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17763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对永明体及其声病说形成之原因,学界多从理论渊源和历史环节 两方面进行探讨,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1)四声论肇始于齐永 明中佛经转读活动;(2)声病论起源于鸠摩罗什通韵;(3)四声 论与梵语“十四音”有关;(4)永明声律论与梵语诗律学之东渐有关; (5)永明声律论乃魏晋以来人们对诗歌音律美不懈追求之结果。对于 这些观点,学界虽未有定论,然已讨论得比较充分,本文暂置不辨。 近年又有学者提出一种新说,认为永明体的产生与音乐有关,南朝流 行的吴声西曲对永明声病说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我认为,永明体 的产生和普及与齐梁宴乐风气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不过晋宋流 行

2、的吴声西曲对永明声病说的形成并没有产生多少直接影响。这是因 为,主要来源于民间的吴声西曲,创作时多以质朴自然为美,不可能 遵从严苛的声韵病犯规则,持此新说者也未能提供乐府音律与永明诗 律之对应关系和作用环节。而且,相关论者只是调查了现存吴声西曲 中部分歌辞的病犯情况,且未将之与晋宋时期其他文人五言诗尤其是 五言四句诗的病犯情况进行比较,其结论的可靠性就很值得怀疑。为 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文下面拟将南朝民歌吴声西曲放在整个晋宋五 言诗的大背景下进行诗律分析和比较,以考察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 之关系。如果说永明声律论是受到吴声西曲歌辞音律特点的启发而提出 的,那么后者符合永明诗律的程度应该较高,最

3、起码应该比晋宋齐文 人徒诗要高。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永明律句、律联及标准永明体诗在晋宋齐三代吴 声西曲(限五言诗)中所占的比例。由于吴声西曲曲调的产生和现存歌辞的创作时间存在着不完全 一致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分析吴声西曲声律时应以歌辞创作时间为主 要断限。宋书乐志云:“吴歌杂曲,并出江东,晋宋以来,稍有增 广。其始皆徒歌,其后被诸管弦。 ”可见吴歌最早产生于汉末吴地,主 要曲调创制于东晋刘宋,现存歌辞多为晋宋齐所作。对于西曲产生时 代,史志记载较略,据王运熙研究,西曲中的舞曲,主要产生于宋、 齐、梁三代,又以宋齐两代为多;西曲中倚歌的产生与流行,大约是 齐梁两代。由于现存吴声西曲

4、既有无主名(民间歌者无名氏)作品,也 有有主名的民间歌者所作和文人仿作,作者身份较为复杂。而且歌曲 产生时代和现存歌辞创作或演唱时代也不一致,有些歌曲如子夜歌 子夜四时歌的歌辞晋宋齐三代都有创制,其中不少歌辞自晋至梁 一直演唱着,其间难免有改制润饰的情况。所以现存吴声西曲歌辞尤 其是无主名的作品到底是产生于哪个时代并不容易判断。宋人郭茂倩 乐府诗集卷 44“清商曲辞”中所录“吴声西曲”就有“晋宋齐辞”混编 的现象。近人逯钦立在编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时则对“吴声西曲” 的创作时代稍作区分,在晋诗卷19”清商曲辞”中收有“西曲歌“ 70 首,在宋诗卷 11 中收有“吴声歌曲”117 首、“西曲歌”

5、38 首,在 齐诗卷6中收有“西曲歌”12首,但是晋诗卷11所收“吴声歌 曲”222 首中仍然是晋宋齐辞杂糅。在难以一一判定这些歌辞创作时 代的情况下,我们姑且先根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对晋 诗卷 19、宋诗卷11、齐诗卷6 所收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 歌辞中五言作品的永明律句和永明律联数量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统计, 制成表 1。如果只看这张表格,晋宋齐吴声西曲歌辞中五言作品的句、联、 篇,与永明体诗律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合,尤其是其中竟然有 18 首作品是句、联、篇合律的标准永明体。它们分别是:晋诗卷19吴声歌曲”中子夜歌四十二首其四(“崎岖相怨 慕”): _崎岖相怨慕(平平平去去),始获风

6、云通(上入平平平)。玉林语石阙 (入平上入入),悲思两心同(平去上平平)。其二十(“别后涕流连”):别后涕流连(入上去平平),相思情悲满(平平平平上)。忆子腹糜烂(入上入平去),肝肠尺寸断(平平入去上)。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秋歌十八首其九(“金风扇 素节”):金风扇素节(平平平去入),玉露凝成霜(入去平平平)。登高去来雁(平平去平去),惆怅客心伤 (平去入平平)。其十六(“白露朝夕生”): 白露朝夕生(入去平入平),秋风凄长夜(平平平平去)。忆郎须寒服(入平平平入),乘月捣白素(去入上入去)。其十八(“别在三阳初”): 别在三阳初(入上平平平),望还九秋暮(去平上平去)。恶见东流水 (平去平平上

7、),终年不西顾(平平入平去)。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冬歌 十七首其十三(“何处结同心”):何处结同心(平去入平平),西陵柏树下(平平入去上)。晃荡无四壁 (上上平去入),严霜冻杀我(平平去入上)。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大子夜歌二首其二(“丝竹 发歌响”):丝竹发歌响(平入入平上),假器扬清音(去去平平平)。不知歌謡妙 (入平平平去),声势出口心(平去入上平)。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团扇郎六首其一(“七宝画 团扇 ”):七宝画团扇(入上去平去),灿烂明月光(去去平入平)。饷郎却暄暑 (去平入平上),相忆莫相忘(平入入平平)。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七日夜女郎歌九首其五 (“婉娈不终夕”):婉娈不终夕(上上入平入)

8、,一别周年期(入入平平平)。桑蚕不作茧 (平平入入上),昼夜长悬丝(去去平平平)。 “西曲歌”中采桑度其六(“采桑盛阳月”): 采桑盛阳月(上平去平入),绿叶何翩翩(入入平平平)。攀条上树表 (平平去去上),牵坏紫罗裙(平去上平平)。孟珠八首其五(“阳春二三月”): 阳春二三月(平平去平入),正是养蚕时(去上上平平)。那得不相怨 (去入入平去),其再许侬来(平去上平平)。宋诗卷11“吴声歌曲”中读曲歌八十九首其 三十四(“计约黄昏后”):计约黄昏后(去入平平上),人断犹未来(平去平去平)。闻欢开方局 (平平平平入),已复将谁期(上入平平平)。其五十三(“君行负怜事”): 君行负怜事(平平上平去

9、),那得厚相于(去入上平平)。麻纸语三葛 (平上去平入),我薄汝粗疏(上入上平平)。其五十四(“黄天不灭解”): 黄天不灭解(平平入入上),甲夜曙星出(入去去平入)。漏刻无心肠 (去入平平平),复令五更毕(入去上平入)。. 其六十九 (“下帷掩灯烛”): 下帷掩灯烛(去平上平入),明月照帐中(平入去去平)。无油何所苦 (平平平上上),但使天明侬(去上平平平)。其八十九(“慊苦忆侬欢”): 慊苦忆侬欢(上上入平平),书作后非是(平入上平上)。五果林中度 (上上平平去),见花多忆子(去平平入上)。“西曲歌”中乌夜啼其八(“巴陵三江口”): 巴陵三江口(平平平平上),芦获齐如麻(平入平平平)。执手与

10、欢别 (入上上平入),痛切当奈何(去入平去平)。齐诗卷6朱硕仙吴声独曲二首仙歌: 二忆所欢时(去入上平平),缘山破芿荏(平平去去上)。山神感侬意 (平平上平去),盘石锐锋动(平入去平上)。等。上引 18 首作品,平头、上尾、蜂腰、鹤膝皆无,句、联及联间关系均符合沈约等人提倡的永明诗律,似乎可作近来某些学者持永明 声律论系受吴声西曲诗律启发这一观点的立论依据。但是,如果将晋宋齐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与同时期文人所作五 言诗(含文人拟乐府,下同)的诗律情况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就会发现 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并不比同时期文人五言诗高。因为现存吴声西曲大多是五言四句诗,所以我也对现存晋宋齐文 人五言

11、四句诗的声律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并制成表2,以期考察 文人五言四句诗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将此表与晋宋齐吴声西曲永明诗律简表中相关数据仔细对比 后发现:1 共时横向比较的话,晋宋齐三代同一时期民间歌者所作吴声 西曲与文人诗的合律性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前者在很多方面与永明 诗律的相合程度要低于后者。晋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73.53,文人诗中占 73.73;吴声 西曲中永明律联占 35.7,文人诗中占 29.66;吴声西曲中标准永 明体占 4.49,文人诗中占 7.63。宋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 72.7,文人诗中占 77.69;吴声西曲中永明律联占 30.1,文人 诗中占 36.02;吴声西

12、曲中标准永明体占6.12,文人诗中占 8.60 齐代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占80.56,文人诗中占 83.97;齐代吴声 西曲中永明律联占38.89,文人诗中占 62.18;齐代吴声西曲歌中 标准永明体只有1 首占 11.11,文人诗中却有18首占 23.08。统 合晋宋齐三代而言,也显示出吴声西曲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要稍低 于文人诗,如永明律句在吴声西曲中占 73.48,在文人诗中则占 77.77;永明律联在吴声西曲中占 34.23,在文人诗中占 40.31; 标准永明体在吴声西曲中占 5.12,在文人诗中占 12.11。比较结 果都表明,晋宋齐三代民间歌者吴声西曲歌辞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 非但

13、不比同时期文人诗高,反而还要低一些。2 历时纵向考察的话,我们发现民间歌者所作吴声西曲歌辞与 永明诗律的合律性,在晋宋齐三代呈现的是缓慢递增的发展态势,而 文人诗的声律水平却在齐代出现较大的飞跃,而且齐代文人诗与永明 诗律的相合程度也要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吴声西曲,这说明促使齐代五 言诗合律性大增的直接原因应该不是来自吴声西曲,而是另有其由。据吴声西曲晋宋齐辞永明诗律简表 ,永明律句在晋代占 73.53,宋代占72.7,齐代占80.56;就永明律联而言,晋代占 35.7,宋代占 30.1,齐代占 28.57;就标准永明体而言,晋代 占 4.49 ,宋代占 6.12 ,齐代占 11.11。总的看来,

14、晋宋齐三代 吴声西曲诗的句、联、篇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的历时性变化并不大。奇怪的是;晋代吴声西曲句、联与永明诗律的相合度反而比后来 刘宋作品要高,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郭茂倩乐府诗集卷 44“清商 曲辞”及逯钦立编晋诗卷 19“吴声歌曲”中所收子夜歌四十二首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并非都是两晋歌辞,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宋齐 歌辞(因无主名而未作区分)。由于宋齐时期诗坛声律水平渐高,尤其 是后来齐永明时期声律说已经被明确提出并被推广开来,所以作于永 明年间及以后的齐吴声西曲歌辞的合律性自然会很高了。此表中晋代 “吴声西曲”(含晋宋齐辞)的永明律句、联所占比例(分别为 73.53、 35.9)与晋宋齐三代的

15、总平均值(分别为 73.33、34.14)特别接近 也就不奇怪了。而据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永明诗律简表,我们看出文人五 言诗的合律性虽然在晋宋两朝变化不大,却在齐代明显提高了。如永 明律句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 73.73、77.69,到齐代陡然提高到 83.97,增加了6个百分点;永明律联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29.66 36.02,到齐代突然上升到 62.18,增加了 26 个百分点;标准永 明体在晋宋文人诗中分别占 7.63、8.60,到齐代也大幅提高到 23.08,增加了14 个百分点。这些现象都说明文人五言诗在齐代声 律水平的显著提高应该不是受吴歌西曲诗律特点启发所致。3 就晋宋齐五言四句诗中标准永明体在文人诗和吴声西曲中所 占比例来看,也是前者要高于后者。就标准永明体作品在晋宋齐文人五言四句诗中的分布情况看,显 然是文人徒诗(9.57,18188)、拟汉魏乐府旧题和杂曲歌辞(19.28 1683)中的比例要高于拟吴歌西曲(5.56,118)。如果再就晋宋齐 五言诗中所有非吴声西曲诗(含文人徒诗、拟汉魏乐府旧题及杂曲歌 辞)与吴声西曲(含民间歌者与文人仿作)比较的话,更是非吴声西曲诗 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要高于吴声西曲。假如说晋宋吴声西曲有其特定声律模式而且是齐永明诗律源头 的话,民间歌者所制及文人仿作吴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