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22929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 马说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学习重难点: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课前准备:学案、课本 多媒体【快乐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给加点的字注音。伯乐( ) 祗( ) 骈( ) 尽粟( )一石( )槽枥( )一食 ( ) 食马者( ) 外见( )3、解释下列词语。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尽其材: 食马者: 外见: 策之: 执策:4、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2)且欲与常

2、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5、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6、 学贵有疑:把你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写在下面吧!资料链接: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

3、称“韩柳”。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年至16年间(795-800)。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合作探究】:一、预习交流(学生小组内讨论,教师让2生板演【课前预习】中的重点问题全班交流)二、预习检查(教师口述重点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三、精讲点拨(一)文中千里马、伯乐各比喻的是什么?食马者呢?文章用了什么写法?(二)作者不仅仅是在替千里马鸣不平,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

4、旨句?【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五、我的收获(课堂小结):【感恩达标】: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2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_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答:_5)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