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17596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含解析)山东省泰安市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高一生物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 甲状腺激素、乳酸、尿素、血清白蛋白B. 氨基酸、纤维素、C02、Na+C. 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答案】A【解析】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清蛋白在血浆中均含有,A正确;B、血浆中不含有纤维素,B错误;C、胃蛋白酶位于消化道,不属于血浆成分,C错误;D、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血浆中也不含有麦芽糖,D错误。故选:A2. 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

2、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 血浆组织液淋巴病变细胞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病变细胞C. 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病变细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肌肉注射时,药液首先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和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随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中的药液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组织,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对应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3.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 生物膜

3、的融合和转化B. 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 ATP的合成和分解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递质的释放与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有关,A正确;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时,引起后膜对钠、钾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电位变化,B正确;突触小泡的形成与运输均需要消耗能量,故ATP的合成和分解时刻都在进行,C正确;兴奋传递时,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完成信号传递过程,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4. 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4、,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 运动言语区 B. 视觉言语区C. 书写言语区 D. 听觉言语区【答案】B【解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A、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不能写字,A错误;B、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B正确;C、病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D、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B5. 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 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 剧烈运动后,

5、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C. 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D. 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答案】C【解析】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可以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故A错误;B、剧烈运动后血浆pH值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7.35-7.45之间;故B错误;C、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尿糖已无法维持血糖稳态;故C正确;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增加,尿液量减少以维持体内水分;故D错误。故选C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 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2.88C. 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D.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

6、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答案】D【解析】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描述的是年龄结构,A正确; B、2012年,河北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2.88,描述的是出生率,B正确;C、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描述的是死亡率,C正确;D、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描述的是空间特征,D错误。故选:D7.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 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 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答案】A 【考

7、点定位】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生长素的作用因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器官、生长素的浓度、细胞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即根芽茎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的发育;(3)防止落后落果;(4)控制性别分化。8.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对果树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是A. 寄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共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有关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引入一种真菌从而使果

8、树增产,新引入的真菌与原来的真菌争夺资源和空间,可以得出这两种真菌之间是竞争关系。9. 在研究土壤小动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B. 用避光法或者趋热法收集小动物C. 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蚯蚓的种群密度D. 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答案】C【解析】A、取样用的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以更统计和比较,A正确;B、由于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用避光法或者避热法收集小动物,B正确;C、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用样方法估算

9、蚯蚓的种群密度,C错误;D、不知名的动物标记为“待鉴定xx”,但不能不统计,D正确。故选:C10.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 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 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如冰川泥、沙丘等,B正确;初生演替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则经历时间漫长,C正确;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了演替的概念

10、、种类和速度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 用滴管吸取的营养液不能直接滴加在计数室内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 为了保证估算准确,应将计数室内大方格中的全部酵母菌进行计数D. 只有营养条件和pH值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答案】A【解析】A、用滴管吸取的营养液不能直接滴加在计数室内,而是先盖上盖玻片,然后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A正确;B、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

11、测法,B错误;C、为了保证估算准确,一般采用多次取样计数,然后取平均值的方式减少误差,而不是将计数室内大方格中的全部酵母菌进行计数,C错误;D、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营养条件、溶氧量、pH值、代谢废物的积累等,D错误。故选:A12.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 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激素可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可以看出,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

12、是心脏,A正确; “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B正确;肾上腺素是内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C错误;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13. 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需要经过导管运输B. 血糖浓度的高低影响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D. 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全身大部分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答案】A【解析】A、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不需要

13、经过导管运输,通过体液运输,A错误;B、血糖浓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B正确;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C正确;D、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细胞为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全身大部分细胞,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并在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糖原丙转化为非糖物质,D正确。故选:A14. 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1-的叙述,错误的是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 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 Na+和C1-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答案】B【解析】

14、动作电位(膜电位改变)的产生Na+内流相关,A正确。K+主要存在细胞内,所以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液,B错。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动作膜外电位高于膜内,C正确。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正确。【考点定位】无机盐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15. 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A. 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B.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C. 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D. 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答案】B【

15、解析】试题分析:A艾滋病人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患恶性肿瘤的比率比健康人高;错误。B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是免疫功能强,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正确。C过敏反应有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参与;错误。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错误。考点: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16.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 大量乳酸进人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D. 血液中02含量上升,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A【解析】A、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A正确;B、乳酸为酸性物质,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一段时间内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但由于血浆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所以血浆pH仍为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