂来,夹岸的柳枝 被风剪成丝缕,舞成一片婀娜。”两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 就是春天来了,这我们都能读懂,但似乎后者更容易抓住读 者的心,因为它更容易引发我们诗意的联想和想象,获得一 种美的感受。这种美感的获得就是靠语言的陌生化。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文学

2、家为我们树立了语言陌生 化的榜样,这种例子可信手拈来。即便是在教材里也是随处 可见: 我们这样站着/温柔地呼唤风/像呼唤姑娘们/使大地 上所有的树木都涨满绿色的帆。 黄昏蹒跚在苍茫的原野上。最后看见它好像醉汉似的 颓然倒下,消失在黑夜里了。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这些现当代著名的作家都十分注意综合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使得语言陌生化,虽然增加了读者感知事物的难度, 延长了感知时间,但却使人在反复品味中获得一种审美愉 悦,充分显示了陌生化语言的独特魅力。其实,学生的作文中偶尔也能见到一些颇见功底的陌生 化句子: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常在我听音乐或 读书时悄然来

3、临。 慢慢地,我感到自己智慧的小池塘正在涨满,荒漠的 心正在泛绿,这种感觉的畅快实在难以言喻,或许可以这样 说吧,读书让我的自身正化为一道光明,迅速地烧毁本来在 我眼前的一片黑暗。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写同一件事情: 读书的感受 而这些感受经过小作者的陌生化处理,即以一副陌生的面孔 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从另一角度欣赏到了常见事物的 美感,体会到了语言陌生化的艺术魅力。二、语言陌生化的方法技巧分析这些句子,不难发现它们具有两个共同特征:从途 径上说,就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从方法上说,就是综合运用诸如移用、通感、新奇的比喻与 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化腐

4、朽为神奇, 变习见为新异,从而使读者获得意想不到的美感体验。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化抽 象为具体。新奇的比喻也可把寻常的事物陌生化,增加人和 事物间的距离感,从而获得美感。句将小树逐渐变绿说成 是风帆逐渐鼓胀,句直接将黄昏比喻为醉汉,都因新奇而 别具美感。比拟有拟人、拟物之分,也是常用修辞手法之一,它通 过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达到新颖别致、亲 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前述句“蹒跚”的“黄昏”,句“疲 惫的歌”,就明显地运用比拟的手法,给山、河等事物以可 感的形象、人为的特征。在这里,人与物、物与人、物与物 之间特性互通,摆脱了就事说事,就物说物的苍白、枯燥, 给人鲜明的印象,具有丰富的美感。再如:“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杆,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 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 “临摹”“丈量”都是人为 的动作,此处让“树”具有,人物共通,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