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2136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复习题及其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评价(P2)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行后也许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避免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措施和制度。2环境质量参数为表达环境质量的优劣限度和变化趋势的对环境中多种物质的测定值或评估值。根据环境的客观属性提出的,用以体现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批示性变量。3.熏烟型烟羽即漫烟型烟羽,多余目前日出后辐射逆温被破坏时。此时,烟轴之上有逆温层,而烟轴之下至地面间气层不稳定,因而烟羽上升扩散到一定限度就受到逆温层的阻挡,使垂直扩散空间仅局限于地面至逆温层底之间。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低层风小,则大气稀释能力就更低,高浓度的烟羽会迅速扩展到地面

2、,导致地面的严重污染。烟雾事件大都是在这种状况下发生的。4.氧亏亦称“缺氧量”,指水体中饱和溶解氧和现存溶解氧之差,计量单位mg/L。耗氧愈多,氧亏愈大,同步由大气补充水中的氧量也愈多。5土壤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又称土壤负载容量,是一定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期限内遵循环境质量原则,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构造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又不使环境系统污染超过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6.环境质量(P1)环境状态品质优劣(限度)的表达,是在某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其中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合适限度的量化体现,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规定而形成的对评估环

3、境的一种概念。7.环境容量(1)指在一定行政区域内,未达到环境目的值,在特定的产业构造和污染源分布条件下,根据该区域的自然净化能力,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8.辐射逆温由于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9.土壤背景值(31)指一定期期内某一指定区域中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有关评价指标的平均含量。0.都市热岛效应指都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都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能吸取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11.持续声级(P86)用于持续稳定噪声源及影响评价的A声级。(课本中无明拟定

4、义)设立了 “A计权网络”从而使接受到的噪音在低频处有较大的衰减而在高频处甚至稍有放大的声学测量仪器测得的声级。12.危险废物(P97)泛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反映性、腐蚀性、传染性因而也许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物。13.记录噪声级(P7)记录噪声级是指在某点若噪声级有较大波动时,用于描述其噪声随时间变化状况的记录物理量,一般用L10、L50、L19表达。14.污染分担率(62)ij=(Ciji)*100 式中Ci类污染因子的浓度值:i-类污染因子的第个(或类)污染源在同一接受点上所产生的浓度。1.熏烟(P7)是指大气边界上层稳定内积聚起来的污染物急剧向下混合,烟

5、流迅速扩散到地面,地面浓度忽然增高的现象。夜间产生的贴地逆温层在日出后,将逐渐自下而上地消失,形成一种不断增厚的混合展。本来在逆温层中处在稳定状态的烟羽进入混合层后,由于其自身的下沉和垂直方向的强扩散作用,污染物在垂直方向将接近均匀分布,浮现所谓的烟熏现象。16.卫生防护距离(60)卫生防护距离,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部门(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课本中无明拟定义)17.(海陆风)土壤本底值(13)土壤本底值是指未受人为污染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平均含量。8.等效持续声级(87)一般噪声源的A声级或在某一受声点测量到的A声级往往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要引入某一时段内的平均A声级评价量

6、等效持续A声级。9产品排污系数指在典型工况生产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实用订单为原料等)所产生的污染物量通过末端治理设施削减后的残存量,或生产单位产品(实用单位原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量。当污染物直排时,排污系数与产污系数相似。20.危险风速(P4)危险风速又称地面最大浓度临界风速,是指当有烟气抬升时,污染物的落地浓度达到绝对最大值时所相应的风速。在风速对地面浓度稀释与增大的双重作用影响下,地面最大浓度C既与平均风速成反比,又随u增大(抬升高度H减小)而增大。因而m不随的增长而单调变化,它存在一种最大值。环境影响辨认(2)环境影响辨认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

7、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影响分析增长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22.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状况下,环境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 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多种化学元素 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分。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23.大气稳定度叠加在大气背景场上的扰动能否随时间增强的量度。也指空中某大气团由于与周边空气存在密度、温度和流速等的强度差而产生的浮力使其产生加速度而上升或下降的限度。24.氧垂曲线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渐回升的变化过程 。2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P19)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动态的、可

8、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幵展的多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和选择维护区域良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规划或方案,同步也为区域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根据。26.环境(P)是指人类以外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和。具体地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2.点源污染具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28.面源污染是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涉及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她形式的污染。29.环境原则(P)控制污染、

9、保护环境的多种原则的总称,是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30.一般指数法(P3)一般的指数分析评价,先引入环境质量原则,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解决,一般就以实测值(或预测值)C与原则值s的比值作为其数值:P=C/。1.综合指数法(P4)在各单因子影响评价已完毕的基本上,为求所有因子的综合评价,可引入综合指数。等权综合:=Pij PijCij/Csj(i第个环境要素,j第i个环境要素中的第j个环境因子)2.固体废弃物(P96)是指在生产生活其她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运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运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

10、管理的物品、物质。33.固体废弃物解决的“三化”原则(104)无害化:基本任务是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解决,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边的自然环境的目的。减量化:基本任务是通过合适手段减少或减小固体废物数量和容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减少产生(前端),另一方面对其解决运用(末端)。资源化:基本任务是采用合适工艺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34.土壤污染物临界含量(P131)是指植物中的化学元素的含量达到卫生原则或使植物明显减产时土壤中该化学元素的含量。3.清洁生产(142)不断采用改善设计,使用淸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运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运用率,减

11、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6.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 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37.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i占该厂等标污染负荷P的比例,称为该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i。38.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排放原则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39.等标污染负荷Pi=Nij(CijC0i)*Qij=Gij/C0i(Gij:第个污染源第个污染物的排放量。C0:第个污染源中的第i个污染物的原则浓度。)40.单因子评价指数(P36)IjCjSj(C第j种评价

12、因子在环境中的检测值,S第j种因子的评价原则)41多因子评价指数(P24)对于每一种待评价的环境要素,一般都需要对该要素中的多种因子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综合,将多因子目的值组合成一种指数,这就是该环境要素的多因子评价指数。42环境质量分级一级原则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质量的限制值。二级原则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原则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3.均值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Cj第j种评价因子在环境中的检测值,j第j种因子的评价原则)44.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i某种污染物的权重 二、填空题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管理分为

13、编写环境影响 报告书 的项目、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和编写环境影响 登记表的项目。2.环境质量参数涉及两类:一类是 常规 参数,一类是特性 参数。3.干绝热垂直递减数值上等于 0.986 /100m。4风速廓线公式为 。5.烟囱的有效源高He= ;大气横向扩散参数y= 。6.水体自净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曲线又叫 氧垂 曲线。7.环境噪声评价一般一级评价规定该项目边界往外 20 内为评价工作范畴;对机场规定飞行跑道两端各 15 m,侧向 2 m为评价范畴。环境空气质量原则中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类功能区,原则分为 三 级。9.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实行所引起的大气环境影响的 限度 、 范畴 和

14、概率 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通过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模式计算,分析建设项目在 建设施工期 和 建成后的生产期 所排放的重要气载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也许带来的影响限度和范畴,为优化 项目选址 、制定 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拟定污染源设立 等提供决策根据,为环保工程设计工作 提供指引。0.工程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 基本 ,贯穿于 环评 工作的全过程。其重要内容是分析建设项目 污染物产生 及排放的种类、 特性 、浓度、 源强、排放规律和 排放形式 等。同步,也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污染防治措施、 技术经济可行性及 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1.水环境影响预测措施大体分三类,分别为: 数学

15、模型法 、 物理模型法 及 类比分析法 。1环境原则是环境管理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在环境管理工作中有众多应用。一方面,它是表诉 环境管理目的 和衡量 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另一方面,在进行 环境现状评价 和 环境影响评价 时,环境原则承当了尺度的角度。而在制定 环境规划、进行功能分区 时,各功能区的环境目的需用环境原则来表达。三、选择题1.格林大气污染指数中选择的参数是 A.二氧化硫和烟尘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和烟尘 D.氮氧化物和铅.S-P模型中假设水中溶解氧消耗是由于B .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有机物好氧降解C.化学反映 D.有机物厌氧降解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Z1-99)中挥发酚的浓度规定比总氰化物的要严格,是由于: C A.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