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验误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2298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验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验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验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验误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出认识误区-走出经历误区多数人以为,患有近视眼的小朋友应该坐前排,这样小朋友才不会看得费力。其实,近视眼的小朋友坐前排对眼睛并不好。人的眼睛只有在看5米以外物体时,眼内负责调节功能的睫状肌才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而看5米以内物体时睫状肌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下。小朋友白昼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并且很多时候是在写作业,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下。假设座位与黑板的间隔 在5米以内,小朋友本来就很少有时机放松的睫状肌,更加得不到放松的时机。而且眼睛距所视物体越近,就越容易感到疲劳。这样,睫状肌将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容易使原有的近视度数不时加深。记得我怀孕时,许多人传授经历,临产前要多活动,这样就生得

2、快。于是我尽量地多漫步、多爬楼梯,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消费时,从凌晨五点钟一直到生到黄昏,都成产房的元老了。“你生了这么久,你大概不太活动吧?”产房的人挺有经历似地说道。我笑笑,无语。后来,我看到一那么报道才知道,原来那是个经历误区。据报道:美国妇产科学院进展了一项调查,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000名孕妇,一部分人在待产过程中就坚持不动,其余的进展漫步、爬楼等活动。调查显示,漫步爬楼梯对消费并没有什么协助。相反,假设平时不太运动的孕妇,在最后阶段突然增加运动量,反而可能导致早产等危险。美国妇产科学院认为,孕妇在待产过程中不必强迫自身漫步或爬楼,可以选择自身觉得最舒适的姿势,这样有利于放

3、松和顺产。人们经常以为很有经历,却不知道走进了经历误区,结果不但起不了作用,有时甚至会发生相反的效果。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过,判断一只开水瓶是否保温,只需把开水瓶口靠近耳朵,会“嗡嗡”作响的便是会保温的。后来一只开水瓶不保温了,要扔掉时拿起来放到耳边一听,里面仍旧“嗡嗡”作响。原来这种判断方法并不可靠,而我们很多人却一直在用它。我们从前人那里继承了许多所谓的“经历”,但正确与否,却很少人去验证。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种叫“经历”的东西蒙蔽了眼睛,束缚了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很明显的错误,也难以推翻。我们在教育小朋友时是不是在沿用着一些经历呢?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谓“头悬梁,锥刺股”,所谓“听话的小朋友就是好小朋友”等等,当我们在沿用这些经历时,我们最好想想,这些经历就完全正确吗?走出经历的误区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