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321458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4月全国自考学前教育学参考答案2021年4月自学考试全国学前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38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题1分,共2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 择或未选均无分。2.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C 3.成为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是C 4.个体社会化过程是指人的D5.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为教 育内容载体的是A6.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36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5%, 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入园率可达BA.55% B.60% C.65%

2、D.70% 7. 成人在教育过程中享有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表达了 D8.我国最早 提出并答复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人物是A14.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含义是D17.开展适宜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A18.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缺点、错误,教师可通过示范帮助解决相关重难点问题,这种示范是C25.我国托儿所教养大纲中规定,2岁以上的儿童可以进展集体活动BA.时间在14分钟左右B.时间 在510分钟左右C.时间在1115分钟左右 D.时间在1620分钟左 右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29.教育者:但凡 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当教育责任的

3、人都是教育 者。30.人本位儿童观:要求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 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时机均等;儿童是学习主体。31. 创造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是学前童特有 的游戏,它包含有角色游戏、构造游戏和表演游戏等。32.入园教育:指教师通过 各种方法引导新入园幼儿顺利和适应幼儿园的教育。33.活动性原那么:要求学前教育以活动为主导,以活动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以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安康开展, 以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34.行动操练法:即组织儿童反复练习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从而稳固其知识经历、形成简单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方

4、法。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35.试述皮亚杰儿童教 育的根本原那么。1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开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开展的水 平,防止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2开展儿童的主动性 3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4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36.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1培养规那么意识与执行规那么的能力2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37.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中,家长参与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园所内参与2园所外参与3亲子活动38.与学校教育相比,社区教育有什么特点1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2社区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全体成员3适应

5、社区需要,效劳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效劳意识强。四、论述题(本 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39.试分析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纠正 策略。原因:1生理特征2家庭影响3群众媒介4幼儿园纠正策 略: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2提供充足的材料与空间3提供合作的典范4帮助幼儿转移情绪,给幼儿提供宣泄的时机5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防止无谓等待的环节和时间,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40.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历2尊重儿童的意愿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展个别教育4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开展。41.请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将环境体验法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1所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不宜成人化 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象与拟人化 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不太平衡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5随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开展的需要调整环境布置6教师、家庭及其工作人员要注意精神环境的一致性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