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3213004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专业整理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在2014年8月份北京道路交通安全展览上,一些交通信号 控制行业厂家问到我,想了解地磁车辆检测器产品的技术和 市场情况,对地磁车辆检测器的使用存有比较多的疑问。于 是我连同Tranbbs市场研究部的同事,从最终用户、设计院、 研究所、集成商、产品商等几个方向对这一产品的使用状况 进行了调研。带着用户众多的疑问,以怀疑的眼光去调研产 品的适用性,发现造成目前最终用户“远离或观望”地磁车 辆检测器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在产品不成熟时过快的随着物 联网的火热进行了市场推广,安装了大量的目前看存在缺陷 的产品;另外一个原因是停车应用场景中,产品技术成本和

2、客户成本意愿没有形成平衡,以至于一些低端产品被使用, 有了诸多失败案例。智能交通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交通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 和信息发布四个部分,交通采集技术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 的共性基础技术。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研究所统计,“十一 五”期间,交通流信息固定采集点由1.6万个增加到7.3万个,交通监控点由 9250个增加到5.1万个。根据Tranbbs 市场研究成果,2014年与2010年城市智能交通整体市场规 模将会翻倍增长,因此初步预测交通流固定采集点也将会有 翻倍的增长,达到15万个点左右。学习资料 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从技术类型上来划分,目前市场中比较常见的交通采集技术 包括磁频的

3、车辆检测技术、射频的车辆检测技术、视频的车 辆检测技术、波频的车辆检测技术、移动型交通数据采集技 术等,有的技术类型中又包括几种采集方式。归纳起来目前 市场中常用的交通采集方式主要有线圈、视频、地磁、超声 波、雷达、红外线、手机移动终端、浮动车、激光等。2. 主要交通采集技术的发展历程2.1 感应线圈1928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公认的车辆检测器,安装于道路附近的麦克风,需要通过的司机鸣笛来触发设备以检测车 辆的经过。这种检测器主要应用于十字路口的信号控制。同 一时期,开始使用的另一设备是压感的车辆检测器。直到20世纪60年代,感应线圈被用作为车辆检测器,成为到目前 为止使用最广泛的检测系统。

4、2.2 视频视频交通检测最初由美国加州在1976年提出,国外早在 70年代已经开始视觉提取交通参数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进 入商业化阶段。国内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视频车辆检测技 术的研究。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最早是使用国外进口产品,主要厂家包括比利时的 Traficon、美国ISS公司的autoscope、法国Citilog 公司,这些企业仍然活跃在国内市场。国内生产企 业主要有成都威路特和动视兀等。2.3 地磁2003年,美国先思有限公司(SENSYS成立,该公司是全球领 先的无线流量检测和综合交通数据系统供应商。2008-2010三年间公司流量采集产品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三年同比增长30

5、00%我国最早使用地磁车辆检测产品是2007年左右的北京快速路二期出入口信号控制项目,大约安装有700个点位左右,由上海中交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产品(原技术属秦皇 岛保全电子研究所,后通过资本运作获得该项技术产品)。当时的产品外形是圆柱体,每两个为一组。该产品比较多的 应用在电子警察、卡口、流量采集和信号控制场景中。2009年前后,国内几家地磁厂商从众多参与者中脱颖而出,包括 无锡感知技术有限公司、迈锐数据(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市顺通电子有限公司陆续推出地磁车辆检测器产品。2.4 雷达从1991年起,RTMS(远程交通微波检测器)开始在北美、 欧洲和亚洲广泛应用,应用到路口控制系统、高速公

6、路事故 检测系统和流量统计中。国内市场中,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工 程公司在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中,开发引进了 RTMS并对RTMS2002-2003全套设置和分析软件进行了汉化和配套工作,在 年北京市二、三环改造过程中得到安装使用。目前在我国智能交通市场活跃的雷达产品厂商主要有美国Wavetronix、RTMS 奥利维亚 Olvia、Smartsensor ;国内厂 商主要有大华、蓝盾光电子、川速微波、合肥文康、上海慧 昌等。3. 各种车辆检测器的比较在众多的交通采集技术中,并没有哪种技术能适用各种交通 环境,各自都存在有点和缺点。主要检测指标主要特点应用场景优点缺点车速精度咼需封闭车道进行动态交通信

7、车长技术成熟安装息采集车流量易于掌握需破路施工卡口闯红线圈占有率大小可调整,不损坏不易迅速恢灯、超速等违法抓拍停行车时距受安装空间限复车场制维护成本大行车方向交通信号控成本较低制环境适应能力强检测数据全面功耗低视频车速车长 车流量 占有率 车牌号 停车情况 交通堵塞情况等候车队长度检测地点易于改变,安装方便可一次检测较大区域检测数据种类多软件控制,便于升级车辆互相遮挡漏检受天气、积水、亮度影响大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卡口闯红灯、超 速等违法抓 拍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安全地磁车速车长 车流量 占有率检测精度咼使用寿命长 环境适应能力强需封闭车道进行安装动态交通信息采集卡口闯红灯、超 速等违法抓行车时距行车

8、方向 停车情况 交通堵塞情况等候车队长度成本较低拍交通信号控制停车场雷达车流量车速占有率路侧检测环境适应能力 强一台设备可同 时检测几条车 道能测到静止车 辆需有经验的人员建设与维护动态交通信息采集道路测速卡口抓拍4. 地磁传感器技术介绍地磁传感器在中国主要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得到广泛应用, 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由于早期产品在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被 过快的进行了市场推广,因此目前智能交通行业对地磁传感 器产品的使用存在比较多的疑虑。地磁传感器技术原理是利用车辆本身含有铁质物质,驶过检 测区域,会影响区域的地球磁力曲线发生变化,传感器就能 够灵敏感知到磁力的变化,并收集相关数据。一套基本的地磁车辆传感

9、器产品主要包括车辆检测器、车辆 中继器、车辆控制器三个部分。目前市场中有产品将传输天 线内置于车辆检测器中,但也有部分产品是需要单独设置天 线,外置天线。车辆检测器:用于检测前端磁场的变化,检测车道车辆的数据;车辆中继器:当距离过远时,需要增加中继器来增强和转发 无线信号;车辆控制器:用于接收前端检测器的数据, 管理多个检测器, 能将数据传输到数据服务器。地磁传感器产品技术门槛相对不高,这也是目前市场出现众 多生产厂家的原因之一。但是从产品的检测精度,使用寿命 方面对比,各厂家技术产品差距还是比较大。就目前市场使 用中疑问比较多的问题调研结论:干扰现象地磁的干扰有两方面,一是指检测功能,另外是

10、通信功能。 准确度取决于包含灵敏度的多方面,比如传感器的优劣、处 理原始数据的算法、通信的可靠性。检测方面的干扰调调灵 敏度什么的,几乎完全可以规避(磁阻传感)。通信方面的 干扰有两种情况,一是脉冲式,偶尔干扰你一次,这个要靠 可靠的通信机制来解决,另外一种是压制式的干扰,要调通 信通道。目前来看,2.4频段应用受到的压制通信干扰的情 况很少。电池使用寿命在2006年北京快速路出入口信号控制项目中,地磁车辆感 应器的电池使用寿命短是项目症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电 池实际使用寿命不超过 2年。地磁检测器电池主要为车辆检 测器的车辆检测和和中继器的数据传输环节供电,目前市场 中主流产品电池寿命理论

11、上可以达到10年,实际使用中,厂家通过无车状态下的“休眠”等技术,经过实测一线城市 流量环境中厂家可以做到保证 5年使用。另外,目前还有一部分厂家的中继器使用220V的有源电源,但在道路上寻找电源增加了系统正常使用的难度。防水防尘由于地磁检测产品都安装在地表之下,因此产品防水防尘就 是一个关乎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通过防尘防水的测试靠产 品外壳就可以实现,但是实际的应用环境比测试环境更恶。大量的车流和重型车辆的反复挤压,长期可能导致外壳细微 形变,从而降低产品的防水防尘效果。目前市场上有产品采用硅胶进行密封,防水防尘效果更好。这类产品如果要修护只能进行全部更换,但产品整体性能比 较好,整体上使用

12、寿命比较长,维护更换量在接受范围内。故障自动报警由于地磁产品电池有使用寿命周期,防水防尘的效果影响产 品的正常使用,因此电池电量的监测和故障自动报警就显得 十分重要。目前市场上地磁车辆检测器产品有数据处理、分析和系统监 测平台的厂家不多,这也是地磁产品未来提升完善的空间。5. 交通信号控制场景中地磁、雷达和视频技术的选择配合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交通流量采集除了目前广 泛使用,但已被认为弊端比较多的环形线圈检测技术外,地磁、雷达和视频技术是目前比较多的被提出的取代技术。视频技术交通流量检测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联动,技术方案 比较成熟。一台500万摄像机负责一个断面,按照三条车道 计算配备三台补

13、光灯,合计成本大约在18000元(仅指产品, 不含施工安装费,下同),从成本角度考虑,在车道比较多 的路口适用性更好。虽然目前业内不少的视频类产品生产企 业都有这种解决方案,但视频也存在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的 不足,从市场实际使用量来说还不多。雷达技术交通流量检测与控制系统联动,在合肥、苏州、广 州等地都有应用。雷达产品一个断面国内品牌大约在10000元左右,一个点位的雷达检测产品至少覆盖3-5条车道可以保证检测精度。雷达流量采集有车辆互相遮挡和低速状态下 检测不准确的弊端,市场实际使用量来说也不多。地磁技术交通流量检测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联动,近两年逐 渐受到业界关注,项目整体投入低于雷达和视频技术。地磁 检测器产品行业各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使用寿命短、 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比较多的困扰用户。根据Tranbbs测算,2013年用于新建交通信号路口的地磁车辆检测器产品,大约占到新建交通信号控制路口总数的10-15%,使用量逐年增大。任何一项新技术在成熟应用之前,都需要经过一个辩证发展 的过程。地磁技术一样如此。站在行业的角度,我们更希望 看到地磁产品供应商以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技术、及时的服 务,为智能交通行业提供方便、可靠的检测方式。学习资料整理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