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儿穴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31735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小儿穴位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七章小儿穴位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小儿穴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小儿穴位(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穴位小儿推拿穴位除了经穴、奇穴、经验穴、阿是穴之外,有相当部分穴位是小儿推拿学特有的,称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图-1、图72、图3)。小儿推拿特定穴不同于经络学说中的特定穴位,具有以下特点:不仅具有孔穴点状,还有从某点至另一点成为线状和部位(面)状;大多数分布在头面和四肢(特别是双手);前人对小儿特定穴中部分穴位归属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但不像十四经穴那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小儿推拿穴位中有部分穴位属于十四经穴,但其作用受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影响而与成人经穴作用有所不同。其作用原理受经络学说指导。小儿推拿穴位呈面状分布为多,操作大部分是直接作用于皮肤,因此与十二皮部的关系密切。小儿推拿特定穴

2、的命名依据是:根据脏腑命名,如心经、大肠、膀胱等;根据人体部位,如五指节、腹、脊等;根据作用功能,如端正、精宁等;根据五行学说,如脾土、肝术等;根据山谷河流,如山根、洪池等;根据建筑物体,如天庭、三关等;根据动物名称,如老龙、龟尾等;根据哲学名词,如阴阳、八卦等。小儿推拿特定穴位的取穴方法同经络学说中取穴方法一样,即按体表标志、折量分寸、指量法取穴。幼科推拿秘书中说:”屈小儿中指节,度之为寸,折半为五分,非分寸之谓也.小儿推拿穴位有其特殊的位置及特殊的作用,决定了在推拿操作时有特殊的操作手法。大多数穴位有其固定的操作过程,以手法名称加穴位名称构成小儿推拿特定的操作名”。如旋推脾经”,”按揉足三

3、里”等。小儿推拿特别强调手法的治疗量及补泻。故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时间)、疗程、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等因素.本章按人体部位就小儿推拿的常用经穴、奇穴、特定穴等予以介绍。第一节 头面颈项部穴位本节以经穴为主,介绍百会、前顶门等2个穴位。一、百会【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操作】术者用拇指端按或揉,按35次,揉100次,称按百会或揉百会,见图-4.【作用】按揉百会:安神镇惊,开阳举陷。治疗惊风、惊痫、烦躁等症,多与清肝经、清心经、掐揉小天心等合用;用于遗尿、脱肛等症,常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合用。二、前顶门 【位置】头正中线,入前发

4、际.寸,或于百会前1。5寸取穴。【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35次,揉3O次,称掐揉前顶。【作用】掐、揉前顶:镇惊安神通窍,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三、脑空【位置】后头部,风池穴直上15寸为脑户穴,此穴旁开3寸与枕骨粗隆相平处为脑空穴,属足少阳胆经.【操作】术者用两拇指端揉,揉230次,称揉脑空;或用拇指甲掐之,掐35次,称掐脑空。【作用】揉脑空:祛风通络,治疗头痛.掐脑空:镇惊安神,治疗惊风、癫痫.四、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操作】术者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揉3次,称揉高骨,见图7-5。或用两拇指推运,运3050次,称运高骨。【作用】揉高骨:疏风解表,治感冒头痛,多与推攒竹

5、、推坎宫、揉太阳等用。亦能安神除烦,治神昏烦躁等症。五、攒竹天门【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术者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称推攒竹,亦称开天门。若自眉心推至囱门,推3050次,则称为大开天门”.【作用】开天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推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同用。对体质虚弱、出汗较多,佝倭病患儿慎用。六、坎宫【位置】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操作】术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作分推,推30次,称推坎宫,亦称分阴阳。【作用】推坎宫: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推攒竹、揉

6、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同用。七、天庭(神庭)【位置】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寸。【操作】术者用掐法或捣法自天庭掐(捣)至承浆;或揉约30次,称掐揉天庭.【作用】掐天庭:祛风通络,镇惊安神。治疗口眼口呙斜,常与揉瞳子髎合用;治疗头痛、癫痫与掐眉心、山根、年寿、人中、承浆等法合用。八、天心【位置】前额中部,天庭与眉心连线中点处。【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天心30次,或用罗纹面揉天心约3次,称掐揉天心。【作用】掐天心:醒脑安神,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承浆等合用.治疗头痛、鼻塞伤风常用掐揉天心,与掐眉心、山根等同用。九、眉心印堂【位置】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处。【操作】术

7、者用拇指甲在眉心处掐,掐35次,称掐眉心.或用拇指端揉,揉2030次,称揉眉心.【作用】掐眉心:醒脑安神,治疗惊风,常与掐十王、人中、承浆等法合用.揉眉心:祛风通窍,治疗感冒,头痛,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相配合。十、山根【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凹处.【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掐5次,称掐山根,见图7。【作用】掐山根:开关窍,醒目定神。治疗惊风、昏迷、抽搞等症,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十一、准头鼻准【位置】鼻尖端,属督脉.【操作】术者用拇指甲掐,掐35次,称掐准头,见图7-7.【作用】掐准头:祛风镇惊。治疗惊风,与掐天庭至承浆同用;治鼻出血,与掐上星,掐迎香合用;治昏厥与按揉内关、足

8、三里合用。十二、太阳【位置】眉后凹陷处。【操作】术者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推3050次,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揉3050次,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方向揉为泻,见图78。【作用】推揉太阳: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推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外感表实头痛用泻法;若外感表虚、内伤头痛用补法。十三、瞳子髎【位置】目外眦后.5寸,眶骨外侧凹陷中。【操作】术者用两拇指掐或揉,掐35次,揉35次,称掐揉瞳子髎.【作用】掐瞳子髎:醒脑镇惊.揉瞳子髎:祛风通络。治疗惊风常与掐人中、眉心等合用;治疗目赤肿痛,常与揉四白、揉睛明、按揉太阳等同用。十四、迎香【位置】鼻翼旁。寸,鼻唇沟中。【操

9、作】术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揉203次,称揉迎香,见图7-。【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经、拿风池等合用。十五、人中【位置】人中沟正中线上与下2/3交界处。【操作】术者用拇指指甲或食指指甲掐之,掐5次或醒后即止,称掐人中,见图10。【作用】掐人中:醒神开窍,常用于急救。对于人事不省、窒息、惊厥或抽搐,多与掐十宣、掐老龙等合用。十六、牙关颊车【位置】下额角前上方一横指,用力咀嚼时,咬肌隆起处.【操作】术者用拇指按或中指揉,按5次,揉30次,称按牙关或揉牙关,见图711。【作用】按牙关主要用于牙关紧闭,具有开窍之功用;若口眼口呙斜,则

10、多用揉牙关,具有疏风止痛的作用.十七、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术者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推10030次,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刮至皮下轻度痕血即可,称刮天柱,见图7.【作用】推、刮天柱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治疗呕恶、多与横纹推向极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颈项强痛等症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同用;用刮法多以汤匙边蘸姜汁或凉水自上向下刮至局部皮下有轻度瘀血,可治暑热发痧等症。十八、桥弓【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线。【操作】术者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处揉、抹、拿.揉30次,抹5次,拿5次,见图7-13。【作用】揉抹拿桥弓:活血化瘀,

11、消肿。用于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常与摇颈项法同用。第二节 上肢部穴位本节以小儿特定穴为主,介绍脾经、胃经等1个穴位。一、脾经【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有补脾经与清脾经、清补脾经之分。补脾经:术者以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拇指罗纹面;或将患儿拇指屈曲,以拇指端循患儿拇指指尖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0050次.清脾经: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伸直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自患儿指根方向直推至指尖1050次;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补脾经和清脾经、清补脾经统称为推脾经,见图71、图15。【作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致

12、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常与补胃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食积等实症,多与清胃经、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等合用。清补脾经能和胃消食、增进食欲,常用于治疗饮食停滞,脾胃不和而引起的胃脘痞闷,吞酸纳呆、腹泻、呕吐等病症,多与运八卦、揉板门、分腹阴阳等相配合.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二、胃经【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操作】有补胃经与清胃经之分。补胃经: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近掌端第一节,推1000次.清胃经: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

13、端自掌根推向指根方向,直推0500次。补胃经和清胃经统称推胃经,见图716。【作用】补胃经:健脾胃,助运化。清胃经: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等症,常与补脾经、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等合用。清胃经常用于上逆呕恶,脘腹胀满,发热烦渴,便秘纳呆,衄血等实证,多与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退六腑、揉天枢、推下七节骨等同用。三、少商【位置】拇指桡侧指甲角约01寸。属手太阴肺经.【操作】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甲掐穴位处,掐35次,称掐少商,见图77.【作用】掐少商:清热利咽,开窍。治疗发热、咽喉肿痛、心烦、口渴、疟疾、痢疾、感冒、昏

14、迷等症。四、肝经【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操作】由补肝经和清肝经之分。补肝经:术者以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食指罗纹面00500次。清肝经:术者一手持患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端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500次。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为推肝经,见图7-18。【作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肝经宜清不易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清肝经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等实证。多与掐人中、掐老龙、掐十宣、揉小天心等合用。五、心经【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操作】由补心经与清心经之分。补心经:术者以一手持患儿中指以固定,另一手

15、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中指罗纹面1000次。清心经:术者一手持患儿中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10000次。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为推心经,见图719。【作用】清心经:清热退心火。补心经:本穴宜用泻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清心经常用于心火亢盛所致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同用。六、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操作】有补肺经和清肺经之分.补肺经:术者以一手持患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罗纹面旋推患儿无名指末节罗纹面100500次。清肺经:术者一手持患儿无名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指端向指根方向推10050次,补肺经和和清肺经统称为推肺经,见图20.【作用】补肺经:补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止咳化痰.补肺经常用于虚性咳喘、遗尿、自汗、盗汗等,常与补脾经、揉二马、推上三关等合用。清肺经常用于脏热喘咳,感冒发热,便秘等实证。多与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揉膻中、运内八卦等同用。七、肾经【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