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176676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说》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说》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说》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说》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马说教案2 类型:初二教案 加入时间:2007年2月14日7:37 23、马说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 1、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启迪思维,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文章。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掌握文章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2、教学难点 语气词“也”对作者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把在阅

2、读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写下来。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上学期曾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知道周敦颐写爱莲说的用意是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批评,表现了作者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那么韩愈的马说,他是说马的什么呢?其用意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预习时阅读文章的初步感受。 2请学生带着这种感受去朗

3、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三、疏通文意 1合作学习 每个人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字、词、句问题,四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写到黑板上,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附重点词语: 祗:只是 骈:两马并驾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著称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食:通“饲”,喂 外见: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且:犹,尚且 策之:鞭打马 以其道:按照正确的方法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通其义: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呜呼:表示惊叹 3再次朗读课文 四、

4、深入探究 1、再次朗读课文 2、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讨论预习中碰到的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解决不了的,写到黑板上,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3、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附: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4)“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5)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5、(6)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4、再次朗读课文 五、拓展探究 马说的作者在文中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你认为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二、三

6、项作业。 七、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马 说 八、教学后记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

7、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字词翻译课文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

8、“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 二、正音正字 祇(zh) 骈(pin) 尽粟一石(dn) 食(s)马者其真无马邪(y

9、)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10、“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翻译课文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师提示: 然后(在这以后)有千里马 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马也 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 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

11、 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附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

12、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背诵课文 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教师做适当地检查。 六、作业 1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完成练习二。 2继续背诵课文。 3完成思考题: a根据标题所示,试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b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试简述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教学设计 一、检查作业 包括字词积累、课文翻译和朗读背诵。 二、整体感知 1教师导学: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 a结合标

13、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b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在预习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交流和课堂讨论的方式做出解答,教师应切实地做好点拨) 2教师提示: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标题是马说。“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爱莲说。 b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同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c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

14、这种写法我们还在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课文中学过。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含蓄地表达中心,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三、重点研读 1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师导学: 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a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b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首先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其次合作交流,共同研讨) 教师提示: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e其真不知马也。 将上述句子读一读,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探究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师导学: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当然要有观点,请大家从文章中找一找中心句。另外本文在结构上很有特点,也请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