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318734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25(附答案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执业医师资格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与分析答案: 本题解析:职业安全也称劳动安全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化学物中毒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伤害事故是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具有因果性、偶然性、突发性、再现性等特征,并有多因素性质。(一)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1了解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强度和分布特征。2识别接触某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高危人群,对存在的健康危害和社会危害程度进行评估。3对潜在的灾难事故提出预防警告。4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目的是迅速查清职业性突发事件的原因、动因和危害。(二)调查内容

2、与步骤1根据调查目的制定调查计划。2收集详细资料,包括劳动现场环境和设备、条件、管理制度、事故经过和事故涉及人员、后果定性、定量资料。3现场采样取证、测试检验。4接触人群的健康检查。5数据分析。6结果评价(应急调查应分析事故性质和发生的原因)。7提出改进措施和开展职业卫生教育。8提交调查分析报告。(三)调查报告撰写内容1劳动卫生学现场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的目的;受检单位的一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调查对象(工种、岗位、工龄、人数);调查方法(问卷、体检、现场采样检测方法);结果分析;结论;预防性建议。2化学物中毒事故的应急调查报告调查内容还应包括化学中毒事件的发生经过,

3、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地点、方式,同时调查中毒患者情况,包括中毒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抢救经过等,对现场环境状况、气象条件也应了解,并提出确认依据。2. 问答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一步检查答案: 本题解析:1血压、血糖、血脂 明确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以便对相关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2TCD(经颅超声多普勒) 可探查有无颅内血管痉挛、狭窄或畸形,对发作频繁的TIA患者可行微栓子监测。3颈动脉、椎-基底动脉彩超 探查有无颅外血管痉挛、狭窄、畸形以及动脉硬化斑块。4脑CT或MRI 部分病例可见脑内有小缺血灶。3. 问答题:基本概念答案: 本题解析:杀虫在医学上是指杀灭病媒生

4、物,是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和流行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预防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病媒生物通过叮咬或污染食物等方式,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控制病媒生物的发生、传播和防止它们侵扰人体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如疟疾、乙型脑炎等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环境防治即通过改造和治理环境,消灭和减少医学昆虫的孳生地及孳生条件。化学防治即应用各种杀虫剂和化

5、学药品等杀灭昆虫。但有可能污染环境和产生耐药虫株。生物防治即应用其他生物(如鱼类、细菌等)消灭医学昆虫。其他方法,如释放大量绝育雄蚊、应用驱蚊器、诱杀器以及拍打、粘杀、网捕等。杀虫方式包括预防性杀虫和疫源地杀虫。预防性杀虫是指经常性的杀虫措施,消灭病媒生物的滋生地,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发生;疫源地杀虫是指发生虫媒传染病时所实施的杀虫措施,目的是阻止虫媒传染病的蔓延。4. 问答题:现场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答案: 本题解析:1调查目的 及时控制疫情蔓延,确定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人群及危险因素),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疫情发展。(1)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提供依据。

6、(2)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3)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4)评价控制措施效果。2调查内容(1)个案调查方法:是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个案)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一般采用观察(借助感官和仪器)、访谈(以交谈方式)和文献研究(通过书面或声像资料)等方法来收集资料。用于暴发调查的个案调查,又称个案疫源地调查,是指对单个的病例及其家庭(居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和有关处理措施,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和疫源地的情况,以便预防续发病例和控制疫情。调查步骤包括核实诊断、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追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确定向外传播的条件和范围,采集和送检有关的标本,分析资料和撰写报告。需要

7、注意的是:常年进行的对特殊病例的逐一调查,只能称为一般的病例调查,在这一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也要涉及,不属于个案调查的范畴。如果将两者混淆,就忽略了个案调查的真正意义。(2)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患病率或感染率)以及回顾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或感染发生率)。描述流行或暴发的特征:人群组特征,年龄、性别及职业等;时间特征,绘出流行曲线或直方图;地区特征,即根据居住地或工作地点(与暴露有关)绘出病例标点地图(spot map)或发病或感染密度图(直接表示发病率)。(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流行或暴发中的发病样本为病例组,未发病样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的暴露因素的差异,推断

8、传染源或传播途径。队列研究:以可能的暴露因素回顾性分组(历史队列),比较两组目前新发病的情况,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方法:在多数情况下,首先根据经验采取常规初步措施,然后在暴发调查过程中不断修正。暴发调查中的干预主要是实用性的,因为情况紧急,以及由于伦理的原因也不太可能设对照,所以研究性往往不强。3调查表设计(1)调查表编写的原则1)突出所调查疾病的特征:一定要反映出该病的特征,包括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等。2)调查项目范围合理适当:根据调查目的和最后报告中需要的结果,考虑调查表中应包括哪些信息,根据所需信息来设计调查问题。每一个调查条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9、,编写者必须自问要通过调查得到什么?每一个调查条目能起到什么作用?各个问题能否得到相应的结果?3)尽可能使用标准问题,与有关业务人员取得共识;用词简洁,易为应答者理解;一般采用封闭式问题,尽量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4)需要预调查:调查表设计完成后,在进行大规模人群调查前,需进行预调查,以对调查表中不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改。(2)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状况、已采取的防疫措施、转归、最终诊断、分析与小结、调查员及调查日期等。一般调查表均包括以上内容,但不同疾病的调查表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疫苗相关疾病注重疫苗预防接种史调查,肠道传染病侧重饮食饮水、生活卫生及粪便处理等方

10、面。总结起来应包括如下部分:1)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和T作单位等。2)临床部分:发病日期、症状、体征和化验等。这些内容是为了核实诊断用。3)流行病学部分:病前接触史,可能受到感染的日期和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史等。4)预防控制措施部分: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者的措施等。5)调查日期、调查人、审查人等。附:调查表设计示例一般情况资料收集表1暴发点名称(地区或单位)_2暴发点总人口数_,男_人,女_人3人口构成(根据需要分年龄组)_4首例患者出现时间_年_月_日,报告时间_年_月_日,开始调查处理时间_年_月_日5截止到本次调查时已发生病例数_人,死亡人6发

11、病升高时间_月_日,发病患者数_人7本次暴发疫情分布情况7.1男_人,女_人7.2发病年龄(岁):成人_人,儿童_人7.3患者的职业分布(根据本次暴发疫情情况而定)_7.4疫情在本地区(或单位)的分布情况(哪些单位多?哪些单位少或没有?)_7.5周围邻近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疫情_8该地区(或单位)过去有无类似病例发生?有、无。时间及发病患者数_水源性暴发疫情资料收集表1暴发地点名称_2暴发地点人口数_3暴发地点人口构成(按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_4暴发地区饮用水源:井水(大口井、手压井及其他)、塘水、河水、自来水5受污染水源类型_,病原体名称_6水源阳性首次检出时间_年_月_日,末次检出

12、时间_年_月_日7饮用该阳性水源人数(根据需要分年龄段、性别等收集)_8追踪调查人数_,其中:发病患者数_,病原确诊人数_,血清学确诊人数_,病原携带者人数_,临床确诊人数_,死亡人数9首例患者发生时间_年_月_日,发病高峰时间_年_月_日,末例患者发生时间_年_月_日10.暴发地区内饮用其他水源人数_,发病:有、无,发病患者数_人11.阳性水源首次消毒时间_年_月_日,维持消毒时间_天12.阳性水源首次转阴时间_年_月_日13.水源污染可能原因(根据其他专题调查综合分析)_4调查步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思路是:核实诊断或问题并确立流行存在;描述流行的分布特征;形成并检验有关流行因素的假设;

13、获得结论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下面对暴发调查的工作步骤做阐述。(1)调查前获取初步信息:在开始现场调查前,除了组建调查组以及准备调查表和物资设备等,流行病学工作者还期望得到如下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与有关方面通过电话联系获得。1)可能的诊断,包括可以证实诊断的症状学和实验室资料。2)流行的确已经发生,通过以下资料证实:已知病例数,以估计问题的严重程度,病例在人群组、地点和发生时间上的分布,初步估计发病率,疾病在当地的趋势,相似的事件是否在过去发生,相似的疾病有否在邻近区域出现过。3)确定当地可获得的有助于调查的资源,包括人员、现场和实验室设备、办公空间和车辆等。4)确定当地需要哪些帮助。5)复习

14、最新文献和背景资料。(2)进入现场收集发病和暴露信息1)向当地主管或有关部门联系接洽,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2)再次核实诊断或诊断不明的问题,这需要访视病例,向有关专家咨询,明确病例的临床特征,收集和处理诊断标本,以及了解当地同时有哪些疾病发生(判定有否误诊)等。3)确认流行是否发生,需要排除以下假象:人口增加引起病例数增加,但发病率(侵袭率)并未增加;误诊、重复报告、新诊断程序敏感性增加、漏报减少、老病例误做新病例等,使得报告病例数增加;常年水平的季节波动,可以同往年相同季节的发病率比较,简单的不同时间的病例数报告,而不是基于人群的发病率比较;特别调查和减少漏报,将可能使发病率高于通常报告发病率,导致所谓的虚构流行。4)获得描述疾病的发病率资料,通过病例调查表获得病例(分子)的资料,通过人口调查数据获得总人群(分母)的资料,发病率结合病死率资料可判断流行的严重程度。病例调查表应包括如下信息:个人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民族、住址、居住年限和职业等;临床资料:发作、住院、痊愈或死亡的日期,诊断依据(疾病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目前结局;流行病学资料:既往史、接种史、接触史、可能暴露的日期、可能的传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