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3177138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39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鲁古榆园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鲁古榆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通辽市开鲁县古榆园管理委员会编制时间:二一三年八月有群:40635958 目 录第一章 总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第三章 市场预测16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26第五章 建设条件32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39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45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9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物业管理56第十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招投标59第十一章 广告策划69第十二章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73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75第十四章 风险评价89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评价98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10

2、2第一章总论1.1项目简况项目名称:开鲁古榆园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扩建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开鲁县古榆园管理委员会项目建设地点:开鲁县大榆树镇榆树村。1.2建设的主要内容1.3可行性研究依据及范围1.3.1编制依据1.3.1.1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3.1.2开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3.1.3通辽市旅游总体规划1.3.1.4开鲁县旅游总体规划1.3.1.5国家及地方制定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1.3.1.6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1.3.2可行性研究范围1.3.2.1本次可研对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施工方案、总平面布置、环保、节能、节水措施,项目实施

3、进度、招投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评价及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1.4项目建设单位情况开鲁古榆园位于开鲁西南20公里,大榆树镇区内。是国道303线和开八线必经之地,位于全区旅游精品线路上。始建于1985年,2002年开始扩建。2007年6月成立古榆园管理委员会,被定位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古榆园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千年古榆1996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业绩突出旅游景区。几经扩建古榆园现占地10万平方米。到目前,古榆园已投资近5000万元,主要修建了天增寺古建筑群、民俗博物馆、柯蓝散文诗碑长廊、古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及仿古紫气东来大戏台和中国传统

4、文化教育基地。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榆实施了有效保护,挖掘和丰富了古榆文化内涵。打造古榆旅游文化品牌。已形成古榆文化、佛教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相融的总体格局。开鲁县古榆园每年接待游人近20万人,年效益在50万元以上,其中古榆传统四月十八庙会、六月十九观音庙会、古榆文化节更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围绕古榆品牌开发的古榆富硒米、古榆绿茄、旅游纪念品深受游客喜爱。睹千年古榆风采,品九大神奇之谜。开鲁古榆园已经成为传承古榆文化、品味文化旅游的理想去处。起始于辽代的古榆树饱经沧桑,见证了古往今来民族兴衰和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及近代文明的演化历史,衍生出很多传奇故事,已经成为开鲁县的主要文化品牌,古榆园

5、已经成为开鲁县文化旅游的龙头产业。开鲁县古榆园已连续六年被评为通辽市业绩突出旅游单位。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景区,2010年被评为通辽市最受百姓喜爱的六大景区之一,2012年3月被通辽市政府命名为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开鲁县古榆园管理委员会是一家独立的法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注册资金803.16万元,经营范围主要为旅游项目开发策划、旅游产品生产、销售收藏、展览。法定代表人王海彦。1.5项目提出的理由1.5.1促进 旅游业产业升级。1.5.2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因素。1.5.3开鲁县一个多民族聚集农业大县,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发展。1.5.4丰富区域文化底蕴

6、,进一步促进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扩大就业面,增加税收。1.6指导思想以资源为依托,新项目开发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讲究特色,科学开发,合理布局。在开鲁县形成独特吸引力的新兴旅游精品系列,塑造开鲁县旅游休闲新形象,建成自治区旅游的度假示范区,大力开发促销,有目标、有重点的拓展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提高古榆园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名 称单位规模备 注一建设规模1总投资万元2总用地亩153总建筑面积m2838003.1停车场征地m210000800含拆迁600万元停车场绿化m2380038万元仿古游客服务中心m218090万元,平方米5000元旅游环保厕

7、所2个m2200100万元旅游步道m2500050万元,平方米100元导游标识牌20万元5建筑密度8.85%6绿化面积m22797207绿化系数30二各项营业收入投资回收期内1营业收入万元61219.342总成本费用万元11845.503利润总额万元46006.784财务内部收益率13.735投资回收期年9.731.8问题与建议1.8.1问题1.管理是旅游产业运作的重中之重,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经济效益的多少。2.项目建设的风险主要是资金和环境等几方面,它主要体现在项目策划、融资和项目周边环境等方面。1.8.2建议1.在全面分析市场、准确经营定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项目建成后,将具

8、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俱佳,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开鲁县社会经济情况开鲁县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辖12个镇(场)、1个街道办事处、245个行政村(分场),总人口40万,有汉、蒙、回、满等14个民族,是大刀进行曲作者、革命烈士、著名音乐家麦新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 开鲁县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42米,年平均气温6.6,年均降水量327.4毫米,无霜期151天。京通、集通铁路横贯全县东西,国道303、111线和通赤高速公路通贯全境。电力供应充足,风电产业发展迅速,是内蒙古自治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之

9、一,风电设备系列产品实现了本地配套生产。全县现有耕地155.6万亩,粮食年产量达到13.3亿公斤,被国务院评为全国200个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之一,红干椒特色产业基地稳定在30万亩,年产红干椒1亿公斤;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元代佛塔、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古榆、国家AAA红色旅游景区麦新纪念馆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百年酒业“老白

10、干品牌”,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开鲁县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进程,玉米发酵、新型能源、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红干椒加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初具规模,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到2012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1.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44.6亿元、94.2亿元、42.8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到24.6:51.9: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11亿元。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已达248.7万头(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77元、969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3亿元。2.2建设条件2

11、.2.1自然条件:项目所在地开鲁县大榆树镇,位于东经1202512152、北纬439 4410 之间,东与科尔沁区毗邻,西与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接壤,南与奈曼旗、科左后旗相连,北与扎鲁特旗、科左中旗交界。全县总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县内地势平坦,现有耕地面积180万亩,林地面积200万亩,草牧场面积222万亩。2.2.2交通便利:县内交通运输事业发达,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公路总里程2009公里,通辽民航机场可以直航一线城市和省会,303国道、111国道和赤通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目前即将竣工的303国道一级路改造工程已经进入建设尾声,将于年底前竣工通车,届时开鲁至通辽市乘汽车仅需1小时。2.2

12、.3能源供应充足:县内有1个220千伏安变电站和12个66千伏安变电站,百万千瓦风电基地正在建设中,现已经并网110万千瓦时。规划的光电占建设项目正在洽谈中。2.2.4水资源丰富:开鲁县属西辽河流域,西辽河水系。西辽河、新开河、西拉木伦河、教来河、乌力吉木仁河等五条河流流经境内,总长度为320公里。县境内自然泡子水面积10.6万亩。其中水面在100亩以上的有26处。大部分自然泡子为 可利用水面,已利用水面13处,面积达3.78万亩。2.2.5项目所在地符合城市规划项目所在地位于建制镇大榆树镇政府所在地,符合通辽市城市总体规划。2.3古榆园基础设施扩建的必要性由于开鲁县旅游业起步晚,当地财力有限

13、,景区基础设施滞后,致使古榆园缺乏停车场、步道等基础设施和人文景观相对不足、不全,难以满足游客对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古榆园整体形象,提高古榆园景区的承载能力,急需加大对景区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也是广大游客的迫切愿望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该项目的提出,顺应了形势发展需求,也是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开发潜在市场空间,弘扬地方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的需要。不但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开鲁乃至通辽旅游整体市场的效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利国、利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榆园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适合旅游业的开发、发展。因此,加大园区基础设

14、施建设,建成集旅游、休闲、观光、演艺等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开鲁古榆文化产业,是十分必要的。1 第三章市场预测3.1、产业发展分析 旅游业是充满生机和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旅游业的产业特征、产业规模完全符合国家自治区规划提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必然会为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旅游是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本内容,旅游需求只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因而,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富活力,前景无限的产业,发展总趋势可长盛不衰。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作为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 3.2、国内旅游发展趋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